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网11月25日消息,在2019 GES未来教育大会上,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助理副总裁兼企业发展与战略规划部总经理柴明一,好未来教育集团战略发展中心总经理曹伟,微影资本创始合伙人唐肖明,创新工场合伙人张丽君围绕“资本寒冬与新风口”展开讨论。
教育投资领域有什么新的变化,又有哪些挑战?
以下为圆桌探讨原文:
任波:冬天似乎还在持续,在这样一个整体的氛围下在座的各位是怎么判断的?在过去的时间里面以及到现在为止你们最纠结的问题是什么?
柴明一:第一个应该是关于寒冬的问题,今年一直在有很多人提寒冬这个概念,但实际上来说多方的反映是不一致的,其实我们可以认为经济的发展会有周期,但是我觉得教育也好,教育的创业者也好,他的发展也会有快慢,但是不一定它就是一个寒冬,或者我们现在很简单的说它是寒冬或者是秋天,这是从某一个维度上看的,不一定那么准确。
第二个问题,可能很多的企业会借助经济发展的周期,不管它是快的还是慢的,更多的去调整自己的企业在经营中的步伐,比如说你是应该去修炼内功还是应该去快速扩张,我相信每个企业都会有一个比较明智的判断。
第三个问题,我们每天都纠结,纠结怎么能找到更多、更好的企业,可以跟他们一起发展。我们说一个比较具体的,就说挑战吧。毕竟是来自新东方集团的一个战略投资者,作为一个产业投资人,怎么能够跟产业进行相对有效的协同,或者是一个合拍,包括两者的DNA是不是可以很接近,做一个有趣又合拍的人,这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们也在面临这些挑战,如何找到更多这样的项目,可以跟他们一起发展,这是我们的挑战。
曹伟:寒冬好像大家感觉还挺明显的,现在融资各方面,包括我们投过的一些项目,包括我们看的一些项目,融钱的难度的确是比以前大,资本出手的理性程度也高,的确今年还是挺明显的。
好未来本身今年战略投资的步子的确比往年稍微慢一点,我刚才开玩笑,我跟柴总都是半路出家的,我们在战略投资这块也就是半年多,所以认知不是特别深厚,丽君老师是科班出身的,是元老,可以多说说。
我个人感觉,是不是跟其它行业的投资也是一样的,你一段高潮上来之后得消化一段,因为大家炒了以后,估值各方面都上去了,发现离估值的空间越拉越大,然后发现我们可以稍微歇一歇,让一些有品质的再跑出来,我感觉是不是所有的行业都是这样一个曲线。教育行业也赶上了这么一个状态,因为前两年太火了,太火了就得消化消化,各种报道也看的到,也有认知,很多被投企业,不管是拿到大钱的还是小钱的,这段时间自己把自己的内功做好。
我个人感觉的确是寒冬,但又不是寒冬,就说冬眠吧,你再养一养,的确是练内功的时候,对寒冬的感觉大概是这样,还是要把自己的内功练好,还是要把估值和泡沫之间的拉锯再消化一段时间,这不成熟。
任波:所以基本上还是认同有寒冬,钱比较紧张,但是也不是那么悲观。
曹伟:钱还是有的,好未来也有钱,也不是没钱,我资本也有钱,手里还有好多钱,还是更谨慎,因为估值和空间的确拉的比较大,而且跑了一段之后,每个人都需要把自己的故事再证实,可能是这种感觉。
唐肖明:我感觉差的很明显,一方面我自己觉得这两年类似于2003年、2004年或者是2012年、2013年,当移动互联网刚起步的时候,是做VC的黄金年代,因为5G时代确实要到来,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技术经过前两年的泡沫期,大家也开始进入到技术扩散和模式创新的时候,进入到一个真正的物联网时代。
所以说,这两年能够生存的公司肯定是下一个年代的大公司,所以说我个人从职业判断,因为我1998年、1999年就入互联网这个行业,自己早些年也是创业者,做了这么多年一级市场投资,我自己个人的口号就是这两年是做VC投资做创业做PreA轮投资的黄金窗口期,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寒冬就在于前面两三年变现能力上没有证实或者用户群在移动互联网消失的今天也没有新的技术迭代的商业模式之上,估值已经上去的公司就会特别难受,后续融资跟不上,前面花钱花得比较猛,资金的使用效率也没那么高,这是怎么样维护自己的估值,甚至是维护自己的现金流就会特别难,这是极寒的寒冬,可能会有一些公司倒下。
