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脱离大众做不一样的烟火,结果发现,满地的鞭炮都比你使劲”,“人间三情,无一不傻”,“人值不值钱,看他的原则值不值钱”……
金句频出、广告吊打的《奇葩说》第三季,随着“肉松队”与“大紧队”的最后一役而在初夏完美收官。就在比赛结束前半个月,“你愿意做马东天团的’天使’吗?”《奇葩说》官微突然蹦出将推新产品《好好说话》并接受内测报名的微博。
日推6-8分钟的音频课程横空出世,并由马东任课程总监,胡渐彪、黄执中、马薇薇、邱晨、周玄毅、刘京京组成“华语圈子最会说话”的豪华卡司阵容。
微博、论坛炸了锅:“有这几个人,凑在一起斗地主我也愿意看(认真脸)”;“一群在正式场合撕逼的人能教人好好说话?”;“市面上那么多经过时间考验的为人称道的‘说话艺术’的书籍,为什么要买一个新出的广播?”
从曾经的《有话好好说》,到《奇葩说》片头“脱下虚伪假面,好好说话”,再到现在的《好好说话》,对MM马来说,“好好说话”是热爱还是执念?开了挂的销售业绩如同坐上了“二踢脚”,这背后又有多少心酸事儿?
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好好说话》(为了能见到偶像并发到朋友圈秀晒炫),在一个再平常不过但每每回想就心花怒放的下午,多知网与胡渐彪、黄执中、周玄毅好好聊了一会儿天。
三位大神与心花怒放的小编
老僵尸的梦想,老友记的落地
一些观众知道胡渐彪、黄执中、马薇薇这票人,应该比《奇葩说》第一季播出来的还早些,毕竟这几位全是能把辩论圈儿搅得起云涌风起的“人物”,而当2013年正式组队“老僵尸”,这票人对于未来的幻想,开始不止于辩论。
“很久前我们在海边玩,大家都想着可以一起做点什么,于是我们拟了个退休计划,像老友记那样,租所大房子,大家住在一起,搞个辩论班”谈到《好好说话》的雏形,胡渐彪先开了口。
机缘巧合,到了《奇葩说》第二季,马东与他们聊到了这个话题,据说是撸顿串儿的功夫,《好好说话》就从老僵尸队的退休计划变成了一个可行方案。
在产品定义上,区别于传统自上而下的强灌式教育,胡渐彪认为《好好说话》更像是反过来的教育产品,是知识服务,团队也像知识产品的服务商。
但既然网综《奇葩说》已经让大家尝到了“甜头”,为什么《好好说话》会选择音频?
经典迷之微笑
坐在对面的黄执中,不像在《奇葩说》中那样系上西装扣,推下眼镜,抬起手说“来”,但依旧以一种拆分解读的方式,回答了多知的疑惑。
他认为现代人最珍贵的东西就是时间,可看视频却是最费时的,“我们每个人的电脑上都有大量下载好却没看的电影,因为每当点开一部电影,就意味着接下来的90分钟什么都不能干。这很奢侈。”
与《奇葩说》的基因不同,《好好说话》作为一款产品,其目的是让人省时间,而音频恰好满足了碎片化时间学习以及解放双手与眼睛的功效,另外,选择6-8分钟也刚好“是用户可以最大公约数维持最高专注力去聆听的时间”。
“视频是一种连娱乐都需要专心的行为,而《好好说话》团队就在连娱乐都需要专心的过程中,做了一个不需要你太专心的教育产品。”
那么,当产品定位与传播方式雏形初现,一群擅长在鸡蛋里挑骨头的辩手真的能教人好好说话么?课程内容又会否充满“针尖对麦芒”的火药味儿?
坐而论道?不如,身临其境!
