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碧野
编辑 | 余甜
B站,正变成全国上百所高校获取目标生源注意力的一个重要阵地。
从6月4日开始,B站上线了一堆和高考相关的活动。重头戏则是6月19日和20日,B站和中国教育电视台,以及北京、上海、湖北、四川、重庆、哈尔滨、大连等地区的共14所高校开展的直播招生,这些直播最终的浏览量超过了两百万。
“希望3年后来还愿。”
“初三假期摩拜。”
“又拿小姐姐骗人。”
“妹子一定是隔壁师大借来的。”
“今年初二,超想去上海交大啊,等我!”
“中传等我。”
“我是一个清华(北大)永远的得不到的人。”
B站成为高校们欢乐的刷脸阵地?
年轻用户在B站学习已经成为了新的潮流。
在去年11月的视听大会上,B站CEO陈睿就表示,以#study with me#为代表的学习直播,已晋升为B站直播时长最长的品类。整个2018年,有146万小时以及103万次的学习类直播在B站开播。
今年4月,随着“央视力挺B站”上了微博热搜,这届年轻人在B站学习的形象,更是变得深入人心。根据B站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已有1827万人在B站学习,相当于2018年高考人数的2倍。
而现在,高等学府也陆续意识到了B站这个平台对学校品牌的意义,纷纷开始来B站“吸引眼球”。
让有些没想到的是——名校,也是会为招生而苦恼的。在B站活跃的社区氛围下,高校的出场也都一改往日严肃、正经的形象,画面变得有意思起来。
一个有关#招生咨询会上孤独的清华北大#的话题此前登上热搜,以下是该话题视频中的两张截图,表示清华北大在线下招生资讯会的展台“无人问津”。
“我是不想去吗?我是去不了!问也白问!”网友一语道出真相。
然而和线下的冷清不同,在B站,清华大学官方账号,却总能收获众多网友的互动点赞。
“最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膨胀,这个UP主的视频我已经点进来好几次了。” 这样的自我调侃有之。
“清华等我四年”这样的自我鼓励也有之。
被关注度攻陷的不止清华。
最近,青岛大学的毕业典礼视频被网友上传到B站,在熙熙攘攘在毕业礼堂,《后会无期》、《同桌的你》、《起风了》、《你快回来》一首首经典歌曲在礼堂唱响,毕业生们在歌声中向校园和一段难忘的青春告别,最后则是全体毕业生起立合唱《青大之歌》。
这一别开生面的典礼用一周时间就在B站收获了近两百万播放量,弹幕里既有青大学生在刷校训,也有其它学校的学生以“xx学校路过”表示前来观光,“别人家的毕业典礼”引来了众多学生党羡慕和点赞,有人感慨“这才是最好的招生广告吧”。尚未入驻B站的青岛大学也闻讯而来,不仅迅速开通了B站官方账号,还在其官方微信报道了视频在B站的走红。
根据2019年Q1财报,B站的月均活跃用户已经超过了1亿,其中移动端的活跃用户人数超过了8800万。这些活跃用户主要是“Z世代”,即1990年至2009年出生的年轻人。而整体B站用户的平均年龄在21岁。学生党,包括大学生和中学生,都在B站有庞大的占比。
作为B站主要的用户群体,他们对B站有着极高的认可度,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每位活跃用户平均每天花费在B站的时长约为81分钟。B站独特的文化认同感、多元化的内容及沉浸式社交平台满足了年轻一代的心理需求和使用习惯。因此,B站也就成为了高校在准大学生群体中“刷脸”的重要阵地。
“小破站”竟成新型招生平台
根据B站的统计,经过认证的高校账号,已经从去年7月的66个增加到了今年7月的148个。
从高校招生办的反馈来看, 学校的招生宣传工作通常是结合线上线下宣传,线上渠道通常包括了学校的官方招生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信等。线下则主要以中学走访,名师讲座,招生政策宣讲等形式进行招生。
相较而言,线下招生的优势在于精准定位目标生源,但在人员配备、经费支持和制度保障上有较大困难。相比之下,线上渠道更有利于学校招生政策的快速、大范围传播,树立学校品牌形象,但在目标生源的对接上又有许多困难。
在B站进行了直播招生的一所北京高校表示,目前学校在招生方面与20余家媒体保持着合作关系, B站有大量的年轻用户,用户群体中目标生源年龄层所占比例较传统媒体更大,且弹幕的形式增加了互动性,能更贴切地解决观众诉求。
