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自此走下了历史舞台,为“强基计划”所取代。

自主招生退场,“强基计划”会是基础学科强心剂吗?

2020-01-16 08:42:08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王敏  

  文|王敏

  2020年1月15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2020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自2003年以来延续至今的“自主招生”自此走下了历史舞台,为“强基计划”所取代。

  “今天已经接到了无数家长的电话!”江苏无锡一位高考生涯规划师表示,不仅是教育行业从业者在关注政策,家长们也迅速捕捉到了政策的变化。

  毫无疑问,“强基计划”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那么,“强基计划”对高考录取进行了怎样的变革?又将会对行业产生哪些影响?

 

  “强基计划”重点选拔基础学科人才,在36所双一流高校试点展开

 

  “2003年教育部开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以来,在探索综合评价学生、破解招生‘唯分数论’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有关调查研究表明,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在学业成绩、科技创新、学术论文、升学深造等方面总体表现突出。”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责任人表示,但近年来,自主招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包括招生学科过于宽泛、重点不集中、招生与培养衔接不够、个别高校考核评价不够科学规范、个别考生提供不真实的学科特长材料等。

  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发布《意见》推出“强基计划”。自2020年起,高校将不再通过“自主招生”的方式招生,而是以“强基计划”招生,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强基计划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选拔人才,而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建立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

  在试点范围上,相较于此前90所左右高校可以推进自主招生,2020年“强基计划”推行的高校为36所双一流A类学校。

  在招生专业上,相较自主招生,强基计划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缩减可报考专业,增强专业针对性,致力选拔培养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领域人才。

  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比如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等,都需要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支撑。以华为为例,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2019年接受央视采访时,曾多次提到数学的重要性,甚至说华为的关键性技术突破全靠数学家。任正非介绍,华为至少有 700 名数学家、800 多名物理学家、120 多名化学家。

  华为的案例也可以看出基础学科对于关键技术突破的重要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强基计划”的重点招生对象是七大基础学科。

  在学生申请资格上,高考成绩为入围依据。自主招生的入围依据主要是考生的申请材料;强基计划的入围依据是考生高考成绩,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同时,学生高考成绩在“强基计划”最终录取中占重要地位。与自主招生可以降至一本线录取不同,“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的考查。

  在流程上,4月份报名申请,6月26日确定入围名单,之后组织复试,学生所拥有的准备时间相较此前的自主招生也更加宽裕。

  在培养模式上,“强基计划”将单独制定培养方案。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可单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培养。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

  “强基计划”还将建立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对进入计划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科学分流。建立在校生、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积极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

 
 

  “强基计划”会带来哪些影响?

 

  “强基计划不是单独的一个政策文件,对它的解读要放到一个更大的背景下。”21世纪教育研究院集团院长王海力提到,“2018-2019年政府陆续发布很多的教育政策,涉及到各个细分领域,总体来说,可划分为三条主线,第一条主线是高等教育增负与基础教育减负,第二条主线是职业教育,从供给侧改革视角支持、鼓励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第三条主线是新高考改革持续推进。

  “强基计划”招生人数是增多,还是减少?

  在招生规模上,《意见》指出,试点高校提交方案后,教育部会组织专家综合考虑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情况、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和规模。而高校也要与各地的部门充分沟通协商,合理确定各省(区、市)的强基计划招生名额,并在各省的分省计划中安排。

  此前,高校通过“自主招生”录取人数不能超过当年本科招生人数的5%,在2019年,自主招生十严格的政策下,各大高校自主招生报名人数更是进一步缩减。

  而“强基计划”对于高校具体的录取比例,没有明确的要求。同时,《意见》还指出,高校可对于通过“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单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

  新高考生涯规划机构远大前程创始人于忠盛表示:“相较自主招生,尽管强基计划实施的学校变少,但是每个学校能够通过强基计划招生的规模可能会多一些。“这就意味着,未来“强基计划”的覆盖范围可能会扩大,不过具体的招生规模,可能还需各大高校招生简章出来之后才能确定。

  高考成绩是入场券,或带动K12数理学科发展

  “聚焦高考、聚焦标准化”这是国金证券教育行业首席分析师吴劲草眼中“强基计划”的关键所在。

  王海力也表示:“强基计划的核心落脚点在新高考,一方面是基于对高考体系的依赖(标准化、公开、公平),另一方面是对基础学科的重视。从这个层面看,强基计划对于教培行业和新高考赛道来说是利好消息。

  学生要想通过“强基计划”进入高校,首先需要优异的高考成绩作为入场券,而且在最终录取中占比85%以上。“强基计划”中,高考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或许会刺激部分欲参与“强基计划”学生对于加强基础学科学习的需求。

  国元证券分析师易永坚也提到:“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安排招生。从产业角度来说,强基计划重视基础学科,要求考生高考成绩占比不低于85%,这对K12偏数理培训的机构的带动作用加强,会产生比较利好的影响。

  此外,与自主招生不同的是,强基计划的入围依据为高考成绩,对五大学科竞赛、证书、论文没有硬性要求,门槛降低,能够报名参加的学生范围也相较之前进一步扩大。因此,此前在自主招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五大学科竞赛,其作用被弱化。此前一些三四线城市没有机会接触五大学科竞赛、自主招生的学生,可以凭借高考成绩,通过“强基计划”进入双一流高校,他们对于加强学科学习的需求,可能会进一步提升。

  而对于五大学科竞赛,爱培优联合创始人李立勋表示,五大学科竞赛正重新回归其本质,成为极少数人的游戏,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学生,可以获得高校破格录取,而大多数学生已经不能凭借五大学科竞赛获奖作为进入名校的重要门槛或条件。

  校考课程及产品成各大自主招生机构布局对象

  “高考成绩入场,校考决定命运”,高考成绩是入围依据,而利用高考成绩入场之后,在最终录取中占据15%的校考成绩也不容忽视。很多高校会通过校考来提升区分度,针对各大高校校考的课程及产品也成为了想要参与“强基计划”的学生所急需的。

  文中此前提到的高考生涯规划师这一天的工作状态可以看出,政策出台之后,家长和学生也都十分关注“强基计划”的进展,参加“强基计划”时,也需要专业的服务和建议。

  “强基计划出台之后,学生对于校考培训的需求可能会进一步加强。提供针对校考的课程及产品也成为当下很多此前提供自主招生服务的机构正在做的事情。”爱培优联合创始人李立勋表示。而爱培优、百年英才等机构也已纷纷推出针对强基计划的咨询以及针对校考的课程和产品。

  自2014年新高考改革推进以来,改革一直是我国招生考试制度发展的基调。“强基计划”的推出,也在引导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引导教育培养时代发展下国家真正需要的人才。(多知网张以慧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