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网12月3日消息,在今天的GES未来大会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卢迈就贫困地区的早期教育问题,从三方面进行了分享。
卢迈提出,中国在脱贫攻坚中所做的努力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要想从根本上可持续地脱贫,必须从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入手,而一年3000元的成本,将可以为农村儿童在语言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带来大幅度变化。
以下为卢迈分享内容,经多知网编辑整理: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早上好。
这次大会是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北师大,还有企业,大家共同合作举办的,这本身就是未来教育的一个特点。我们的未来科技在进步,将来一定是政府、社会和市场共同探索,缺了哪一面可能对未来教育本身可能都会是一种缺失。
当我们考虑未来的时候,我们希望未来是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
所以,当我们讨论未来教育的时候、当我们讨论为了未来教育的时候,我们希望它一定是能够阻断贫困代际的传递的教育,一定能够是一个为了更公平社会的教育。
绝对贫困消除后,另一种差距在扩大
近年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非常伟大的成就,绝对贫困的人数在不断地减少。中央、地方、企业、社会各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精力,这些贫困的社区、贫困的村庄,贫困户他们也在做出自己的努力。
消除了绝对贫困,每个人都是两不愁,三保障:就是衣食不愁,住房各方面都有了基本的条件。如果说城乡问题是一个典型的体制问题,这些年情况有了变化,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所缓解,但是城市内部和农村地区内部收入差距现在在扩大。
这里很重要的就是它将体现在不光是说你生产资料占有,你财富的占有,很大程度上和能力是有关的。所以在城市也好,在农村也好,个人的能力状况对他的收入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在四川凉山州雷波县,这个深度贫困地区,我们看到这些孩子就会让我们觉得很揪心。他们没有得到很好的养育,而整个的社区环境,村里的环境又没有给他们提供末早期教育、早期养育的公共服务,他们的状况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对0-3岁儿童所做的筛查表明,上海如果说它在筛查中异常率只是2%,可疑率不到8%,也就是正常率超过90%。而这一点如果在华池,毕节七星关,这个比例都是非常高的。比如在毕节七星关筛查正常的比例也才是40多。所以这是学前教育的情况。
我们在青海乐都看到的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在上学以后的成绩是很困难的,他们上学后期也是越来越困难,一年级的时候如果全县它有一个平均成绩的,当然这个考核办法不符合董奇校长所说的要求,它就是用考试成绩来衡量。一年级是31%还能够在平均线以上。到五年级的时候只有19%在平均线成绩以上。
80%的孩子都是在平均线成绩以下,他们没有接受过任何学前教育。
当这些问题累积起来的时候,他们初中毕业想要考高中,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放弃了考试,走向社会。有400多万农村学生他们参加了中考,但是成绩很低,所以他们就上了中职。中职是国家采取的一项重要的政策措施,学生不用交学费,而且还有生活补助。
这些孩子的成绩怎么样呢?
他们的中考成绩,我们在30个学校做了计算,中考成绩按100分折算不到40分。我前天从毕节回来,那里的学生有一个学校入学的考试,三门成绩平均不到20分。
所以,当这样的学生人数是以百万计,一年四百万,十年就是四千万增长的时候,他们怎么应对未来的社会?
对于他们来讲他们有愿望,改变自己家庭或者个人的处境,他们有学习的动力,但是他们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是大大落后了的。
社会不应该歧视他们,但是应该正视这个问题,来帮助他们。
我们有一个帮助贫困地区儿童的好的项目,我们能不能在其他方面再做的更好呢?给他们以更多的帮助呢?不要到他们上了初中,然后到中考的时候,再去考20分、考不及格,有没有办法帮助他们?
我们常常奇怪,就是对于这样的现象,为什么会熟视无睹?为什么不能够采取更有利的措施,就像刚才那个花200亿解决农村孩子他的吃饭问题?
我们基金会对此分别做了一点研究。
为什么要做农村儿童早期教育?
儿童早期发展,已经经过了心理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人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比如,在一个儿童早期的时候,如果能够得到足够的营养、得到很好的关爱,这个孩子在大脑的发育中就是比较正常的。
但是如果说儿童生长在不利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他会受到这种持续的压力,被称之为毒性压力。大脑持续的处在这种紧张状态下他要做出反应,这个反应会直接影响到他大脑,尤其前额部分的发育。
所谓毒性压力在美国总结了十个,比如说单亲,虐待,也包括冷淡、冷漠。我们在农村里经常看到的就是包括留守,包括事实孤儿,很多妈妈走了,我们在青海乐都村里看见几乎有40%的孩子是处于妈妈走了的状态。
还有其他很多因素会是造成这种毒性压力,而它的直接结果,会影响到神经突出的连接,最后影响到大脑的发育,这个大脑发育是通过大脑灰质体积来估计的。
我们看到低收入家庭,到他36个月的时候他的大脑灰质体积本身就是比高收入的要小的。这就特别值得我们去注意了。贫困的代际传递是通过影响大脑,影响孩子发育,最后导致这个孩子本身成长中遇到的困难。
而如果能够干预,且越早越好,让他们有学前教育的机会,有早期养育的机会,这样的投入是效果最好,而且最合理的。
谁来做农村早期教育?
