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高考成绩发布后,分数总体“通货膨胀”:部分省份,700分上不了清北,裸分600分已经考不上211;新高考省份,高分段考生占比高;全国卷一作者份,堪称学霸集中营。本文作者,爱培优联合创始人李立勋指出,高分矛盾有两大原因:新课标下,减负成为趋势;新高考下,“赋分”让分数注水。
高校采用强基计划等多元录取方式,成为一种趋势。
来源| 多知网
文|李立勋
图片来源|未飞溅
与往年相比,今年高考分数普遍“通货膨胀”,在很多省份,不得不面对这种情况:裸分700分已经考不上清北了,裸分600分已经考不上211了。
镜子背后,其牵扯到的新课标,综合素质评价,赋值制,多元录取等游戏规则,正在重新构造。
01
高分通胀史上之最:600分以上达43.4万人
自7月23日起,全国31个省份的高考成绩陆续公布。
除了极少数少数省份(西藏,新疆等)未宣布一分一段表以外,其他省份均公布了一分分表。与往年分数,今年的高考分数“通货膨胀”堪称史上之最,其中,准700分达1878人(部分省份未公布700分,取宣布最高分); 600分以上者,理工类285546人,文史类40726人,新高考类107678人,合计达433950人。
具体各个省份的高分段分布,如下图。
通过上面的数据,可以抛光以下几个有意思的现象。
部分省份,700分上不了清北
由于今年的高分段考生非常集中,势必会导致清北,985、211等分数线水涨船高。根据笔者预测:
河南,河北,云南,天津,浙江等省份,理科裸分700分已经上不了清北;
黑龙江,陕西,重庆,安徽,四川,江苏等省份,清北理科裸分或接近700分;
山西,江西,广东,湖南,吉林,山东,北京,贵州,广西,辽宁,海南等省份,清北理科裸分投档线将超过690分或接近690分。
传统的认知里,600分以上的,都是学霸。如今,对于绝大多数理科(或新高考省份)考生来讲,不得不面临这种尴尬:600分想报考211,除了极少数偏远地区的照顾性高校外,几乎没有什么选择了。
新高考省份,高分段考生占比高
202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071万人,比去年增加约40万人。
其中,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6个省份,在今年均实行新高考。这6个省份的考生共计约106万人,占全国总考生人数的10%。
然而,这6个新高考省份,无论700分段还是600分段,占比均远超10%。
其中,6省份准700分以上人数达787人,在全国占比42%;6省份600分以上达107678人,在全国占比24.8%。
在全国,600分以上占考生总数的4.05%;
在北京,600分以上占本省份考生总数的18.7%;
在天津,600分以上占本省份考生总数的25.5%;
在山东,600分以上占本省份考生总数的5.1%;
在上海,600分以上占本省份考生总数的18.7%;
在浙江,600分以上占本省份考生总数的15.3%;
在海南,600分以上占本省份考生总数的0.7%;
至于新高考省份为何高分段如此密集,下文再表。
全国卷一省份,堪称学霸集中营
另外,在全国卷一的省份,通过上表亦可以看出,河南、河北的高分段考生格外突出。其中,今年河南省700分以上的达到169人,600分以上达到4.9万人;河北省700分以上的达到了108人,600分以上达到了3.5万人。河南、河北两省的中学教育尤以“军事化管理”为甚,体现在应试效果上,可见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同为全国高考卷三的省份,云南省可谓“一骑绝尘”,700分以上达到135人,超过贵州、四川、广西之和。云南省高考600分以上者达到了1.47万人,亦远远领先于同类省份。
02
高分通胀两大原因:新课改+新高考
高考分数通胀,学霸“含金量”贬值,第一个原因,是因为题简单了。
这种“简单”,并不是高考的“大小年”情况,而是从国家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顶层设计上,呈现出的“减负效应”。
新课标,“减负”为大趋势
此前,教育部曾强调,“新课标”明确提出坚持减负,控制课程容量和难度。大部分学科精选了内容,有些学科直接删去了过难的内容,或者降低了一些知识点的学习要求,从“认识”和“理解”调整为“了解”。
新课标与已经使用数十年之久的旧课标相比,一个较大的亮点就是减负。因此,该套教材又被不少网友称之为“减负”教材。