《好好说话》选择了从大学即将毕业到毕业两、三年的“社会新鲜人”为主要受众群,之所以选择这个年龄层,是因为年纪太小的人,不会意识到自身沟通存在问题;年纪太大的人,沟通方式已经定型,“所以老人家与年轻人产生沟通矛盾不会反思是自己说话有问题,大多只会感叹世风日下或儿女不孝”。
黄执中发现,与台湾有专门传授说话技巧课程不同,大陆依旧存在很大的市场空白,在这里,只有两类人会被归纳为会说话的人:
“一类是段子手,会抖机灵抖包袱,但当与室友发生摩擦,不是一个段子就可以解决的;另外是激励演讲,你是最好的!你是最棒的!类似安利形式的说话方式。”
同这种“练好嘴皮子的语言培训”不同,《好好说话》敲定以场景化的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沟通问题。
周玄毅介绍,虽然市场上已经有了场景化的语言培训书籍,但有些只是从“器物”,也就是技术角度教学生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如开场以笑话开头,缓解气氛等。
还有一种“话道”角度,这种理论往往很笼统且内部存在矛盾性。“就像告诉你为人要真诚,但什么是真诚?这不够细致;另外如果你足够真诚会不会因为展现自我而不够谦和?这就成了矛盾。”
犹豫再三,《好好说话》选择在“器物”与“道”的中间,即在场景中加入三个方便记忆的原则,再让学员自己举一反三,运用到其他场景中。
“比如说马薇薇教怎么挡酒,其实是分析我们之所以吃饭靠喝酒,主要因为不会唠,进而教你怎么通过营造良好互动,使酒成为配角,更深一步教你与人聊天的技巧,怎么与人越聊越high,越聊越深。
不过说回来,当凌厉剽悍的马薇薇,自成一派的黄执中,四两拨千斤的邱晨聚在一起,成员风格迥异,又该怎样在维持个人特色的基础上,保证节目节奏的一致性?
邱晨及她近期的设计课程“设计急诊室”
最终,他们决定在格式固定的底板下,为内容的自由提供可能。“我们每一则的格式都会固定,先是情境,然后是在传统习惯里,大家是怎么做的,而那个方式可能是不对的且存在误区,然后再提供我们的原则方式,即场景-误区-原则。”当进入“原则”部分,《好好说话》固定拆成三个点来教。
之所以选择三个点,黄执中认为,超过三点,就是琐碎;只有一、两点,又比较概括。“这就像告诉你做人要诚恳,太概括,可圣经有十戒,细致地告诉你不可偷盗、杀人等等,所以每个音频都最终以这个框架推出。”
方向确定、框架成型,在话题的选择上,《好好说话》主要从“需求度”与“企图心”去考量。
“需求度”方面,黄执中笑称自己有“无尽的宝库”,每天收到几百封关于情感或者生活上的私信。“现在就像摸乐透彩券,拿着手机滑啊滑,但是这也让我知道了大家的需求在哪里,所以我们第一方面会搜集生活中会遇到的最多的典型问题。”
“企图心”方面,《好好说话》希望从一开始迁就学员的问题回答,再到后来引领学员去思考并解决更高层次的问题,进而将学员的思维进行延展与提升,从提问“男友不理我怎么办”提升为“该如何让男友对我保持新鲜感”。
如果说话题的选择有范围可操作,但从动笔写文案再到节目成型,这段时间才是最不可控的变量。
最开始的时候,《好好说话》团队尝试用播音腔去做节目,但太像念书,加上他们深谙有些听众会以《奇葩说》的风格去期待音频,因此“有趣”也成为音频所需要的元素之一。“可太有趣了会散,例子小没有提炼性,太普遍又没有指导性,所以一直在磨。”
胡渐彪唏嘘,最长的一次,自己整整录了两个星期“内容是没有底的,我花了很多天,都觉得不满意,最后是虫仔帮我打住的,真的太久,实在没办法。”
马薇薇与周玄毅又来喂狗粮了
作为马薇薇的御用录音师,周玄毅说她已经算是团队中写文案最快的,即便如此,也需要至少完完整整的两天才可以搞定。
周玄毅还发现,做音频节目需要特别精炼,“现在6分钟的音频内容其实讲课可以讲45分钟,但如果6分钟内出现任何一个赘词,听众会立马觉得boring。所以我们从来没有一次成功,都是一边录一边改,改到最后就面目全非了。“
也有人质疑,即便这个团队有足够充足的话题和扎实的理论框架,会辩论的人一定会说话么?能教的好么?