我觉得是两极分化的东西,从我自己个人工作体验,往往就是看上的公司很要抬价,特别集中体现在PreA、A轮、A+,经常碰到把融资阶段分得很细的名词,今年仍然在重复出现这些现象。我们投的公司也有成长不错,也有融资不顺被迫收缩的情况,两种情况都有。
张丽君:从我的角度来看,我是从2011年开始第一个投在线教育企业的,所以整体上来说去年这个时候开始说寒冬,真的是最大的寒冬,从我2011年开始看教育行业到现在,的确是已经走到了顶,开始往下走了,但是如果大家去看新东方和好未来的股票,还是会回暖的,你去观察他们股票的趋势,大致上你能够知道什么时候到顶了,什么时候再往下调整。新东方和好未来是头部的两家教育行业(双巨头),他们的表现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趋势的代表。
但是我觉得这是正常的,而且我认为这是特别好的周期,在这个周期里面我在过去的一年里面不停地跟所有人讲的事情是回归和抱团,整个大的资本环境不是教育行业能改变的,整个大经济环境和资本市场的环境不只是针对教育行业来的,事实上教育行业自身还是有抗周期能力的,在2017年就有各种不同行业的人已经觉得冬天到了,开始跑过来找我说丽君有什么教育行业还能投吗。教育项目比别的行业周期来的晚了一年,一直到去年冬天教育行业的冬天才真正很明显地感受出来,其它行业更晚。
我也相信如果这个寒冬未来能够起来的话,教育行业也会先出来,因为教育行业本身基础需求是很旺盛地在增长的,这个事情没有变,这是所有的家长、中产阶级、就业群体依然很急需各种好的教育资源来去补充自己,让自己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所有的家长依然都还是不惜余力的在自己孩子上去投入,底层的需求只要没有变,还在持续往上走的话,这个市场本身的本质不会变的,但是外部的资本环境和大的经济环境必然会对于这些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这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在这种时候教育企业的发展就必须去调整一下自己的战略,在资本环境好去冲增长,这是一个最优结论,尽管效率低一点,但是你能够更快地占据市场规模,它是更优的结论。
但是当整个大环境开始变得更差一些的时候,行业的所有资本、人才、流动性变得更小一些的时候,那就必须要更谨慎地去做自己的增长预测、增长判断,在财务模型和现金流上就必须要去做相对来说更健康和更稳健的模型,这件事情就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另外正好是一个好的时间,不那么快不那么猛了,好好的把自己的服务打磨好,打磨的品质更高一点,好好的把口碑获客、续费做得更好一点,我觉得这是更好的时机来去抓出来自己核心的部分,我觉得这是特别好的。
另外一个我觉得在寒冬里很好的事情就是大家可以更多的抱团,教育行业本身没有哪家企业就通吃了,大家可以彼此合作,大家各自有不同的定位,新东方和好未来也会合作的。大家都是以开放的心态和教育其它供应商更多地合作起来,一起抗过这个寒冬,抗过去之后等到春天再来的时候大家就会是剩下的那一个,比如说这个寒冬大概率什么时候一定会出来,我没那么乐观,不是一两年的事情,什么时候会出来呢?
我们来看几个公司的创立时间,新东方是1993年的,好未来是2003年的,VIPKID是2013年的,所以2023年一定会出大公司,我们可以等等看。大的周期总是会有一个大概10年周期的,下一波大的周期应该是来自于下一波的技术或者是在大的一些环境上的变化,我们大家就拭目以待,在这个寒冬的时候蛰伏,去好好把握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未来起来。
任波:其实刚才也讲到其实你看教育行业现在有九年,这个周期也看了几个小的起落,认为这一轮的区别是在于比原来的紧缩的程度要更加剧一些是吗?