另一所参与B站直播的上海高校招生办则表示直播反响良好,还表示直播相关内容后来也在该学校的官微,招生公众号等平台进行了推广。
事实上, B站在年轻人心中确实有其独特的号召力。
高考前两天,B站上线了一个高考许愿的页面,两天之内,许愿人数就超过了五百万,接近了 2019年高考总人数1031万的一半,就连共青团中央、中央一套,局座张召忠等UP主纷纷在评论区助力考生。
对比巴克莱在2018年11月左右发布的《Gen Z:Step aside Millennials》及《Gen Z:How influence becomes power》等相关文章对Z世代的分析,可以看出B站的很多功能正好满足了年轻人的偏好和需求。
据巴克莱报告分析,Z世代通过游戏来满足其社交的需求,同时通过游戏来连通整个世界。而游戏业务正是目前B站占比最大的板块,正好契合了Z世代的社交需求。
同时,Z世代喜欢短内容,可以快速区分出内容好坏,视频是其最为偏爱的传播类型。他们更加偏好那些短而有趣的内容。在社交媒体方面,Z世代更加注重真实性和原创性,而非传统的名人驱动的内容。
对应的,B站的视频不是简单的记录和表达,而是由UP主进行创造,以生动、有趣、创新的形式吸引新生代网络群体,符合学生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所以,B站成为了聚集年轻人的重要新型社区。
推波助澜:部分知名UP主积极推广母校
事实上,直播招生,只是学校在招生宣传上的创新之一,更多关于学校品牌的塑造和宣传,是在招生季之外每一天的潜移默化里完成。
以在B站入驻比较早的中国传媒大学的官方账号为例,目前B站官方账号粉丝超过10万,投稿视频超过300个,投稿内容丰富多样,从精品公开课、各种校园讲座,从毕业典礼直播到校园艺术节的直播,从学校食堂探索到具体专业上课环境的展示,对中传的校园生活进行了全方位展示。中传可以说是大学机构类UP主里最为活跃的账号之一,经常能看到官方以“传传”自称和其他学校在评论区互动,“撒娇卖萌”,而网友们显然也非常愿意看到一个人格化而且充满“人情味”的官方形象。
许多高校对于学校品牌的建设不止于此,从2016年开始,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北京电影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同济大学、清华美院,浙江传媒大学等,陆续参与了哔哩哔哩x独立动画的小宇宙计划。中传的《春困》、《再见蓝鸟》,北影的《庭有枇杷树》、《花海》,清华美院的《猫饭》等作品,都在关注国产动画的爱好者中,引起了热议和关注。
为了更好地打造专业影响力,这些学校的动画专业还相继在B站建立了独立账号,定期上传学生的动画联合创作和毕业创作。上传最多的中传动画的账号粉丝还高过了本校的账号。对有志报考动画专业的考生来说,此类线上展示也成了学生了解不同学校专业实力的一个好机会。
得益于这些不同平台的官方渠道,学生对高校的认知周期被提前了,正如我们在诸多高校视频的弹幕、评论里所看到的,许多尚在初中的B站用户已经开始关注心仪的大学,这将让他们最终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不同的学校。
除了学校官方外,还有很多UP主自发加入到推广母校的阵营来。
很多UP主会分享自己的大学生活,在天南海北的不同高校里,UP主们在宿舍里、教室、自习室……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用学生们更喜欢的方式介绍母校的“风土人情”,包括哪个大学食堂更好吃,图书馆、体育的设施是否高大上,考研自习室的座位是否紧张等等。
比如游戏区的UP主“老番茄”在2017年制作的《欢迎报考复旦大学》的视频。以游戏影视化的语言风格介绍了一番复旦大学,播放量已经达到了270万。之后,“老番茄”还制作了《高考完的那一晚,你在想什么》、《教你大学生活如何过个爽》等视频,今年6月,“老番茄”又制作了一期毕业Vlog,在视频里,“老番茄”以完成毕业前的N个愿望的形式,回顾了大学生涯。这期视频的播放量已经超过了五百万,不仅创造了一个“财大牛逼”梗,还爬上了微博热搜。
这些活跃的UP主一定程度上,都已经成了自己母校的一个对外形象出口。甚至他们自身,由于自带流量和影响力,也成了各自所在大学吸引潜在考生进入母校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