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网4月23日消息,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互联网教育商会与华为云联合举办的“激荡向前•2020互联网教育企业家年会暨华为云在线教育创新季发布会”上,多赛道教育行业从业者就疫情中在线教育应用情况,企业转型情况、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等议题进行了探讨。
疫情检验过去信息化成果并加速助力其发展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董事长杨丹提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使得今年中国经济总体走势不容乐观。正在进行的超大规模的在线教育集中实践,充分体现了政府、学校、教师、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参与者的责任担当,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全社会的信息化创造力,涌现出很多实践创新成果,对于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疫情是教育信息化成果的试金石。在线上教学过程中,现有的信息化教育手段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高并发状态下的网络稳定性问题、学生的教育评价问题、老师对课堂的监管问题和课程规范化与学生认知个性化之间的矛盾问题等,都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是教育信息化从1.0走向2.0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研究室主任张艳玲分享的“疫情背景下停课不停学——中小学在线教育应用调查”报告中显示:教育部倡导的“停课不停学”让全社会开放教育资源得到极大地释放与协同,实践者、参与者对在线教育的认知全面提升,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实践推动了我国教育的多维创新。
同时,调查也发现了当前在线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一是当前信息化配备多样化发展,部分区域需加强整体规划;二是师生基础条件基本满足,但仍需关注少数困难群体;三是信息技术常态化应用基本实现,但应用差距可能持续加大;四是教师在线教学认知与经验有待提高,教研培训需同步加强;五是学生对在线教学接受度较高,但自主学习能力相对不足。
因此杨丹认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助力。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与企业协同建设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在线教育服务将成为一种常态。有必要建立教育系统与社会在线教育服务主体的协同机制,建议给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更大的自主权,通过政策支持以及有效的监管机制,以开放的态度购买企业在线教育服务,利用先进的技术与服务,打造高质量、专业化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效率。在合作机制中要有效界定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的责、权、利,真正实现“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校企合作”的协同创新模式。通过协调创新,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为教育改革发展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校企的良性互动促进在线教育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疫情后OMO将成为常态
在主题为“OMO教育模式的升级与探索”的分论坛上,好未来未来魔法校总经理陈体銮认为,疫情给了教育OMO极好的发展机会。未来,更多的教育从业者一定会思考如何把在线工具赋能与线下运营结合。
在关于线上线下比例方面,陈体銮提到学习毕竟是反人性的过程,所以依然会以线下为主。人们成年之后的学习可能会以线上为主。但是不管怎么样,拥抱变化是所有教育从业人员必须要坚定的事情。
爱培优CEO张金荣认为,疫情突如其来,期间爱培优通过OMO模式,提升了拓客效果,这是始料未及的,但是客户的快速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着公司的运营承载能力。随着互联网巨头和资本不断涌进教育行业,将带来教育行业人才、技术、客户体验的持续改进,同时也提升了在线教育市场的客户认知度。未来教育市场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行业内还是有很多细分领域的机会。
豌豆思维联合创始人兼总裁于大川认为,“危机”中的机遇就是OMO。疫情期间线下机构转在线不只是一个摄像头的问题,而是需要好的产品,在来不及开发的情况下也会与机构进行合作,这会产生很多合作关系,也会让家长体验到很多产品,对效果有更清楚的认知。