张丽君:加剧了很多,这是一波大的周期,因为上一波大的周期来自于直播技术所带来的教育行业的在线化,原来都是纯线下的,双巨头也是纯线下的,过去的这一波机会是来自于在线直播的技术带来了一波异地的教育形式,能够让很多的客户在线获得服务,这是以前没有的一种形式,所以它的增长就非常快,它增长到了一个程度,教育的这波公司付费用户数据量已经很大了。
比如说VIPKID在北京的用户还赶不上好未来和新东方,但是已经往这个方向走了,这个量级已经很大了,所以任何一个市场,当你已经长到跟总市场占比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的速度必然会慢下来,你就应该要慢下来,因为大的市场就会逐渐回归到大市场每年的增速,最大的市场比如说中国GDP增速是6,教育行业的增速可能再少一点会十几,每一个细分赛道所在的市场增速又会不一样,必然会是这样的规律。
任波:你认为这一波的周期是行业内驱力造成的,发展到这样的阶段势必要回缩,还是说外部的环境对这个行业也有很大的影响。
张丽君:一定是双螺旋的,一个巴掌拍不响,一定是双螺旋互相影响的,它是几个因素的叠加,整个大的资本形势技术的改进,工厂是2009年创立了,大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从那个时候起来的,一大波天使机构出现,大量的VC出现,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出现的,这些都是大周期里的影响,他们的确影响了一波互联网人进入教育行业,一波传统线下教育进入了在线教育行业,这两波人进来了以后加上了资本、技术开始酝酿,彼此影响,这是几方因素互相影响的过程,很难说是哪方面单方面的因素。
任波:实际上大家觉得教育领域受到政策的影响会比较大,现在想听一下柴总你怎么看政策对这个产业的影响。
柴明一:其实坦率的说不止是教育行业,单纯从一个行业的发展来说,跟政策一定是密不可分的,因为这是商业逻辑的问题,你做的这个东西一定是人民的需求或者人民的需要,有需求自然会有消费、购买等等。
政策对于教育影响是非常大的,为什么很多的教育从业者会去关注这件事情,其实我觉得无外乎两个方面:
第一,我们希望我们想做的事情和国家的大方向是一致的,这点我相信很多的教育从业者肯定是持有非常肯定的心态,就是我们做的事情,比如说为了学员、学员家长,包括我们想去做一些提升孩子综合能力的事情,我相信跟习主席最近的一些讲话是百分之百一致的。
第二,很多人去担心的一件事情就是说会不会出现监管政策对我们有一些管理限制,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在这段时间里,第一个肯定要去研究整个的政策细节,我们还是要去看我们的企业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企业,比你去真正钻研某一个条款,能诞生什么样的商业机会更有效,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能听懂这个逻辑。
其实在教育这个创业上,我们原来谈过一件事情就是说很多人都希望快,但是我们也谈到了教育的慢,我相信在座的很多教育从业者和投资人都会去想这个慢代表着是什么,本身这就不是一个很快的事情。
所以,回归到政策的问题,我们一方面去了解政策,一方面去更好地服务政策,其实我们最终服务的还是这些学员和家长,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核心根本,这是我对于这块的理解。
任波:去年大家一直很关注的减负的政策,对您的投资会有影响吗?
