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网11月11日消息,9月10日,智课网CEO韦晓亮正式披露A轮融资1060万美元,投资方百度。过去的一年里,在线教育的呼声很高,但是外界的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了平台和工具型在线产品上。为什么做内容的智课网能拿下百度近亿元的A轮融资,智课网的亮点在哪里?近日,智课网CEO韦晓亮作客多知网专题活动《他们》,讲述了智课网用内容打造闭环,以及数据挖掘的策略。
以下内容根据演讲内容整理:
今年是我从事教育行业的第十年,这十年过程中我一共教过十几万学生,我也一直在一线的教学讲台上。在这十年过程中,我不断在思考一个问题:一个真正的教育行业,无论是公立教育还是教育培训行业,到底应该以什么来作为他的价值观的起点?因此,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题,叫“内容型在线教育公司的闭环系统。”
闭环不仅提供动作,也要求效果
我是学理工科的,在实验室泡了五年时间,搞的是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闭环在我眼中就是一个所谓的闭环调节系统,或者说教育行业为什么一定要搭建闭环?我提供一个类比来让大家去思考,教育行业到底跟哪个行业最接近?
我相信和教育行业最相似的应该是医疗行业,因为这两个行业都是基于人们的安全性需求的,人们无论是花钱还是不花钱,都想得到一个有结果的东西。既然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行业和教育机构就不只是提供动作的行业。比如说我教了你,但是教没教好我是不管的。就好比医疗行业一样,我给你看了病,但是看没看好我不关注。
那我相信这样的话就不叫闭环了,这就叫开环调节系统。
为什么两个行业必须要去搭建闭环?因为效果。这两个行业,一个影响人的前途,一个影响人的生死。这样的话,这个闭环在这两个行业里面,体现出了这两个行业对良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智课网和极智批改网,其实就是围绕这两个词来搭建了整个生态系统。我们左手是智课网,右手是极智批改网。
毫无疑问,这个背后其实就是在我创业之初,两周时间我不断在思考两个词,这两个词就是“学”“习”。“学”完成了知识的传递,根本没有完成知识的内化,而只有“习”才完成了知识的内化。但是如果一个教育机构只是提供了“学”,比如说内容,让学生去学,也提供了练习让学生去练,但一个教育机构,如果不提供诊断,不提供反馈,而且是课后阶段性的反馈,我认为这并不叫教育机构,只能叫教学的提供内容者,而并不是一个闭环的教育机构。
因此,智课网就满足了“学”这个模块,而极智批改网完成了“习”这个模块,同时极智批改网在课后每一个同学的作业都会被我们的外教、被我们的老师,来进行批改、来进行诊断,它其实完成了反馈。
当然了,并不是只靠人来反馈,智课网上还有一套机器学习的算法,来对所有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建模。我们最终来做过程中的数据挖掘,而不做结果的个性化推送,这是我非常重要的要强调的一点。
因此,我在实验室五年的过程中,对机器学习的理解是,机器在教育行业里不能代替人,它既然在辅助人的时候辅助的是过程,而并不是结果。因为最终的结果还是由人来主导的。
在线教育一定是O2O,线上不会颠覆线下
教育行业在线还是不在线,或者说线上还是线下,我认为这都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即便我做的是在线教育,但是我们目前跟很多线下机构们合作的非常得好。因此我认为,一定是以效果为导向的。
因为线上有它的绝对优势,线下也有它的绝对优势,因此线上线下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它只是手段。最终的结果是最重要的,就是我前面所强调的闭环所带来的效果,所带来的学习效果、学习动机和学习动力的不断提高。
既然强调了线上线下各自的优势,那么我和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的体会。线上的绝对优势到底在哪里?我相信有这么几点:第一,优质资源的高度聚合;第二,灵活性;第三,数据挖掘的使用。
但线上不同,比如智课网和极智批改网,我们始终在记录着学生的行为,而且我们一直在这个行为过程中,不断进行着神经网络自适应的学习,他在哪快进,在哪停顿,在哪提了问题,提的是什么,做了笔记,记得是什么,在哪个知识点上记的,最终会算出这个学生在某一个知识点上学习的效率值和效果值。
但是现在中国教育行业里面,提大数据的人太多,真正做大数据的人很少,因为做大数据的人是必须要涉及到数学模型的,因此现在在中国教育行业里的一个怪圈是,提大数据、谈大数据的人都快成一个大数据了。但真正做教育行业的数学建模的人有多少?你用的到底是概率模型、递回归模型,还是神经网络。比方说我们用的是双向联想神经网络,这恰恰是在实验室5年过程中,跟我的导师冯祖仁教授,一直在学习和研究的东西,因此我认为这三点是在线教育对线下教育的绝对优势。
我刚刚强调了,各自都有各自的优势,线下教育有没有对线上教育的绝对优势?
