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词是一个遗憾,谈不上痛苦,每一步我都亲身参与其中,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拓词创始人李欣欣:拓词留给我的,是一个遗憾

2016-07-19 08:32:33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王可心  

  “我不太善于和别人打交道。比如今天的这种聊天,要不是几年前的事情,我也很难来讲。”

  在某咖啡馆中,第一次见到拓词创始人李欣欣。他略显拘谨,但却表示愿意“知无不言”。讲述一个可能在别人眼中“有些失败”的创业故事,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意愿和勇气。

  提起背单词,大家对拓词应该并不陌生。

  拓词成立于2009年,借着背单词的风、微博时代的势,拓词曾经风靡一时。2013-2014年前后,微博和朋友圈曾掀起一股“打卡风”,主角有百词斩、拓词、扇贝等。

  然而,2014年以后,最先推出APP的拓词,却逐渐式微。打开拓词APP,最终更新的版本定格在了2014年8月7日。

  拓词到底发生了什么?拓词“死”了吗?

  多知网得知,2014年底,拓词团队已解散。2014年底至今,李欣欣一人负责服务器运营维护。拓词APP停止更新已有两年时间。

  此时坐在面前的李欣欣,是另一款单词APP斗词的合伙人。他说,“拓词是一个遗憾,谈不上痛苦,每一步我都亲身参与其中,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但对投资人和当初合伙人的内疚却暂时无力弥补。”

   拓词曾有过最好的时候

  生于1973年的李欣欣,至今投身教育行业已有16年的时间。虽是70后,但“大叔”的标签和他并不沾边。他的同事这样评价他:文艺青年、愤青、理想主义者;爱好广泛,书法、摄影、画画、弹琴、打球……不喜欢闹市,居住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四合院中,养两只猫,一只狗。

  创办拓词的想法,就是源自这样一个显得有些“非主流”的创始人。

  2009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标志性的一年:3G标准刚刚推行,智能手机开始风行。

  “当时我很乐观的估计,智能手机兴起后,玩游戏肯定是主流,但人们终究会回归到学习。有一半的人可能选择学外语,其中又有一半的人可能从背单词开始。”

  他想用一个办法,改进人们背单词“背了忘,忘了背”的状态。记忆单词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侧重联想、场景、词根词缀等,拓词的方法是“死磕+适当的重复”。

  “只要用户不停的做选择题,只要选择足够长的时间,就一定能背好单词。”

  在这个思路下,李欣欣找到了另外两位合伙人。2009年底,拓词上线了网页版,这也是国内最早的背单词软件之一。

  2011年,拓词上线了APP。

  此后,拓词经历了一段爆发式增长时期。李欣欣说,2012年,拓词总用户数已经达到400万,在APP Store教育类付费榜单中长期排名前三,教育类免费榜也数次冲进第一,在免费榜总榜中最高第13名。

  “拓词曾经是被看好的。”谈起过往,李欣欣平静的语气中略带伤感。“2011年、2012年拓词肯定是领头羊,2013年也还不错,不太好说排名第一还是第二,但我们感觉不至于第三吧。”

  其实,拓词这一轮用户数的爆发,是在李欣欣的意料之外的。拓词赶上了一个好时候:微博时代。

  2011年底,豆瓣、微博上的两位大V在体验拓词后,友情推荐了拓词的产品。“他们至今也没推荐过几个产品。”

  “没多久用户就到了几百万,多的时候一天进来30多万。”可以说,拓词经历了一次瞬间爆发。

   “好的产品是应该留住用户的,但我们最终没看到那一天”

  从APP上线到累积用户数百万,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但是直到2014年8月拓词停止更新,拓词累积用户也没能突破千万。

  “后来没有爆炸式增长,这是其中一个问题。”

  李欣欣回忆,“2013年拓词在榜单上排名前列,但新增用户并不理想,没有呈现阶梯式增长,只有做活动的时候才有小的爆发。”

  更让创始团队困扰的是,随着用户量的增加,活跃用户却始终没有更上一个台阶。

  “日活一直没有超过10万人,最好的时候大概8、9万人。”

  他认为,在几百万的用户基数下,日活用户几十万是刚刚及格的状态。“就像是一个容器,积累越多的活跃用户价值就越大。但我们发现,每天来的用户和走的用户几乎是相等的,没有留存。”

  “如果来的永远比走的多,总会看到一个突破的点,日子就会好过了。一个好的产品特点,是应该留住用户的。但我们还是没有看到那一天。”

  那么,问题出现在了哪里?“死磕+重复”是错的吗?为什么用户来了又走了,无法留存?

  李欣欣分析,在一个班级中,总有一些人是学霸,无需老师家长督促,自制力足够强,“这些人特别适合用拓词,也是拓词最忠实的用户。”

  还有一部分人,即使这款APP再有趣,也不想做背单词这件事,这些人并不是拓词的目标用户。

  最需要争取的是那些有背单词的意愿、但自制力不够强的人,这就需要用更强力的驱动来留住这些人。

  “然而,拓词之后做的很多尝试,并没有坚定的朝着这个方向走。”李欣欣说。

  一方面,拓词采用扩张产品长度的方式来留存用户,比如推出付费版本拓词Pro,原本的免费版改为拓词+,又尝试过考研版。“这是跟成本成正比的一件事,会做的很累。”

  另一方面,在用户活跃度不够高、外界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拓词融资并不顺畅,这就不得不考虑如何让产品生存下去,不得不探索盈利模式,比如用户分级、用钻石兑换教材、与上下游服务对接转流等等。而这些,又和前文所说的“如何留住用户”背道而驰。

  而当商业模式的尝试不足以支撑团队的运营,拓词被一步步逼近了险境。

   “原以为融资很快会续上”