柴明一:实话说,我觉得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拿新东方举个例子,新东方的整个战略投资逻辑是服务于整个产业链,我们按新东方的价值观也好,或者是按整个对于行业自己的一些看法也好,去寻找相关的企业,如何给家长、给学员带来更好的教学产品、教学内容的企业,这是我们所关注的。
所以,一个简单形态上的政策性的约束,不会对投资进行一个大框架性的改变,但是可能会对于一些项目的区分上会有改变,比如说这个项目在我们看来稍微成熟了,但是由于政策的出台,我们觉得政策还需要再过渡一段时间,还需要找一找方向,但是我觉得对于整个投资的方向不会有很大的动摇。
任波:其实这里面还是有很多玄机,我们也想听听曹总的分享。
曹伟:说实话政策还挺难的,咱们的政府要管教育也挺难的,一方面你说要公平普惠,另一方面你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各种不同的需求,这天然就是矛盾的。
长远的还是在这个矛盾中间取得一个平衡,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接受100%一样的教育,这是天然存在的,你不可能完全逆人性。另外一方面,你真的让所有人都非常非常焦虑,别说是政府了,我们自己做教育的都觉得不忍心,一定是在中间取一个平衡,中间怎么效率最高,老百姓的意识最科学,资源配置最优化,我觉得政府一定是往这方向去引导,我要是政府的话我会这么干。
具体的把握程度,一进一退,政府肯定很多时候先来一下,然后再回来,我觉得这种节奏永远不会有。我个人认为大方向还是这样,所以我觉得不用过于去焦虑政策将来会怎么样,它一定是在这中间取得一个平衡,然后你在里面去认清自己的方向,你怎么为相对平衡的阶段做出贡献,怎么真的做出一些不出圈的事,不去做人民群众不喜欢的事,真正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如果你坚持这个东西,我觉得基本面上是没有问题,我个人是这个感觉。
任波:基本面没有问题,还是要找准方向。唐总的看法是什么?因为您原来是投了很多文化产业、文艺产业,现在感觉到您慢慢在往教学方向转,您怎么看政策方面的风险?
唐肖明:我是把教育作为一种内容来看,以前投文化传媒(媒体),这就跟教育有关系,看出版社、教材教辅等等。我自己做文化传媒、做互联网,现在做了教育,我的感觉是一样的,是一个相对于工业、相对于生物制药、相对于其它产业,其实是一个小的损益表,但是大的社会影响的一个行业,尤其是媒体行业,教育行业更是影响到家庭中小孩的一辈子。
小公司也必须有大的功德心,小公司大影响,在这行业里面经常能看见,小到一个自媒体影响几万人,小到一个做教育培训的影响到人家将来的职业,我说句虚的话,在这行业里面起手就应该有理想主义情怀,必须要注重社会价值,这一点把握对了之后,从长远来看、从系统角度看,就不会有大的风险。
其实各行各业都是这样的基本道理,按道理说我面对的监管可能比纯教育行业更复杂一些,咱们俩算是同行(传媒行业打拼比较多),习惯了,但是这么多年也没出过什么问题,我基本上就把握这一条,就是创始人不能完全掉到钱眼里去,必须让自己产品设计的时候,从提高效率的角度、从传播内容的角度、从面对消费者、面对上下游行业的角度都必须都自己的产品价值和社会价值,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张丽君:其实政策我们没有很懂,创新工场一直是一个偏市场化的基金,从技术出发多一点,但从2017年开始,我们也开始研究更多的政策,毕竟教育行业还是比较和民生相关。
我们会认为如果大家去做一些事情的话,尽量去做一些从市场化逻辑里有价值的行业,像刚才柴老师说的,不去迎合任何一个政策红利或什么,就不去特别刻意地只是为了迎合他,因为那样的话会很短,因为政策总是有可能会变的,得让自己找到真正的市场化存在的基石,就是在最基础需求的角度上认识的更清楚一些。
在这个基础之上去真正意义上创造用户价值、社会价值,这是很需要的,就真正找到这个部分,坚定地去往前走就好了。
政策上的变化,当他来的时候自己当然要足够对政策敏感,不能忽略,要足够地敬畏政策,说不让做就不要做,一定要提前做出预警,看新东方、好未来做了什么,调整了什么,自己赶紧也要调,行业大佬收费就只收3个月,你就不要心存侥幸还要收一年了,这种事情是不能侥幸的,尽管自己小,也要尽量在能做的到的范围之内去合规。真正意义上做好自己的内容服务,把品质做好,创造自己的价值。
任波:你比较关注的政策是哪些呢?
张丽君:太跟政策相关的我都不太去投资,比如全日制学校相关的行业,我整个都不投资,因为它跟政策太相关了,我们没有那么强的能力在政策上帮到它。所以,我们投资的项目整体来说偏课外辅导、职业教育领域,任何全日制的业态我们其实都不太看。
在课外辅导、在线教育业态里,我们自己比较关注的还是在行业准入、在一些最基本的如未来上市、资本退出等上面有哪些硬性标准型的要求,这和我的退出也有关,包括这些项目在它合规的具体要求上,这些都是我们很注重的,一旦确定性地知道哪些事情是需要必须关注的,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分享给我们的创始人,让他们尽早去做这方面的调整。
任波:其实你也讲到了我们想问的下面的问题,大家都在关注一些什么样的项目呢?怎么在现在的环境下还能找到好的项目?这一两年当中您都在看什么?
