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线上教育监管,区域会承担更多责任。

左右开弓,上海都进行了哪些教育改革?

2018-12-19 16:06:52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黎珊  

  ​文| 黎珊

  上海民办教育的发展一直是全国的风向标,在诸多次教育改革中,上海根据国家和区域发展的要求,都充当了全国教育综合改革的探路者角色。在前不久结束的GES2018未来教育大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接受多知网独家专访,分享了上海在教育培训行业的诸多探索及背后的思路。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

以下为整理的部分采访实录:

  未来的线上教育监管,区域会承担更多责任

  今年,继教育部发布《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全国范围内的整顿工作拉开局面,对存在安全隐患、证照不齐、超纲教学的的校外培训机构,其整顿之严、速度之快、范围之广远超过去。

  多知网:整个培训市场规范起于上海,上海率先出台了“一标准、两办法”,然后全国按照上海模式推进。最初上海为什么会开始去做培训机构市场的整顿?

  倪闽景:因为会出现“剧场效应”。举例,我本来可能不想让孩子去读培训班,但同学都在,我们看到这样的广告——你可以不来,但你的同学都来了。本来家长不想去的,结果都去了。一些培训机构刚开始在满足市场需求,后来慢慢变成创造需求,让孩子家长产生焦虑,这样我们就认为不正常。这对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都带来很大的影响。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活,上海开始规定诸如“不能超纲”“学习时间晚上不超过8点半”等,和这些相有关联的还包括老师的资质,因为不是所有的培训机构的水平都很高,所以既然要选择培训机构,我们是希望能让家长物有所值,能够提高质量。

  多知网:上海在率先整治校外培训市场的时候,遇到了怎样的困难?

  倪闽景:上海在培训机构整治的时候,前期家长也很支持。因为就算去培训机构,家长希望是让人放心的。家长的想法和行政部门的想法是一致。

  实际上正规、有教育情怀的培训机构,家长是欢迎的。尽管会有盈利,但其核心还是培养人。

  但上海推行整治举措,也总是会有碰触到一些利益,社会上也听到一些负面的声音大家觉得可能问题的地方会表达出来,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但我认为整体上老百姓还是欢迎的。第一,整治不是把所有的培训机构全换掉了,是为了让机构向更加规范;第二,让培训机构更加有针对性的提高培训质量,不要超纲。实际上给家长的引导性大于它的诊治方面的这个效果。

  多知网:此前,教育部发文,要强化在线培训监管,上海目前对线上教育的管理规范做了哪些研究?

  倪闽景:上海正接受教育部委托研究线上管理的办法。教育部发文指出了方向,并鼓励各省市去做尝试。对上海来说,线上教育的基本方案都已经研究好。

  目前一方面是在走程序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在听取更多的包括培训机构的声音,我们希望政策出来以后能够真正让家长放心。

  线上培训的话,还是很受家长欢迎,质量很高。但是也存在一些很不安全的情况,比如最近有公司倒闭,公司投入的资金用来做宣传,购买相应的技术,但做不下去了。因此管理需要有资金方面的保障,另外在教育质量方面,线上与线下相比,家长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更加及时,相对来说其质量很快可以看到。

  多知网: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在监管工作的难点有什么不同?

  倪闽景:因为线下培训有实体单位在,所以可以实时做检查监管。但线上教育由于可以跨区域,老师可能是在美国的,也可能跨省的设立在上海,并且绝大部分的孩子来自全国各地,这样监管就是非常难。

  我们甚至很难掌握有多少人报名,机构的规模有多大,其收费的方式都很隐蔽。整个监管难度要跨省市,所以在这方面比线下的要难的多。

  多知网:目前线上教育的管理办法思路是怎样的?

  倪闽景:正因为有这样的难度,所以先在线下做相应的规范,然后慢慢在寻找线上的监管办法。未来线上的监管,区域会承担更多责任。

  对学校,最重要的监督来自家长和学生

  “新优质学校”培育项目目前已经在全国多个省份开展起来,今年不少地区都陆陆续续开始了第一批或第二批新优质学校的建设, “新优质学校”项目从上海率先发起,倡导和促进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努力从源头上缓解无序择校问题。

  多知网:“新优质学校”项目从上海率先发起,目前进展情况如何?

  倪闽景:新优质学校项目从2010年开始。2010年召开了一次教育大会,推出了教育综合改革。从那个时候开始,新优质学校项目是上海综合改革的一项举措。新优质学校项目从最早的十几所发展到60多所,现在到几百所,应该是发挥了很大的变化。

  多知网:当初为什么会发起这样的项目?