我当了9年老师,在一线的讲台上,我想告诉大家,线下教育有一个优势是线上在短期内,我认为在十年之内,都可能无法挑战线下的,就是线下学习的氛围。
但大家可能就要说,线下的学习氛围,线上也可以制造。但我们要知道这样的一个道理:学习的氛围并不是靠老师营造的。我有十几万学生,我是在控场,在控制整个教室的氛围。但其实对一个学习者、对一个学生来讲,一个最重要的氛围不光来自于老师,还一个氛围来自于学生。我们常常把这种学习氛围叫同辈压力,也引申出了另外一个叫同辈动力,这种东西是目前我们看到的任何在线教育公司,无法解决的问题,要靠其他维度上的突破。
我在昌平租了一个地方,和我的几个师兄师弟,在那儿以兴趣小组的方式在做一款头盔,在年底的时候样品就会出来了,这个头盔就是虚拟现实,这个头盔带上以后,一个教室立刻就虚拟了出来,前面是智课网的课程,在左边就坐着一个我的同学,可能他在旧金山,或者南非,我们还是可以进行语音的交流。目前语音交流还没有实现,但已经实现了整个的虚拟场景。我相信,这个维度上如果我们做了突破的话,可能对于未来的在线教育能够更好的逼真,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贡献。
在线教育或者教育行业一定是O2O的行业,不是说线上对线下去冲击、颠覆,线下要防御线上,线下一定比线上要好。既然是O2O,双方的、相互的、混合的生态其实是我一直在构建的,也是我一直的目标。希望用线上的工具,内容的聚集、内容的研发能够让线下的学习也好,线上的学习也好,体验都更好。其实说白了,到最终是一种体验的问题。
既然讲到了在线教育和线上教育,那么我就要引出下一概念了。很多人都说晓亮你做的是在线教育。其实我常常我会反驳一句。我说我没有本事做在线教育。
其实在全世界范围内,我认为,没有一家公司现在敢说自己是做在线教育的。除非他对在线教育的理解是错误的,我认为我做的是在线教学或者在线学习平台,我根本没有资格说自己做在线教育,原因很简单,因为在线“教”是可以实现的,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我们很多同业伙伴们,优秀的伙伴们也都实现的非常的好。
但是在线“育”我说是很难的,我不知道大家同不同意我的观点,你就告诉我你怎么去实现了在线“育”,在这个阶段有没有一个成功的案例。因此,放眼全世界范围内,我认为大部分人或者所有人,在做的是在线教学平台,在线学习平台,在线教学服务提供平台,而根本没有涉及到在线教育平台。因为教育,背后含有两个动作,一个是“教”,一个是“育”,“教”相对来讲可能战术化一点,而“育”,我觉得是最难的。
深度的内容研发“三元素”:前期诊断,效果跟踪和跨界手段
我想给大家讲一个观点,来自于我自己的体会,我在这十年的教育行业过程中,包括我在做教学研发过程中,我们发现,什么样的老师是最有实力的,什么样的老师底蕴是最厚的?不是讲课型的老师,是教学研究型的老师。
因为讲课型的老师更多地是表现行为,而教学研究型的老师,他是一种积累行为。任何一个机构,如果不是以内容研发为核心,如果不是以教学研究为核心,就好比一个医疗机构,他根本不在乎医疗研究,只在乎不断地招医生,不断地招患者,最终医生和患者在医院里面完成的是交易。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的医生和患者,很多时候,也比较容易自立门户。因为他根本感受不到你这个机构是在你整个的内容研发框架下,和教学研究的这样一个行为下,来提供我自己的才华。
因此我们就可以看到,很多线下培训机构,如果脱离了整个公司层面上的内容研发,很多老师几年后就容易离开。因为从他进来的第一天开始,他就发现,你给他提供的只是一个场地,而根本没有对他的教学研究和教学的深度性来提供任何的促进。而对学生来讲,他也会发现,其实是这个老师,而跟机构没关。
我想告诉大家,我面对所有的合作者们和所有的行业伙伴们都会讲到,我们就是一家内容研发导向型的在线教学公司。那内容研发该怎么去做,我认为如果只是简单地整理、聚集,那是非常粗枝烂叶的,要做有深度的内容研发。