张丽君:项目每年都会有,大家总是有不同的节奏。教育行业的发展是很有趣的,也是有规律的,整个教育行业,我经常说在所有的行业里是个后发优势的行业,很多技术在电商、在游戏、在金融行业里都已经应用过之后,才轮到我们教育行业创业者去用。
所以,我们就可以充分地去利用别的行业用过的技术,同样在教育行业里也是一样的,大的子品类就已经开始进行很多创新的领域,比如英语、数学,他们逐渐地也会把这些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形态过度到其它细分的一些领域里来,对我们来说,我们就要去观察这个规律。
比如我们从一开始投英语到投数学、到最近投语文、再到投素质教育,科目会有个延续性,我们会继续去投资。
从城市角度看,我们一开始投一二线城市的在线教育,最近就开始去投偏下沉市场的教育了,就是说用户人群也是在不断下沉的,下沉市场的用户开始看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以更低的成本可以获得了,他也会很想要去获得这些资源,这个肯定是我们会去关注的。
比如过去职业教育市场我们关注的少一些,但未来我们相信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尽管它比较零碎,但未来也有很大的机会,因为整个社会的变化使得人力成本提升了,大家对人的效率开始注重了,很多服务也是需要更高效优质人才的,这是有社会需求的,所以我们也会去关注。
再远一点,老年人我们可能也会关注,老龄化本身就会带来机会,如老年人寓教于乐的一些社会服务形态,我们长期也会关注。就是说有挑战的地方机会总是一直存在。
任波:这个管线也会发生一些变化?
张丽君:对,每年都会有小的调整。
任波:像VIPKID,是你早期投入的,现在大家会认为是一个独角兽级别的企业了,听说创新工场也退出了一部分,这个属于你的一个什么样的考量呢?
张丽君:跟这个没有关系,作为一个财务投资人,我们的钱跟新东方、好未来的钱不一样,新东方、好未来投一个项目永远持有,只要这个资产有价值,不用退的,我不行,他们是自己的钱,我不是自己的钱,我的钱是我LP的钱,我LP可能有10年,我就必须有退出的节奏,有一个指标叫DPI,就是现金回本回了多少,我的LP会要求你DPI在什么时间大概达到多少,会有这样的要求。
所以,我们会有我们的投资机构,在项目的合适时间我们会先回个本,我们先投几轮,然后到了合适的增长阶段我就会先回个本,我会把本先回来,这个是很正常的节奏。我们在KID是两年前回了这个本,后来就一直还是持有,我们现在还依然持有,这个伦次上也没有任何的调整。
任波:一轮的融资也不是那么顺畅,现在英语教学方面,像韦博英语也发生跑路,我不知道你怎么看现在行业面临的挑战。
张丽君:这是这个周期里面的确会出现的情况,今年我所有教育组的项目,相比去年融资的成功率,大概从70%多降到了50%,还有一两个月我可以再提升一下。原因不是我的项目不好了,原因是资本环境变得差了,大家看项目更谨慎了,我每一个项目需要的周期变长了,去年前年肯定3个月、6个月办完,今年有的项目拖到6个月,甚至9个月的时间才能搞定,这是流动性变减少和大家变谨慎的表现,越是大体量项目,大概率持续周期都会更长。
因为大家更审慎了,会担心有风险,所以会做更长时间的尽职调查,大家都不那么着急了,以前很快是因为任何项目你看到了别的基金也看到了,都有钱,都上来了,你不决策别人就决策了,所有的速度都要加快。现在大家都不着急了,所有人都我在看看不出手,这个状况是未来一段时间大家都会面对的,不只是今年的问题。
所以,大家必须要很扎实地做好自己现金流的预测,有很多项目你就假定自己如果融不到钱能不能活下来,不要问我怎么拿到融资,你就自己做好假设,假设永远都拿不到钱能不能活下来,这是自己努力的方向。因为未来的几年资本都不会太好,但是你做到足够好的时候,我们这帮人还都是有钱的,只是投的时候很审慎而已。
任波:谢谢丽君,信息量蛮大的,接下来问问唐总,接下来您在投资方面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具体考量,有些什么案例可以跟大家分享吗?
