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网10月3日消息,在多知网举办的第29期以“探讨区域教培市场发展、教育OMO本地化探索”为主题的OpenTalk活动上,翼鸥教育西南区客户总监李维康以“线上线下融合如何合理配置长链条、多环节、个性化模式?”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核心观点:
互联网对于教育行业的改造属于深水初期。
线上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纯在线的发展经过了5、6年,整个产品体系和各种各样的实验都开始偏向成熟。
(翼鸥教育西南区客户总监李维康)
以下为李维康分享原文(经多知网编辑整理):
大家好,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线上线下融合,如何合理配置长链条、多环节、个性化的模式?”
翼鸥教育是做在线教室直播系统的公司,前几天,我拿这张图片发了个朋友圈。我们最近新上线一个硬件解决方案,也就是直播课的直播间,我调侃说自己是一家OMO房地产公司,其实之前我们也经常说自己是线上房地产公司。的确也是这样,我们提供的是一个虚拟的空间,用来比拟线下教室,当然,里面也有老师、学生、互动工具。同时,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又增加了前台、展示、商城营销等。
近期我们还会发布一个新的产品“ClassIn X 电子黑板”。这个产品能够把所有线下教室的数据、产生的板书、回放视频等记录下来,再辅助线下教育使用。
这是说了教育产品层面。从公司层面来讲,机构运营中又会分成很多环节,需要触达客户、需要体验、需要转化、需要上正课、需要续费。
也就是说一个机构内部的运营都是长链条,多环节的。那长链条、多环节的教育机构,怎么样才能推动线上和线下之间的结合呢?
01
在线教育如何将招生和服务产品化?
先说一个共识,现在互联网对于教育行业的改造属于深水初期。
整个在线教育行业发展了5、6年的时间,最早有慕课、O2O,后来有了在线一对一这样非常明星的模式。对教育行业而言,线上已经过了初期发展阶段,只有教育产品很成熟,且很被认可的情况下,家长才会去续费。
随着互联网走入线下机构,线下机构也开始用线上的方式去解决一些问题。以前从京东、淘宝、天猫上买一些商品,跟线下买的商品差不多,也就是说它解决了展示、支付和物流的问题,但是没有解决产品生产的问题。
但是教育不一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信息。信息可以在互联网上传播,资讯跟教育又不一样,资讯比较浅,教育偏真理性知识。这样就造成一个问题,尽管线上可以直接交付教学产品,但是电商不支持。教育行业的本质是只要线上一接触线下,就会介入到供应链层面。
那在整个教育体系里面,教育之外的招生、服务环节,在线上是不能跑得通?
案例一,我们有一个客户是纯线上编程的机构,编程赛道比较小众,小众就意味着它的客户比较分散。所以它在线上有优势,可以快速地进行线上扩张。
少儿编程领域,线下做得比较大的机构比较少,线上反而比较多,比如某知名少儿编程品牌,在线上快速扩张后已经走向线下,现在,它反而在线下跑得更快一些。
放些我们某少儿编程机构的公开海报,这是他们上正课的场景。在整个教学里面有开课、上课和结课不同的环节,在正课之外,他们也会推出某个主题的课程,比如劳动节这个节日之下的名师编程课。
在营销层面,第一是线上公开课,这是他们一开始切入的点,主要是做一些教育讲座和引流课。第二是短期暑假课程,一般就进行拼团。第三是和线上机构进行合作。他们联合了科学类课程品牌,还有一些做音乐的机构,大概六家机构一起做了一个线上的合作。
案例二,我们另外一个客户做围棋的,他们专门做启蒙阶段的围棋课,发展比较快一些,线下有100多个校区,30000多学生。经过一年多发展,他们在线上有了8000多个学生,开始把线下体系搬到线上。然后他们有班课、培练课、比赛课,还会做一些启蒙训练营。他们也会跟其他机构进行2+1的合作。
他们还孵化了一个线上事业部,自己搭团队,自己做业务。这样做的好处是,他们的招生已经覆盖了全国、甚至全球。目前,他们已经在美国和加拿大开设了一些课程。
为什么在国外?这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有一些机构做对外汉语,他们教外国人汉语。在很多华人聚集的社区,当地居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语言有寻根的诉求,他们就是提供这样的传统课程。
目前,他们不仅有一套完整的线上、线下融合的业务体系,也会把这一套体系输出给他们的加盟商。
这是我们在上面的案例中抽象出来的,线上机构从零到中型体量的过程中,需要做什么业务,才能够更大程度地理清创业过程中业务重点。
比如生源在100到300之间,在招生层面,可以通过转介绍等方式。而3000生源以上的机构就要有产品,要有多样化的产品和流量搭配,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
02
线下机构如何结合线上做教学与运营?