  倪闽景:我们判断教育已经到了一个内涵发展阶段。

  以前我们把一所学校变好,一般采用资源集聚的方式,就是给学校有更多的政策倾斜,给好的老师、好的生源,这个学校就会变好。这个做法是以前的重点中学、中心校的做法,但特点是虽然办好了一所学校,往往会估计不到更大一批学校,也就因为其资源集聚了,其他资源就少了。所以上海有一批学校,因为有刚开始的投入,后期又要有新的投入。

  “新优质学校项目”会给更多校长和老师更多的培训的机会,给学校确定它的发展目标,然后给老师有更多的机会,这样学校会改变很多。这些学校原来是相对比较薄弱的,也没有特殊的其他资源。但是校长自己举手,非常愿意加入这个项目。

  多知网:“新优质学校项目”的核心思路是什么?

  倪闽景:我们是希望老师更多的和孩子在一起,校长跟老师进到课堂里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然后激发学习的内需,来改变学校的制度,这是总的核心思路。

  上海“新优质学校”主要是改变传统提升办校水平的模式。从传统模式来看,单纯依靠教育行政命令或是单纯依靠投入已经很难起到作用,真正需要的是发挥老师和校长的力量。

  这实际上是一种内涵发展的一种方式。过程中哟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信任。教育行政部门信任学校和校长,给学校更多的这样的自主权。因为太多的检查让老师精力无法聚焦在课程与教学上。

  对于学校来说,最重要的监督来自于家长和学生,已经十分足够。

  多知网:“新优质学校项目”呈现出的内涵式发展,有怎样的特点?

  倪闽景:增加投入是外延式的发展,而内涵发展是保留原有的学校,包括场地、校长和老师团队,发挥其内在的力量来改变一所学校。

  让学校能够产生自身造血的关键点,就是将教育经费是投入到老师这个角色身上。当然岗位结构的改变也很重要。我们发现同样的一个学校,有时候换一个校长以后,还是原有的老师团队,但学校里发生重大的改变。

  内涵式发展特点是有两种内容反映出不同的特点:

  (1)同样的教师团队,其结构发生改变,会发生重大的品质改变。比如,就像碳元素一样,乱七八糟的碳元素,是木头;如果是金刚石结构,它就金刚石,就是说同样的一个组织,这些个体通过不同的架构,它会产生很不一样的品质。所以校长很重要。

  (2)每一个单体的质量也十分重要。单体的质量,包括个体老师,实际上是对入口管理的问题,这与培训有关系。相比于让学校自行培养一位好的老师,在入口,如果提高老师的收入,会有吸引更优秀的人来做老师,这相对来说更加有效。在师资入口,判断老师好还是不好?校长说的算,校长知道这所学校需要什么样的老师,这个人适合学校的文化。

  多知网:如何对老师培训,以保证项目可以在老师发挥真正的作用?

  倪闽景:一些制度性的规定,比如每个老师必须要完成360学时的培训(成为“360”)是最基本的,老师的培训已经变成常态。

  现在教育经费里有明确规定的,比如说每年老师有1000元的培训经费。

  培训经费可以请一些好的老师到学校来,或者说是跟岗培训(徒弟跟师傅的方式),也可以参加一些高品质的社会培训活动,甚至可以是其他城市参加重要的活动会议,上海每年会有基础教育阶段访问学者制度(比如联系哥伦比亚大学教学做一项课题申报,通过审核以后,可以到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学位,或者是做一年的访问学者)。从不同层面的适应不同的老师培训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2.0行动,其关键同样在老师

  今年,为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研究制定了《上海市教育信息化 2.0行动计划(2018-2022)》。

  多知网:上海对提升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素养方面是如何做的?

  倪闽景:信息化培训对上海的教师信息化素养培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20年以前上海有项英特尔未来教育,后来全面推向全国。这是上海市教委依托来自外力的专业机构来开展相应培训的一个案例。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不是针对上海做的,是针对全世界范围内的老师设计的信息化素养的培训。直到现在,还在一些地方推进。这一套培训模式比较有意思,设立教师制,培养老师成为培训者,再去培训新的老师。看上去我们以前的培训是学技术,英特尔未来教育是有目标,通过完成目标来掌握技术。我认为这对于上海的信息化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

  后续到现在为止,上海有专门针对老师开展培训的机构。信息化培训分线上和线下培训,有很多技术型的东西在线上完成,不同的学校它能会采用不一样系统,每个老师都有相应的账号,通过菜单式的选择来挑选培训内容。也会有一些企业提供信息化培训,比如学校使用企业的云管理的平台,企业会对学校提是附带的培训任务,还有一些企业会成立了教育学院,会对老师在应用过程进行培训。

  所以对老师的信息素养培养是多元的,政府有导向性,企业有推动力。针对老师会有一套强大的教研系统,有教研员、教研室,每个星期都会在区级层面上进行一些教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