唐肖明:我总结我过去与教育相关的投资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从内容品牌出发的,有了自己的用户量之后转入教育,比如说参与了凯叔讲故事,先有自己的粉丝人群、用户品牌之后,转入在线教育,现在正在发展产品。早年参与了类似于背英语单词的百词斩,从工具出发,工具加上内容吸引了用户之后,找到了自己在教育领域的变现点,长得很快。最后没有成为一个独角兽,但是从投资来说,投资是看阶段,最后由战略投资者来进行整合,这是我们比较喜欢切入教育市场的角度。
第二类,正如刚才提到的在行业里面,每年都还是会有新的点出来,我们自己的投资习惯比较强调跨界结合,比如说最近我们在职业教育里面就已经发现了他把职业教育品牌做得不错,同时直接往上下游做深自己的产业链,简单地说就是进入到生产领域或者是进入到劳动派遣领域等等,进入到生产管理领域。这种企业家的要求就会比较强悍,除了简单地挣培训费、发证、招生之外,真的能够解决行业中职业教育的痛点,在我看来职业教育在这个领域里面有很大的空间,真正能解决就业效果和企业用工人员的精准性,降低他招聘成本等等。这个如果能找出整合的解决方案,又有比较好的培训品牌,其实是能够走通的。在这个领域我们比较在意创业者的延伸能力。
第三个关注的方向,每一次技术换代都意味着大的创业模式的出现,虽然说按照十年一波的理论,但是我觉得中国技术迭代的速度似乎在这一次能够比世界节奏快一点,大家普遍经常讲的大数据,中国人数据多,中国人在移动互联网上花的时间是美国人的1倍以上,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感器,5G部署的也快,智能手机出货量也会多,数据积累也多,中国人动物精神也很强,我一再强调我在资本寒冬看到了一大批前仆后继的创业者,虽然GDP不好,但是创业氛围我觉得还是挺火热的,你去黑马培训营看一批又一批创业者在如饥似渴地学习资本能力和商业模式修正能力,都在加速。
所以,我对下一波新技术为引导的新教育产业的模式预期可能比2023年稍微早一两年,反正从VC、天使、PreA、A轮的角度,这一两年可以重点关注,这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领域,大概是这三个方面。
任波:谢谢,好未来也是非常受关注的,曹总能不能分享一下好未来在投资上面关注的一些点,前段时间的财报也显示说好未来在投资方面其实是有一些亏损的,所以我们就更想听到您能不能有一些比较内幕的分享?
曹伟:公开信息的确有一些Right Off,这也很正常嘛,因为投资一定会有Right Off的,阶段性的会有Right Off。过去四五年好未来的确出手很多,当然都不是我投的。
创业投资嘛,尤其是好未来前期这种B、C段的还是相当有一些的,所以天然的会有这样的概率,而且好未来技术类投资比较多,科技类的,你既然在科技上赌,科技的试错概率天然的就会高,所以我觉得也很正常。
好未来在这过程中学到的和积累到的,我觉得都还是非常珍贵的一些经验,我们内部还是有这样的认知。
到未来去看好未来的关注点,其实我们还在重新梳理我们的投资逻辑,未来的投资比较热闹,未来能不能聚焦一点、有效一点,我们还在梳理当中,公司大方向肯定还是比较聚焦,就在科技类的,科技驱动教育的,提高效率的,不是去占地盘的这种,这是一个大方向。
第二就是跟主业比较相关的,就是K12,包括赋能给行业,跟这些领域比较相关的,并不是跨到很多的领域,像职业教育这种逻辑,所以这还是比较明确的。
从个人角度来说,正好丽君刚才也聊到了,我也挺有感受的,刚才的例子特别好,1993、2003、2013,然后就是2023,下一个2023是什么,我个人有一个观察,不知道对不对。
过去2013年这波,从KID开始就把东西搬到线上了,把教学场景搬到线上了,把老师搬到线上了,把供应链搬到线上了,这是一大波,包括大班直播、小班直播,所有的都搬到线上了。
我觉得可以把它称之为线上场景化,但是线上教育或者说将来真正的教育,其实我们终极追求应该是智能化,真正的高效,而不是说你上了大班课,好像效率提高了,你一个公司还要配几千个、上万个老师去干这个事,你还是没有解决人效的问题,你还是没有解决终极人效问题。