环球优学联合创始人张建生认为,OMO应该是深度融合,重点是教与学的数据打通。第一,数据打通意味着一个学生的课上课下、校内校外、作业与疑问,所有的痕迹都保留、储存,并且可以连贯起来,但这在未来三年可能难以实现。第二,包括场景切换在内的很多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会带来体验的下降,这也是OMO实际操作中的难点。第三,由于教学运营体系非常复杂,教与学的各种流程很难融合形成闭环。综合来看,教育OMO将会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
童画森林创始人王心卉认为,OMO是一种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模式,教育是其中一部分,所以教育的场景是顺应未来生活模式的,无论在线教育还是线下机构,未来的战略应该都是线上线下融合。对于素质教育的美术品类来讲,线上永远不会替代线下,只能用OMO的方式。首先,2-6岁年龄段的孩子学习美术,是在培养美术的感知、感受、感觉,这些是不能在线上来进行教学的。6岁以上的孩子学习美术,更多涉及到美术方法论与技法结合,会涉及到创作、创造、创新,技法层面是可以利用在线教育提升效率的。
AI、5G等科技助力在线教育智能升级
杨丹提到,在疫情下从教育科技的未来发展看,教育行业将是5G和AI技术落地应用的重要领域。同时,5G和AI在教育行业的应用也可以加速新基建投资成本的回收。
华为云中国区销售总裁冯其友补充道:疫情使得在线教育市场需求爆发,极大地提高了在线教育的渗透率,培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但是这次疫情也暴露出传统直播型授课无法满足在线教育需求等问题。在线教育的未来并不是把课堂搬到线上,而是要借助云、AI、5G等新数字化技术,融合重塑在线教育新形态,实现线上的个性化、智慧化教育。
据介绍,华为目前已服务于全球70+国家和地区教育客户,华为云稳定的平台网络保障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稳定运行。“5G + Cloud + X”的时代来临,让教育的未来应用空间充满想象。VR游戏教学、8K/4K直播教学、云VR/AR/MR、全息通信教学等以前无法想象的技术在如今已经变成可能。
对于科技如何赋能教育,在主题“顺势而为——科技赋能教育的动向与变革”的论坛上,北京四中网校创始人黄向伟认为,科技对教育应该是必备条件。大家过去没有经历过这种突发事件,所以并没有很好的应对机制与条件。疫情期间,所有的老师和学生被动迎战,“停课不停学”唯一的手段就是通过网络或者电视直播来进行学习。当前,所有人对技术,尤其是对在线教育有了新的认识。那么当疫情过去之后,在学校恢复正常授课之后,技术与课堂教学怎么融合,这个问题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
黄向伟称其看好未来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科技会根植到教育的主战场学校的课堂上。未来教育行业将会出现“三个融合”即跨“平台融合”满足教学工具的需求,“跨资源融合”满足教学资源的需求,“跨体制融合”满足教育主管部门与教育科技企业、教育服务企业间的价值整合的需求。
华为云中国区教育科研总经理何渊认为,技术其实是教育的使能者。华为公司在全球所有的数据中心、网络基础设施,其实是为了更公平、更有效率地帮助整个教育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教育行业一直是存在创新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在线教育与传统线下课程进行整合。在线教育作为传统教育形式的补充将长期存在。
华夏桃李资本合伙人郭西凡认为,这波疫情让大家知道了在线教育的趋势不可逆。教育行业想做本质的创新蛮难的,教育是一个很传统的行业,目前因为疫情而转到线上交付的线下培训机构,在疫情结束之后还是会回到仍以线下为主;教育行业微创新的机会很多,原因是教育链条非常长,比如从前端的市场投放到转化,到教学,到服务交互,到教研,这里面会交叉出不同的组织形态,这些都是微创新的点。对在线教育的未来要充满信心,教育生态基础设施正在经历系统性的升级,因为华为这样大公司已经进入到这个行业。一个行业大的技术变化、革新,核心在于人才,教育行业内人才密度的改善已经在进行。
晓羊教育联合创始人冯蔚星认为,整个疫情把在线教育、互联网教育,从原来的辅助教学变成了教学主战场,影响到3亿学生和无数家庭、教师,用很多教育行业专家的话来说这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教学场景和教学方式的改变使所有的教育节点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任何一个节点的改变都可能引发教育创新点的产生。随着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普及,可以看到大数据让学生画像日益精准,教师画像日益丰满,甚至连学校画像都已经出现。各个地方会出现一校一策、一生一策,甚至一个家庭也会有一个策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边界在逐渐打破,学习可以随处发生,随时发生,未来教育将可以逐步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
计蒜客创始人俞昊然讲到,在教育科技、教育创新上,疫情让更多学生、家长,更多学校有机会进行了一次在线教育的体验,这种体验带来的是用户需求的培养。通过数据的积累、用户需求的积累,让教育企业、科技企业明白,未来会往哪儿去。另外,疫情也创造了一次教育机制融合的机会。过去很多老师、教育管理者不愿意拥抱教育科技,而疫情期间,学校体验到了教育科技是如何提升教育效率的,甚至让老师得到解放。所以教育科技企业与公立学校的融合,对于未来促进科技创新是有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