黄执中认为,虽然他们没有系统学过所谓的演讲或者沟通,但是辩论思维帮助他们可以快速找到重点,所以他们自带两个优势:
第一个是在概念的框架上最完整,《好好说话》并非纯粹靠人生经验去传递技巧,节目中的每个点都是传播沟通中的理论,虽然不是一次性传播深度知识,但其实是将其拆分后的推送。
第二个是充足的实战的经验,“我们教授的知识一定是我们衡量过的,可以使用的知识,有时候一本书上告诉你讲话三步骤,但是很有可能有一个是用不到的,这就是缺乏实战,这也是我们可以避免的。”黄执中介绍到。
“所以打辩论的人和教说话的人最不同的一点是,我们的东西自己都在用,就像你去一家牛肉面,你要看老板自己吃什么,如果他在吃排骨饭,证明他的面不好吃,可是我们吃我们自己做的面,那么推荐给你,他应该是好吃的。”
可以明晰地感觉到,无论是前期的产品定位还是后期的内容选择,《好好说话》团队都做足了调研与功课,如果说一步步都在意料之中的话,6月6日售课的火爆程度,还是让他们着实吓了一跳。
粉丝效应带来的“日进斗金”,何去何从?
6月6日,《好好说话》正式上线,售价198元/年的课程在一天内售出25731套,销售额突破500万元,而在第10天更是超过1000万元。
“知道首日销售额后,我的第一反应是,这钱不会退吧?”同大家所预期的“第一天5000用户购买,再缓慢增长不同”,大箭头一样的销售数据让周玄毅很担心会有人来退费。
胡渐彪也承认,《奇葩说》的粉丝效应在《好好说话》的第一阶段带来了很大影响,而与《奇葩说》相反的,作为一款收费的音频教育产品,如果达不到听众所预期的“吃一口牛排的惊艳”,团队也担心落差会带来之后的负面评价。
与此同时,胡渐彪认为这个销售结果也因为他们遇上了内容付费的时代。“早几年,这个产品或许不会卖这么好,刚好这个节骨眼有几个玩家做事,刚好用户愿意付费,刚好机制成型,是时代刚刚好,我们刚好可以进场。”
在《好好说话》内测阶段,有人表示愿意以888的价格购买这款产品,而也有人认为不应该付费。对于为何选择内容付费并最终定价1元/天,黄执中认为“免费的最贵,收费是为了用户好。”
黄执中解释,收不收费最大的差别就是教书与商品的逻辑,不收费的时候,老师不直接从学生那里拿钱,所以老师用自己舒服的方式去讲课,也因为学生没付钱,所以翘课不心疼、迟到没压力。
看起来是付钱与不付钱的区别,但是其实是听与不听的区别。
“如果不花钱,你得求我更新,好不好听都不能伤我的心,可是,现在付一点点钱,瞬间主客易位,你成了大爷,我要打磨产品来等你的铜板,所以这个钱不冤,”
而关于定价,胡渐彪解释,价格本可以更高或者更低,但既不想给大家“购买感”也不希望那笔钱看起来有“打赏感”,于是最终敲定1元,让大家感觉到“这是自己买到的产品”。
产品上线到现在将近两个月,胡渐彪常常去看音频下的反馈,每则负评一般在百四到百五,“我会特别去看,不现实的要求是希望每一个音频都是零负评,虽然现实并不可能,但是作为内容生产者来说,我还是对大家有这个要求。”
“前阵子邱晨的《不懂掀桌,只能滚蛋》,有学员在听完之后,赚到了三块饼干,这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欣慰。”
虽然目前《好好说话》团队把所有精力都倾注在音频节目的制作上,但在未来,或许还会有纵向与横向的延伸:纵向来看,将针对用户的深度需求,推出其他产品来帮助用户进行学习;横向来看,则会拓展其他说话类产品,如专教谈判的系列衍生品等。但考虑到目前受众群的需求,未来纵向发展的可能性将会更大。
谈到最后,我们还是聊回到《奇葩说》与《好好说话》,周玄毅说,如果《奇葩说》是一桌缤纷炫目的南北大菜,那《好好说话》倒更像是后厨,把每道菜拆解下来,告诉你一步一步怎样去做,怎样去呈现。
黄执中说,它不是Game,也不是Show,它只是教你说话的工具,如果说前面太快的话,希望它可以慢下来,再慢一点,希望《好好说话》带给学员的是“善问、善听、善答”。
问答环节
多知:你心中的“好好说话”是什么样子?