下面讲线上、线下机构混合。
我分两部分来讲,一部分是案例介绍,大部分是我们本地的一些机构,然后小部分是全国性的机构,此外,还有一些理论层面的内容。
有一家典型的线上小班课的一家公司,他们今年暑假招了60万人次的学生,通过线上下沉在整个四川开了7个地级市。
它的核心产品是把一、二线课程直接搬到三、四、五线。上课的老师大都来自北京的211、985的学生,他们在线上开展教学。
这家机构的招生方式跟传统方式类似,比如地推、广告。他们的核心是要联系到、触达到用户。触达到用户后,他们会结合社群做讲座课。通过讲座课可以转化成暑假班,然后转化成秋季正价课,这是切入用户的运营方式。
它的课每个课时60块钱,一般在45到60分钟,一节课上2个课程。但是,这些地方的家长是接受的,它的产品接受度非常高。此外,他们在线下的时候,会开一个体验店,100多平,一个店长加若干店员,核心任务一是招生,二是服务。过去两个月时间,这家机构扩张了40个校区。
他们的目标群体就是三、四、五线用户,一些能够积累口碑的城市是他们的目标区域,目前,他们已经开设的这些校区也就做了4—5年时间。
比如单个校区,第一年做到100万,第二年500万,第三年800万。他们做得最好的是大同,是当地最大的教培机构。
有一些招生的流程,基本都是通过讲座。比如如何引导孩子有效阅读、如何寻找优质教学资源、讲艺术课程等。他们自己做了各种各样的讲座,观看人次基本上在2000人到3000人之间。
另一家机构,是一个老牌的K12线下品牌, 2015年就开始尝试线上,现在有线上、线下的一整套课程,主要是线上1V1和线下1V1。
这家机构在四川市场有一、二十个学校,核心是解决师资的问题,尤其小科目的师资,通过形成小的教学点来进行运营。在这样的教学点里面,一个校区师资不足时,老师可以串课,后面如果师资不足,则是从总部借老师在线上上课。
1V1本身是卖课时,一般家长买50个课时、100个课时,消费完继续续费。所以,对常规的学校而言,有线上业务的时候反而可以增加消课时,更快带来收入。
此外,他们还开设了一些班课。
一对一机构做班课是个很大的槛儿。新一年,他们业务规划的亮点一个是小组课,然后是OMO。周中线上、周末线下,这是他们今年做的大方向。
最后要介绍的是一家本地机构,他们开了双师的公开课,老师在成都这边建基地,上线上的课程。老师上双师公开课的时候,学生可以去看。在他们公开的海报上,有一些不同的主题,他们会和公众号打通,公众号有一个网课入口,上面有不同的课程。
这样做,一个是解决了生源流失的问题,一个是解决了地级市里面的师资稀缺的难题。
这个案例做得偏国际教学一些。它做的方式跟前几个机构不一样。前几个主要是解决了师资的问题、服务的问题、招生讲师的问题,核心是把教师资源打通。
在官网上,他们放了一些偏服务的课程。这是他们上正课的场景,可以看到右上角这一张图片,他是老师在线下教室上课,同时对着学生在大屏投屏,这使得线上传统虚拟空间跟线下课程实现了打通,也就是线下也有直播间。
目前,公立学校也在引入双师课程,这是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外教的课程。对于学校来说,他们自己的课程也要多样化,有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也会引进校内,比如科学实验的课程。
线上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纯在线的模式也经过了5、6年,整个产品体系和各种各样的实验都开始偏向成熟。
谈到OMO线上线下融合,还要针对短期、中期、长期的过程分别来讲。
短期更好的方式是以一个轻的方式切入进来,比如做短期课程、专题课、冲刺课、引流招生等;中期就是偏正课,新增一个SKU外教课程到线上;第三,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或者外地扩张。
刚才提到的短期课程都会有多种产品组合,此外,在招生引流层面也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公开课到服务的课程,一种是训练营转化成招生的正价课程。
中期是强化教学,这是可复制的。大批量开线上课需要它的质量可控,所以我们刚才说的模式中,有些优质的老师可以把整个线上的使用过程固定下来,然后复制给其他老师使用。
中期课程的整个体系算是比较完善的,所以我们建议机构要有一个完整的团队做这个事,短期的时候,你可以先由某个人负责这部分。
长期就是几个方向,课程融合、降维打击就是下沉、往外扩就是赋能,盟校赋能。新东方泡泡也是这样去做的,每个家长买一个课程包,有一个周中包,这样不会说产生让他报其他班或去其他机构而导致的流失问题。
目前,我们合作了数万家客户,使用ClassIn的客户还包括知名的中小学、高校和海外学校。我们给所有的机构提供三样东西,一个是基于技术的系统,第二是基于业务的解决方案。最后,我们给到一个基于落地的服务。
03
Q&A
提问:我们跟你们也是合作单位,我想问一下您最后提到一个关于业务模式的支撑?怎么样的模式?
李维康:我们有一套定制的课程体系,包括基于产品培训方面都有,还有OMO具体怎么落地,类似于叫做校长培训,商学院这样的体系我们会给到。
提问:我想问一下关于舞蹈线上课程,有没有比较好的给家长或者学生本身更好的体感。你们是一个网站型的,你们的课程可以在你们的网站上上课,以及后续提供更好的体感类的服务?
李维康:我们自己有成熟的舞蹈类的合作机构,他们自己在上课课程中,舞蹈对整个在线不会特别个性化,会搭配一些录播的视频都会有,我们可以给到一个比较完全的方案。
提问:因为疫情期间我们有做线上课程的尝试和开发。因为遇到一些问题,也解决了一些问题。听您这边讲,对于后续的课程的维护和客户的一些体验主要是这一块比较好,所以我想问一下你们可不可以提供从头到尾怎么做这个事情的课包?
李维康:我们提供一个虚拟空间,把线下教室搬到线上,就是教室老师可以看到学生,搭配一些工具,搭配商城展示和营销和客数统计,所有线下搬到线上,这是我们自己在做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