拿智课网举例,我们所有的课程都是在影视拍摄基地完成的,在拍摄每个老师的课程之前,别管这个老师再大牌,他必须得在我整个的剧本设计框架下,在之前要写这个老师的分镜头、剧本,包括所有的东西全界定好之后,老师来进行跟我们共同的内容研发,而之后还要加字幕,做知识的切片。
内容研发不是简单的,尤其在线教育的内容研发、在线课堂,不是机械式的把线下拍摄一个视频,放到线上去播放。那个不叫在线教育、更也不叫有品质的在线教育,那个叫远程教育,二十多年前广播电视大学早都解决了。
真正的在线教育其实要融合的是很跨界的一些技术,比如说我们要融合的是跨界的电影的拍摄手法,以及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同时对我们来讲,我们并不以教育行业的用户体验来作为核心,我们非常偏重影视行业的用户体验。
再说一下另外一个产品,极智批改网。
极智批改网对每一个用户的写作是做颗粒化的诊断,不止是只给你一个评论,是对你的每一个错误告诉你该改为什么,以及最终的总评,非常的详细。
我认为对一个学生的持续性的服务,是一个教育行业工作者,觉得最兴奋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我是搞数据挖掘出身的,我认为持续跟踪一个样本,他的这个行为,比100个样本只有一个行为,它的价值要高得多。因此这样的话,你可以挖掘的东西就非常得多。比如说我们现在在智课网和极智批改网上已经跟踪了好几万名学生。
他课程的行为,他批改的行为,每一份批改报告中,他的分数和错误类型,我相信最终在几年之后,我们是真正能够对线上和线线下出国考试学习的同学,有一个相对来讲比较客观的用户诊断的报告。因此我们也跟北京外国语大学一块儿在探讨着成立语料库实验室,还有对学生的行为分析实验室。
我刚从美国回来,我们接下来要跟哈佛大学的教育系教育学院其中一个实验室Pola教授那边,来进行这方面语料库的研究。我们开放数据库开放样本,同时也提供平台,Pola教授那边来提供整个的研究行为。
这么几个词基本上构成了我整个价值观的同时,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让用户能够学得更有效率,同时学的更有效果,这两个词是我们根深蒂固的。一个是效率,一个是效果,缺一不可。
在线教育公司以内容研发为王
我始终认在线教育公司的核心应该有这么几点:第一点,以内容研发为王,因为这是核心,因为学生最终学的还是高质量内容。
第二点,毫无疑问,以人为本。一拨是学生,第二拨就是教师。教师也是我们重要用户,是我们重要的对象,跟学生是不分伯仲的。
因此在线教育公司或者任何一家线下教育公司,在提出解放学生的同时,也要去提出解放老师,让老师从体力劳动工作者要变成脑力劳动工作者,让机械式的重复,要变成高额回报下的内容提供者、高质量研发的共享者。
第三点,以创新的技术手段作为辅助。我始终认为,技术再硬,在教育和医疗,永远是协助这两个行业的人的。
就好比你到医院去看病,如果是机器人给你看病,会觉得很害怕。但你发现,机器协助人做体检报告的生成、验血、查尿等。这些都是由机器可以完成的,但最终的诊断、最终的个性化服务、最终的解决方案的提供,还是人而并不是机器。
最后一点,教育行业也要做营销。问题就在于,谁的效果越好,营销成本越低,营销效果就越好。我们看到了大量的这样的公司所带来的非常高增长,以及非常好的口碑的传播。刚才大家见到的昂立的刘总以及麻总的公司,都是这样的公司,口碑以及整个的品质所带来了这个行业和以及学生对他们的信赖,这也是我们的目标。
最后用两句话来结束我今天的分享。我的偶像是Steven Jobs,他分享给全世界那句话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Stay foolish, stay hungry。让我们全体对教育行业热爱的人以及对在线教育非常关注的人,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高质量的内容,来促进千千万万家庭和千千万万学生他们的前途,谢谢大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