你把供应链和供需匹配做的更好,一对一也好,一对多也好,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我觉得这10年已经是非常有成果了,非常有价值了,你说烧的这钱没用,我觉得也不是说完全没用。KID把中国、北美的匹配了。
我们现在投的一对一的K12,他就把三四线的老师或者说其他二三线的顾客匹配到一起了,原来我都没有可能去享受这种更优质而且性价比更高的供应链了,这种例子很多,包括大班直播也是一样的,所以本身非常有价值。
这10年我觉得这个价值已经发挥的比较充分了,而且这些领域已经有相对明确的一些leader出来了,所以这已经很有成果了。
下一个领域的确没有For fail的,包括好未来投了不少,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分析、个性化学习,真正提高孩子学习效果的,真正个性化的,让学习体验和效果提升的,坦率来说这还没有出来。
我认为再过四五年一定是大家去努力的方向,从场景化到智能化,这个智能化说的比较虚,整体来说好未来还在继续努力,还在人工智能方面投入。
当然我们不一定说3年一定能出来、5年一定能出来,这还是比较难的,但一定是这个方向。
再出来我认为大概率事件还是说已经在在线教育里面投入相对头部的一些选手能够更容易跑出来,或者说是一些点上的技术、能力和大的在线教育的pair共同去打造出来,应该是这么一个逻辑,大家可以这么去思考,这是第一个我认为值得去关注的未来的方向。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现在在线是在线,线下是线下,OMO喊了半天,但是没有做的特别好的,顶多说我线下卖了一个线上的,现在是这么一个逻辑。
我认为将来存在一个很大的机会,你真正意义上把这些在线的场景化也好、智能化也好,更accessible所有的东西能够通过一个线下的更有效的方式交付下来,因为线上教育还是有限制的,他再吃,他吃到的是一层,他的效果和线下还是不一样的,先不说学习效果,他的体验完全是不一样的。我是家长,我身边如果有好老师,我一定先找身边的好老师,而不是去找在线教育,这是改变不了的,而且长时间改变不了,因为教育就是这么回事,你去影响人肯定还是最重要。
所以,我个人认为将来大概率纯线上产品永远是20%,线下现在是80%,有没有可能线上线下结合占到60%,谁真正的在线下把线上的东西能够融合的更好、驱动的更好,能够真正按需交付,能够真正把温度、效率、技术结合起来。
昨天我跟一个行业的人士聊,他给我一个信息,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叫Cumen(宫文式),是日本的公司,在美国开了很多学校,都是小学校,一两百平米,孩子基本上是自学,然后有一个老师给他推一下。
当然他那个模式在中国不一定马上能成功,他来中国了,在北京开了10几个学校,我听了之后吓一跳,居然有10几个学校了,Cumen,全世界最大的children company。
我沿着这个想,将来有没有一个场景,我是一个偏自学的场景,偏老师辅导的场景,然后又在线下,又能结合线上很多更好的技术、更好的个性化分析,更好的智能化分析。
其实现在松鼠AI某种意义上也在做这个事情,但是松鼠AI也需要继续努力。线下你将来的组合就是说能不能达到线上和线下做到爱和科技的结合,真正有一个新的模式打出来。双师课解决了一部分,但将来还可以解决的更好,更有突破性,真正说赢过,或者说更accessible。
再过几年可能有人能达到这个模式,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大概就这几个观点,谢谢!
任波:谢谢,这值得慢慢消化的,里面提出来很多很有价值的方向。大家对新东方也是很关注的,以后您要投的话,哪些东西是未来觉得很有潜力,未来也觉得有希望能够并到报表里来的一些投资呢?
