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学习中心”将取代学校,成为教育的核心主体。

朱永新对话俞敏洪:未来教育与未来学校会是什么样?

2020-04-13 09:32:47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张以慧  

  多知网4月13日消息,昨晚8点,新东方云教室直播了“朱永新对话俞敏洪:关于未来教育的思考”。直播中,二人围绕阅读与科技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展开探讨,并就朱永新在其《未来学校》一书中的观点,对未来教育进行了分析预测。

 

  “阅读是学校里最重要的事情”

  在朱永新和俞敏洪看来,现在的教育有着过于单一的标准,这直接导致了自我发展空间受到挤压。

  之所以现在提及降低学校课程的难度,最根本的原因是并非所有学生都需要学习这些内容。“要上最好的大学”,这本就不该成为所有孩子统一的标准和目标,否则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觉得自己是不合格的。

  “这样的教育是在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朱永新评价道。

  而俞敏洪则提出,阅读比功课本身重要,它与人的思维能力是紧密相关的。“成绩”和“阅读”是不该被割裂开的事情。

  同时,通过阅读提升学习能力,这不仅是针对学生而言的。二人认为,倡导教师阅读是提升教育质量中的关键一环。

  朱永新认为,中国教师群体的整体质量已经很高,但缺乏一定的职业性、专业性,专业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成长包括职业认同和专业发展,而在专业发展方面,需要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与专业交往,其中,专业阅读是最为重要的。教育具有极为悠久深厚的历史经验,专业阅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自我提升,是永无止境的。

  此外,俞敏洪认为,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缺少了一点人性的因素,即过于强调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此方面,二人认为,阅读也是提升“人性”的一种途径。因为阅读能够让教育不再拘泥于分数,不再“目中无人”,能够更加关心教育中作为个体的人。

  尽管在现在,分数决定了学生的一切,因此学生、家长和学校都无法逃避分数,但这一点在未来一定会发生改变。

 

  “学习中心”将取代学校,社会中的教育力量正在崛起

  朱永新在《未来学校》一书中提出观点,未来的学习与教育将不再以学校为中心,而是“学习中心”,从而形成特色化的资源。在具体哪所学校进行学习已经不再重要了,课程内容将是最关键的,而传承性学习会变为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同时,对学历的要求将转变为“学力”要求。名牌大学的重要性会逐渐下降,而个个人能力将愈发受到重视。

  他对俞敏洪说,希望将来新东方在招聘的时候,也能不再看重学历中的毕业院校,而是着重看每个人学习过哪些课程、具有哪些特长,从而挑选特殊性人才。

  朱永新认为,现在对于人生的规划过于死板,“把学习和游戏塞进童年,把工作塞进青年和中年,把遗憾塞进老年”。而在未来,“弹性化”将是一个关键词,人生的各个阶段是可以被打通的。人们能够更加自由自主地选择如何分配自己的人生,从而更加有效、长久地学习。

  关于学习中心这一概念如何满足学生社交需求的问题,朱永新认为,学习中心不再依靠指定、分班等方式进行硬性划分,而是让学生们形成一个“共同体”。共同体是由学生基于趣缘等形式自发组建的群体,这将产生更大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有利于社交。

  此外,朱永新提到,现在社会上正有很多无形的教育力量正在崛起。在他看来,将来教育不再局限于学校里,谁拥有最优质的师资和课程,谁就拥有教育的优先条件。

 

  科技提升教育效率,“认知外包”或将实现

  “未来学校最基础的构架就是人工智能等技术。”朱永新说,在未来,借助多种高科技手段,短时间的、一次性的考试将会被取代,因为学生漫长的学习过程都能够得到完整记录,这将更全面、准确地反应一个学生真正的能力。

  同时,朱永新强调了“认知外包”这个概念。由于科技高度发达,很多记忆性的知识将不再被需要。死记硬背将不再是学生的主要任务,甚至可能会渐渐消失。

  俞敏洪讲述了他在法国的一段见闻:通过虚拟现实实验室,孩子能够使用虚拟现实技术体验多种“操作”,比如零件的组装。有了虚拟现实的经验,这些孩子面对真实场景时就已经掌握了一项技能,降低了实践难度。

  朱永新和俞敏洪认为,未来的教育趋势一定是更加开放、更加多元的,会注重人的天性,注重每个人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