K12在线教育到今天仍然是一个新兴的业务。

下一个创业机会在哪里

2019-07-24 15:07:46发布     来源:dowell之自言自语    作者:dowell  

  编者按:在整个资本大环境处于“寒冬”的时期,创业者和VC的下一个机会在哪儿?如果简单归类,本文作者北极光创投合伙人林路(笔名:dowell)认为,一是机会存在于完全新兴的市场,比如2014年的在线教育,二是机会存在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市场,比如今天的电商。针对第一类机会我们需要关注的时机是否成熟;第二类我们关心的是还有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对于在线教育而言,作者认为K12在线教育到今天仍然是一个新兴的业务。

  

   用Bloomberg的话“End of A Boom”来形容中国2019年上半年的创业投资情况至少在数据上是符合事实的。虽然受中美贸易战以及经济增速下降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很大的挑战;但实际上这个只是客观的环境,更无关背弃“豪赌中国”的承诺;而是在过去几年来新的方向的迷失。经历过2017年的AR/VR,2018年的AI的所谓的风口,VC意识到下一个系统性的投资机会还远未成熟。

   也许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两拨大的机会宠坏了创业者和VC;未来几年应该不再存在这样的巨大的机会。下一个机会在哪里?估计是今天VC和创业者不停地问自己的问题。有没有公式,来推断下一个风口;因为如果没有系统性的大机会,我们应该去想想有没有系统性发现零碎机会的方法。这是过去半年我自己一直思考的问题。

   “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但风口是啥?我个人的浅见是:有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然后需求即将成熟并且现有的技术基本在短期内能满足需求的时候,这就是风口。今天很多需求是明确的,比如AI去替换劳动力,企业使用更多的IT软件和服务提高效率,自动驾驶替换驾驶员;又比如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有健身的意识,越来越多人购买商品的时候关注的不是质量而是生活方式;这些就是潜在的巨大市场。巨大的潜在市场一直是不缺的,因为消费会持续存在,企业提高运营效率的需求也一直存在;核心是需求是否成熟以及技术能否胜任。比如自动驾驶就是需求非常明确,只是技术问题,这类的问题相对好判断,虽然有人信L4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在未来几年会成熟而有人不信,但本质上只需判断一个变量。最复杂的是判断需求是否成熟:即按现有的技术提供的产品是否有规模的用户埋单,同时企业有好的商业模式盈利。

   我们可以把未来可能出现的机会简单地分成两类。一是机会存在于完全新兴的市场,比如2014年的在线教育,二是机会存在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市场,比如今天的电商。针对第一类机会我们需要关注的时机是否成熟;第二类我们关心的是还有什么样的商业模式。

   第一类机会,我们可以想象一颗即将成熟的果树,那么问题就变成了:怎么去判断果实成熟了。这个问题再细分拆解就是什么是果实成熟的条件。养分,光照是果实成熟重要的因素,如果假设养分来自于树根的吸收,各个果实得到的基本相同,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向阳的果实会先成熟。那问题就变成了:我们判断成熟的条件是啥,然后盯着向阳这面的果实来修正自己的判断就好。回到具体的方向判断,就是把一个即将成熟的潜在巨大市场,列出来导致需求成熟的重要因素以及可能的投资和创业机会,然后把所有的投资和创业机会根据成熟因素的不同按时间排序,建立一个时间轴,然后不停的修正自己的判断。

   在2014年我们进入在线教育投资的时候,简单将在线教育分成了:职业教育、英语以及K12,驱动这些品类的因素不同,我们认为他们会依次成熟,在特定的时间,我们只盯着一个细分的赛道,使得我们有机会比别人更了解那个细分赛道。今天我们的投资重点在K12这块,我们可以将K12再细分为下图。

  

   K12在线教育到今天仍然是一个新兴的业务。市场在早期会经过痛苦的市场教育过程。在市场早期,服务是最容易定价的,在市场后期,消费者逐渐成熟而会越来越关心结果。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产品和技术会越来越发挥作用。具体到品类上:在低幼品类上,英语能够通过互联网带来供给端的变革,与线下的差异最大,所以会导致先成熟;然后是数学因为最刚需,然后是语文。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小高和中学阶段先起来的是1对1模式,然后到了今天的大班课背后都有先后成熟背后的驱动力。在将来谁能够提供更好的学习结果同时有更好的性价比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关于K12教育只是举个例子,不是本文的重点,不在这里再详细展开。

   第二类机会在已经成熟市场的机会,我建议大家花点时间阅读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创新者的解答》。以下来自这本书的一些逻辑。

  

   我们如果以时间为横轴,产品的性能为纵轴,用户的需求如图虚线所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而缓慢增长。这个时候有一个产品进入市场,由于技术成熟度不够,产品的性能往往低于用户预期。在产品开始的早期,任何性能显著的提升都会带来客户满意度巨大的提升,从而在竞争过程中获得巨大的优势。在产品发展的后期,性能提升超过了用户需求,产品性能的提升带来的收益变小。这个阶段用户是被过度满足的,他可能希望更便宜实惠的产品。

  

   这个时候如果有企业能够能够以更便宜的产品进入市场满足用户的需求,通过用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渠道或者新的产品保证低价的前提下能够盈利的商业模式进入,他就有可能颠覆行业的先入者或者拥有自己的在市场上的一席之地。我们称之为低端破坏策略。拼多多应该是这个模式的典型。

  

   还有一种情况是,随着技术的迭代,我们有可能满足一个以前由于技术和价格限制无法满足的零消费市场。比如大疆无人机,以前专业的航拍需要昂贵的设备,今天大疆利用自身的云台技术,销售家庭能够消费的航拍设备。我们成这个策略为零消费市场进入策略。

   这样的机会会在哪里,在开始创业前我们先问两组问题。

   第一组问题是:1)是否有客户乐意更低的价格购买不大完美的产品? 2)我们提供更低的价格,且有商业模式能否盈利?3)能否破坏所有在这个行业先入者。如果这组问题成立,很可能存在低端进入破坏式创新的机会。

   第二组问题是:1)是否存在某种需求,但因为交付成本太高无法满足,但今天技术能够降低交付成本? 2)由于技术限制,以前只能在集中的地点或者场合使用,今年可以随时随地提供服务?3)能否破坏所有在这个行业先入者。如果这组问题成立,很可能存在零消费市场进入破坏式创新的机会。

   也许今年的“资本的寒冬”使得创业和投资进入了下半场,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但白银时代仍然存在。因为“寒冬”所以我们有更多思考的时间,以上的思考方式未必对且全面,但深入思考也是是面对“寒冬”最好的方式,希望这篇文章就是个药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