你说的贫困地方是在凉山州,是在怒江州,是在这些深度贫困地方,在那里现在通过扶贫,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了,路、网各方面都改善了,但是有人会愿意去吗?谁能来教他们?上完大学的有人能够去这个村里长期地支教吗?
做不到。所以大家认为这件事情好像很难解决。
村里现在仍然在贫困农村的孩子一般占到这个县里儿童数量的25%-30%。因为我们办了2300个乡村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入园的孩子大概占全县儿童的25%-30%。这是现在的状况。
有办法解决他们的问题吗?如果我们充分运用体制优势是可以解决的。
这是中国的行政图,我们最底层看到的是村委会,但是因为这样一层一层的,我们有这样的执行体系,所以应该是有条件能够做好的,我们推广一村一园项目,这个项目得到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捐赠,59家企业捐赠了资金,网上众筹的时候有300万的个人给它以捐款,现在已经全国在21个县,建立了2300个这样的幼儿园,它是利用农村闲置校舍,公共活动场所来提供学前教育,为孩子入学做好准备。
场地、教师、培训、课程都是可以规范化地来解决的。儿童早期养育我们采取了家访的方式,有一种家访中心的方式,但是在贫困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居住分散的山区家访的方式是比较可行的,家访的课程是国际家访课程,它为6-36个月孩子提供入户早教。
家访员聘请本地区的,初中以上文化的年轻母亲,通过县城总督导,乡镇督导来进行培训,集体备课,家访员根据国际家访教材的本土化来到家里进行家访。通过这些网站我们来进行评估,然后给出指导意见。
这种干预措施是不是有效的?
一村一园有效吗?家访项目有效吗?
我们现在强调教育要有质量,但是什么叫有质量?为了十几个孩子一定要盖个楼吗?显然不需要。一定要大学毕业生到村里去支教吗?你得付什么样的代价?我们就可以利用原有的场所,我们就可以利用村里农村的大量的年轻知识女性。我们说是非常有效的。
这是青海乐都山村幼儿园的图,我们可以看到左边第一个是县城公办园,它们73%的孩子是在平均分数线以上,这是全县。我们一村一园计划的儿童66%在五年级的时候能够在平均分数线以上。最左边的那个只有19%能够在平均分数线以上。
也就是说,山村幼儿园帮助了47%。如果他没有学前教育他就会落到平均分数线以下。而现在他可以在平均分数线以上,越学越爱学,不会出现初中毕业以后200分那种现象。
我们现在和城里的幼儿园动辄八千、一万,每月的学费相比,这些孩子一年的直接的支出是1500元,主要是幼教老师的工资。如果把其它的成本都加上一年也才3000元。
可以取得这样保住他基本的水平,会说普通话,有社会交往能力,可以懂得一些基本语言,各方面的知识,这种成本出去我们花了,效果他们就用他们的笑脸展示给我们了。
我们再看早期养育,0-3岁现在在城里开始是有亲子班,有各种活动,我们看到了很多城里幼教机构都在办这个事情,在农村现在还是空白。
我们通过家访的项目,现在可以看到干预组比对照组情况应该说好很多。它把异常的比率降到了50%。只需要一年这样的家访就可以起到这个效果。
家访项目所需要的成本是这样的,一次家访员到家里去家访,我们支付家访员30元,一年50次,就是1500元。加上玩具,加上督导员,总督导和培训费用,一个孩子平均成本是2800元。这个成本说高确实也不低,就是跟城里比,城里大概一个孩子如果要上早教班大概是200元/次,一年一万块钱,可能有的家庭花的更多一点。
所以要投资儿童,要投资早期,有足够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每十个孩子我们聘一个家访员,每二十个孩子,就是山村幼儿园的我们配一个幼教志愿者,他为农村创造了就业,为农民带来了欢乐,为村庄带来了希望,他也给这些孩子们带来了幸福的童年。
所以我们下一步是强烈地建议国家应该加大投入。现在要帮助一个人脱贫我刚才说过,它是要两万块钱直接成本,八万块钱其它的这些基础设施。但是如果要是在孩子们身上做投资,一年一个孩子,三千块钱,保证他的正常成长。
而这个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也是使脱贫攻坚成果能够可持续下去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我们也希望大家一起来呼吁,来讲一讲农村孩子一样也需要学前教育,农村孩子如果有可能也应该得到早期养育。
基金会将继续和好未来,和各个教育机构,和北师大、华东师大一起来研究提高教育的质量,同时我们要加强研究,使中国所做的事情能够走到国际上去,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我们中国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