柴明一:并到报表里来就不只是投资了,连并购都算上了。
特别好的问题,刚才几位嘉宾从模式、赛道、以及科技等不同维度去看,未来哪个方向或哪个赛道是大家、或我们比较关注的?我从外一个角度来说,正好这样重叠性不高,他们说的赛道也都很对,后面我也会关注一下。
第一件事,尤其是我和曹伟总是做战略投资的,我们俩的方式、以及想问题的结构都是一样的,就是一定要为产业服务,不只是他为产业来服务,为我来服务,另外我也会帮助他,这就是协同性的问题。
投资的方向会跟企业的产业链具有很强的关系,我对新东方更了解一些(多说一点),新东方的产业链可能会比较长,因此我们投资的种类也会比较多。
我为什么没法从赛道来说,因为这样会涵盖很多的赛道,除了老年赛道没有涵盖,因为还没有开这块业务,其它都会涵盖。
我怎么给大家一个答案?我从三个维度去说。
维度1:我们一定会关注科技。
我非常赞同刚才唐总说的,5G,包括云、大数据,尤其是云和大数据已经喊了很多年,但真正落地应该在这些年,包括行为识别等七七八八的技术,大家也都知道,5G现在已经离大家很近了,5G可以解决很多原来由于传感数据导致硬件设备负载过高、成本过高等一系列问题,这是很简单的场景,它一定会融入到整个过程中。
所以,对科技的前瞻性把握,一定是我会去关注的一点。
维度2:更关注内容。
大家都会说,做教育的一定会投很多内容好的企业,我反问大家一句,那什么叫内容好的企业,大家都会觉得中国这次拍出来的《哪吒》非常棒,国外迪斯尼做的也很棒,那什么叫内容好,有没有一个衡量。
我自己的判断,内容在朝着几个方向在走。
1、内容的IP化、故事化。就怎样的内容可以真正形成一个IP,这是检验好内容的一个很好的标准。
2、内容的可传播性。一个做的好的内容,你的复制力能有多强,或者你在这里蕴含了多少有意思的内涵在里面。
3、一个很好的内容,是可以跨界去进行交流或移植的。这样好的内容是不是可以被挖掘出来,这是值得大家去思考的问题。
维度3:社会价值。
投资一定要解决两个社会价值问题(在我看来)。
社会价值1:教育均衡性的问题。这是企业一定会去面对的,因为中国的国情就在这儿,包括我们去谈美国的国情、日本的国情等,大家都不一样,但中国教育的均衡性一定要去靠企业,像新东方、好未来等这些头部企业去做这些贡献,我们一定会去照顾这方面的项目或思考。
社会价值2:教育生态的问题。刚才丽君也谈到了,不管是抱团取暖,还是去构建一个生态,这一定不只是一个抱团取暖的问题,而应该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问题,因为本身是一个教育分散性、点燃人类智慧的一件事,所以我们需要更多优秀者参与进来。
如何构建一个教育生态,可能是从新东方角度讲,或我本人角度讲去寻找的一个着重点。
所以,就是技术、以及内容、以及怎么能实现最大的社会价值,再配上各个赛道、以及各个年龄段的商业模式,这可能会使未来交织出大家所期望看到的如热点和所需要优质项目的出口等。
任波:谢谢柴总,我觉得我也很有收获,刚才几位嘉宾讲了之后,就越来越能体会到教育的魅力所在了,它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它的产品生产不仅仅是因为盈利,在座的嘉宾也都提到了社会价值、教育的使命,以及教育除了自身的规律之外,它还要去发现技术带来的新机会。
所以,我觉得教育对我来讲,虽然在一个寒冬当中,但实际上未来的前景还是很值得去关注的。
接下来的一年,在座的各位对同行有一些什么样的建议?或者你们自己的心得体会是什么?
张丽君: 我刚刚说过了,还是回归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抱团取暖。
唐肖明:我觉得寒冬挺好的,留下来的都是好公司。
曹伟: 我也没什么创意,就是 活下去。
柴明一:我还是给点希望吧!就一句话,“一切过往,皆为序章,不忘初心,方见始终”。
任波:非常好的结尾,那我们的论坛到这就结束了,谢谢各位的参与!
更多消息请戳:GES2019未来教育大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