目前,全国各省份尚处于新课标、旧课标交替之际。根据去年6月份《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为大势所趋,预计到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只有“减负”了,学生才能从题海中和应试中解救出来,所谓综合素质评价和素质教育的推行,才有可能。
新高考,“赋分”让分数注水
前文提到,高分段和超高分段考生,在新高考省份尤为明显。这里,不得不提到新高考省份的另一大特征——赋分制。我们以700分段、600分段考生比例最多的天津为例进行分析。
天津的新高考,分为必考和选考科目,其中,语、数、外为必考科目,采取卷面分制;另外的政、史、地、物、化、生采取赋分制,根据考生在所有考生中的百分比排名,折算成对应的分值。天津市的选考赋分制如下。
根据规则,选考排名前2%的考生,折算后对应的分值为100分;排名2%-5%的考生,折算成97分,以此类推。举个极端的例子,高考交白卷,也有40分。
这就意味着,天津5.6万名考生,理、化、生、政、史、地每一科均有约1120名考生考100分。特别是对于文科专业而言,有可能你考了八十多分已经很厉害了,也会给你算作100分。这样一来,分数自然水涨船高。
根据天津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尚未实行新高考时,天津市文、理综合平均分为183.43分、161.19分;到了2020年,新高考赋分之后,分别变成了219.07分、218.57分。如下图所示。
这意味着,假如你去年高考学的理综恰好考了全市的平均分水平,今年你复读高考,选考的仍然是理、化、生三科,哪怕你原地踏步,你的分数也会凭空多出来57分。
天津、浙江、山东等案例,代表了未来的趋势。随着新高考的稳步推进,随着赋分制的全面推广,高分“注水”的现象将成为常态。
03
强基等多元升学路:考清北成“加时赛”
高分段考生越来越集中,这就导致了高考的区分度变低,同一省份,数百人700分,清北只招数十人,到底谁更优秀?同时,也导致高考变成一个拼“仔细”和“运气”的游戏,状态稍微差了点,稍有不慎错了一道5分的数学选择题,有可能就差了数百、数千个排名。
对于清北等顶尖名校而言,如何选拔人才,也成为一大新的考验。于是,清北等名校的多元录取方式,便成为一种趋势。简单来说,清北已经不再把高考分数录取,作为唯一的参考方式。以2020年为例,预计清北两校仅凭高考裸分普通批次录取者,约占1/3;剩余的约2/3,则是通过强基计划、专项计划、保送、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多元录取方式,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2020年,清北的总录取人数中,与裸分录取比例相当的,是今年新推出的强基计划。清北两校,2020年通过强基计划方式预计录取2000余人,其中:名额到省的非破格计划数,预计近1300人;另外,五大学科竞赛银牌及以上破格入围者约800余人(去掉竞赛保送),预计绝大多数也会报考清北。
(备注:空格表示未公开计划数或无招生计划)
不同于高考裸分录取的“一考定终身”,强基计划等多元录取方式,正在探索出一种全新的、“依据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方式。简而言之,除了高考成绩以外,清北等名校还会根据自身的选拔和育才需求,重新组织校考,进行二次选拔。这意味着,想考清北等名校,还需要有一场“加时赛”。
眼下,清北等名校的强基计划校考“加时赛”即将开考。最终,高考成绩会占总录取权重的85%,校考成绩占总录取权重的15%。在高考分数层面,竞逐清北等名校强基计划的考生,可能会比正常投档线低10-20分,但总体水平相当,在85%高考权重下,他们的区分度已经微乎其微;真正决定录取命运的15%校考,才是佼佼者们角逐的竞技场。
“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正成为高考改革中的关键词。在上述《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中,除了推进新课标外,还明确提到:“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
新课标、高校选择需求——作为高考命题的双重依据,这在改革历史上同样属于首次提及。可以预见的是,今后的高考,高分考生越来越多,将会成为一种常态;高分≠清北等名校,亦成为一种常态。
而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之人。
(*本文系投稿,作者李立勋,爱培优联合创始人、首席研究员,资深高考政策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