  2011年底的这个冬天,创始团队三人挤在一个十平米的办公室中,没有暖气。当时,顶着用户的爆发式增长,公司最大的开销是服务器成本,创业的起始资金已经捉襟见肘。

  直到2012年三四月份,来自真格基金的天使投资到账了。“熬过了那个冬天,日子好过一些了。”

  接下来,换办公室,招人,扩大产品线。

  “原以为,融资很快会续上,然后是ABCD轮,后面还可能会上市。”初次创业的李欣欣想法很乐观,“钱花的有些快,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上,也走了不少弯路。”

  那一年,拓词团队招到十几人,开始跨平台开发,除了iOS版和Android版,还开发了Windows Phone版和桌面客户端。

  光iOS版就分了两个产品线:拓词Pro、拓词+。

  拓词+下载免费,基础教材免费,与合作伙伴合作收费教材开发,内置广告;拓词Pro下载收费。安卓版尝试过考研专版,但很快撤下了。

  “产品多了,问题也跟着多了,精力自然比较分散。”

  后来,Windows Phone只发布了几个版本就不再更新,桌面客户端开发完成后就没能真正发布。

  李欣欣反思,创业初期,团队不大,应该让业务更加聚焦。“但是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商业模式上的尝试需要尽快验证,但又被各种平台各种版本拖住了腿。“钱很快就花光了。”幸好,2013年,拓词又有一笔融资进来,缓解了燃眉之急。不过,有了这笔钱的拓词并没能再上一个台阶,团队反而有些麻痹和放松。

  2014年,是拓词转折性的一年。

  2014年初,创始团队已经清楚,如果没有下一轮资金进入,公司运转只能支撑到5、6月份。

  但融资进行的并不顺利。“我们和投资人聊的时候,自己也没有找到多么兴奋的点。可能也兴奋,但兴奋的点不足以感染到投资人。”

  到了2014年年中,拓词资金即将耗尽,为了维持团队运转,拓词团队决定与一家围棋教育机构进行形式上的团队合并。

  有一天,这家机构的创始人跟拓词团队说,“你们得承认拓词失败了。拓词已经死了,死了就死了,不要再去纠结,咱们一起干一个新的事儿。”

  拓词团队接受了对拓词‘已死’的判决书。

  之后,双方团队一起策划了新的面向K12领域的单词产品,团队投入新产品研发,无暇继续迭代拓词产品线。自此,拓词APP停止了更新。

  2014年底,李欣欣看着几个月不更新的拓词即将被人遗忘,产品归属也不清晰,“我觉得拓词就这么死了也不对。拓词还在运转,总要有人做点什么。”

  他提出独立出来,从原始创始团队手中接手拓词,先降低运营和IT成本,确保它能持续向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再另谋机会。

  这个想法得到了最初所有股东的同意,随后顺利办理了交接。

  15年初,李欣欣带着“已死”的拓词,从这家教育机构中分拆出来,开始一人支撑服务器的运营。为了降低服务器托管费用,数次更换机房,每次都要在有着上千台服务器轰鸣声的运营商机房中熬上整夜。

  目前,拓词停止更新已有两年时间,每天仍有一两千的下载量。

  “拓词之于我,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已经拖欠好几个月服务器托管费用。”

  “这个责任,不知道要负到什么时候,可能早晚也会关掉吧?或者,再续上费用……”

   “产品设计的争议被淹没了”

  一段创业生涯的结束,李欣欣说并没有痛苦,只是遗憾。

  “拓词一步步走过来,肯定是犯了很多方向上的错误,但是没办法,每一步我都参与了,这些都是我们支持的,而且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些方向是不对的。”

  真格基金投资拓词后,李欣欣推选另一位合伙人担任CEO,自己则担任CTO的角色,同时以创始人的身份商议重要的决策。

  “我不适合做CEO,因为缺乏决断力,为人处世有些拘谨,天性释放的不彻底,也不善于临场应变。”

  “那时对于产品方向我有过一些不太一样的思路,有时候我说的眉飞色舞,但当大家不是很认同的时候,我也就轻易的放弃了。”

  2015年,李欣欣和曾经的拓词COO高阳碰面,两人觉得背单词APP依旧有新思路值得尝试,一拍即合,创办了斗词,定位游戏化背单词。这一次,高阳担任CEO,李欣欣担任合伙人。

  谈到斗词,李欣欣难得露出欣慰的表情。“斗词的数据,比拓词好很多。不是用户总量的绝对值,而是数据比例。比如新进入用户第二天留存的比例,用户停留的时间,用多少次,创建了多少场比赛等。这些数据是我们非常满意的。”

  “我认为方向是对的,至少目前为止,我们更坚定了不少。”

  有一次,拓词早期一个合伙人曾经问过李欣欣,‘斗词和你在拓词数次提出的想法比较接近,那时候你怎么没有说服大伙?’”一句话,竟然无言以对。

  “我没起到我应该起的作为创始人的号召作用,在公司很多节点上,我没有全力以赴的站出来,去说服或者感染大家。”李欣欣评价自己。

  现在,他肩负两款单词APP,一个是未来,一个是曾经的责任。

  现在,在微博上搜“拓词”,仍然有不少人打卡。在拓词APP评论中,可以看出曾经用户的力挺和建议。“它助我走过高考,我会继续支持哒。”“曾经超赞,现在问题频发。”“能不能优化一下付费版,每次看到它孤零零放在那里有些忧伤……”

  李欣欣说,“我已经很久没做(看评论)这样的事了。和真正想做的方向差异太大,干扰情绪而已。”

  停顿一会他又说,“还是有些逃避吧。”(多知网 王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