胡:所谓的口才是拿来干什么呢?我的认知是,这是改变生活的一个工具,这是一个协作的时代,没有人可以独立完成一件事,你做任何事情都要和身边的人协作。
这个时代的人最有条件“任意妄为”,你可以凭借自己的想法去决定自己的生活状态和自己的诉求,但最难搞定的是,别人也有自己的价值观,在你不得不与别人合作的时候,你自己的价值观就必然会和别人起冲突,所以这个时候该怎么去协调?所以只能靠沟通去解决所有的问题。
周:好好说话是对我个人的一种挑战,因为我过去的研究主要是从理论到生活,而现在和大家在一起之后,是从生活中的具体场景到理论,对我个人来说,好好说话是把我学到的内容进行接地气的工作。
黄:我们通过辩论比赛被许多人所熟悉之后,经常会有人来咨询问题,我才发觉在大陆真的没有教授沟通的管道,于是人们会选择去和辩论高手学习怎样沟通,这是不是很奇怪?
所以当我在大学讲辩论的时候我都会带些私货,我告诉学生什么是谈判,什么是情爱或者人际间的沟通,很多同学说“老师你好棒我学到了很多辩论之外的东西”,其实我就是在教辩论之外的东西。因为学校以辩论讲座的形式找我去,所以我需要套着辩论的幌子来教你沟通,现在我终于不需要假装了。
多知:辩论与好好说话矛盾么?
胡:说话对大家来说是一种工具,工具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别人或者改变别人脑袋中的认知,说话是有目的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你就需要方法,使用方法的能力就决定了这句话的效力有多高。
你可以选择自己愿不愿意被人家改变,但前提是,这是你的选择,你是以一个明白人的姿态来接受改变。
黄:挑人家毛病的技巧有什么用?因为说话除了要改变别人,有时也是为了避免被人家改变,就是教你怎么说服别人也教你怎么不被人说服,所以辩论是心智防身术。学辩论也是有用的,你可以被别人的想法带跑,但不要被没意义的情绪带跑。
周:在奇葩说里面,有些老师讲话非常温润,有煽动性的,听起来一点都不算辩论,但是你仔细想,它里面是有绵里藏针的效果的,同样是温情,你妈妈逼你穿秋裤,你就不服,但是有些老师讲到这个,你觉得又温情又柔和你还觉得你不得不听他的。
所以一个所谓的“好好说话”一定是有骨头有筋的,就像建筑是有钢筋的,钢筋就是发现、指明对方的问题,只不过这个钢筋被包装的特别舒服,让你觉得没有刺激,所以只是辩论的一种技能被包装在了其他技能的综合体里,共同构成了好好说话这个状态。
多知:《好好说话》给你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胡:我们很享受一起工作、生活的感觉,就像老友记,但是再多一层,我们是希望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世界那么多元,你该怎么面对这个世界,这是我们很想和大家分享的。
《好好说话》这个产品除了能给大家工具之外,还能和大家分享我们关于世界的想法和态度,虽然是次要的,但是对我来说却是最能击中我的,也因此我才愿意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压在这上面。
黄:我以前社交恐惧,我没有表达能力的时候,就是失语与失权的感觉,权利不在我身上,没有安全感。我们现在真的只是教说话么,其实也不是,很多人在和我们咨询该怎么表达的时候,我看他们脸上的表情都不只是说话的问题,“我没有办法让别人注视到我,我该说什么话让女神注意到我,”我可以体会到对方的那种渺小感,那不是问你怎么说话的问题,而是问你“我怎么活着”的问题。
今天《好好说话》教了你怎样和上司、家长、情侣说话,那么未来你能不能和自己说话、能不能和自己辩论、能不能自己说服你自己,这就是自我激励,自我暗示,但是这不是机场上的“我要发财”的成功学,那只是一群傻蛋而已。
周:硕士的毕业论文我写的是“自由”这个概念,漫画里有一个基本的中二的逻辑,一个很怪异的少年,因为某种神奇的际遇,突然发现他在另一个体系里变成了主角,哈利波特就是这样。
什么是自由,自由就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之后,因为某种际遇你发现你所有自由的选择中间都有种必然性,自由就是你成为你必然要成为的人的过程,这就是自由。
原本我做哲学,我觉得我在做哲学的里面是个异类,后来我教辩论,我觉得我在做辩论的里面也是个异类,直到要做一个音频,这个音频有浓缩的知识、具体的场景、还有不流俗的智慧以及背景方向,所以套用马老师的话来说,“这就对了”。(多知网 冯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