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近日由中关村教育协会主办、软云科技承办举行的“回归才是未来”教育高峰论坛上,北京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马学雷做了分享,对教育培训行业的政策做了解读,对行业趋势做出了分析。在适应政策方面,马学雷提出要从质量、内容、技术等方面提高,并认为在资本与技术等因素的驱动下,教育行业的整合和品牌化发展是趋势。
以下为马学雷演讲内容,经多知网编辑:
修法之后的法律框架:2+4+31
应主办方的邀请,让我讲讲最新的情况。我们协会配合教育部,在政策的调研、制定方面确实做了一些工作。也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对于行业后续一些趋势的看法。
第一,四部委的文件还不是更大的背景,更大的背景应该是修法,以及十八届以来的一些重大的政策调整。
整个修法的框架基本上是2+4+31,实施条例正在制定中,应该很快也会公布。
民办学校登记细则,就是在落实修法的分类和具体规定。还有民办教育学校监督实施细则,还有党的建设。这是中央性的四个文件。
配套的是各个省都在陆续各省实施,大概现在已经出了十四五个。我们一共31个,不算港澳台,我个人认为,北京会排在第21个。当然大家不要太高期望,既不会太创新,也不会太保守。
由于如果机构已经比较大了,一定要注重党建工作。党建是有几个文件,明确社会组织要设立党组,这个不是“可以”,是必须要设立,当然还要看你的实力和大小。我2016年配合北京市委调研全国最大的一个机构,北京市委就表现出很大的忧虑。因为这么大机构在京有五六千人,只有一个支部,六七个党员。
关于加强民办教育党的建设工作意见,这个文件也要看一下。可能加强党员建设会对你的工作有帮助。
分类管理:民办教育最核心的一次突破
这次修法最关键的就是分类管理,如何细节分类管理呢,这应该说是民办教育实行以来,到目前为止最核心的一次突破。这次分类是取得办学营利就是A类,不营利就是B类。允许自主选择。当然义务教育阶段是不能选择的。这个是解决了我们长期发展困扰的问题。现在管理机关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所以说要上“赶快上”,将来也不一定会怎么样。
在新的定义下,想选营利的就去融资,去上市;想非营利的,我们一直再强调,千万不要说还带着非营利的名,还要做营利的实,这很危险。将来我们认为(会通过)信息的公开,审计的加强,会制约着选择非营利的机构老老实实走下去。要看美国现在是怎么管理非营利机构的,五年以后我们应该是走这条路。
因为原来法律规定,培训学校也是民办学校,也要不以营利为目的。现在明确了,税务和工商上实至名归了,原来是非营利的,不能上市。资本现在禁不住诱惑也是在港股大胆的尝试,但是我看好像这种势头下去趋势也不是特别的乐观。而且对于民办学校说,尤其是培训学校来说,政府的驱动力量是越来越小了,市场驱动的力量是越来越大了,应当说我们就放到市场来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的。当然放到学历学校来讲,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类别的学校要去重新考量。
教培行业中民办培训机构是绝对主体力量,学生的增长数量也是趋势,供给侧的改革提升是机会,尤其是今天的主题,回归才是未来。回归是什么,要真正把事情做好,把自己的内容、模式做好。可能以往的红利时代,并不像原来那么好。怎么办,我们就要提高我们的质量。
C端质量重于价格
整个民办教育行业,包括培训行业在历史上发展的这么好,增的这么快,也不全是我们自己努力的功劳,我们站在了历史的风口上,有这么一个伟大的人口红利和城市化的红利,是我们能够获得这样的增长速度的很重要的背景原因。
城市红利化发展,如果和我们类似的金砖国家:巴西、南非,墨西哥这样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大概还有10%增长,从58%增长到68%应该没有问题的。这个增长都是我们的红利,都是我们利好的因素。
教育人口红利还有很大的空间,比如拿日本做对比,日本在2013年幼儿园的毛入学率达到96%,我们那时候才达到67%。我们和发达国家比我们还是有空间。这个空间说明我们还有机会,还有红利在里面。
我们教培行业存在的问题,就是小弱散,集中度低。现在行业集中度前十的机构占的不到18%。我看的数据是5%或7%。在各方面原因作用下还不够规范。我作为北京民办教育协会经常做一件事情,帮助政府处理一些机构跑路的事情。这都是一些导致我们行业受制的原因。还有我们强化应试业务比例过高。人民满意度和政府的满意度有待提高。有朋友跟我说,政府为什么不批我,政府就卡我,有政府部门跟我说,整天焦头烂额,挣钱的事是他们,出事都是我们。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回归才是未来。教育怎么回归,教育不能一张嘴就是今年营利多少,我们融资了吗,我们上市了吗,我们的股价是多少。如果说我们一张嘴全都是这些东西,社会对我们是一种什么印象?他们会支持我们,还是反对我们?尤其现在信息这么通透,政府对老百姓和机构,它会支持谁?所以赢得民心应该是我们每个行业人的责任。
做教育,我们发现老百姓,从C端来说,不在乎你价格高低,只在乎质量好坏。这是很普遍的。价格也很重要,但是在C端绝对质量高于价格。
结构决定品质,对于社会,对于政府,对于我们来说可能都是这样。小散乱对家长和政府是什么压力,这是很明朗的事情。2016年10月份北京市教委发了“十三五”规划,要支持民办教育机构品牌化、集团化发展。就是也不给你提要求了,谁这样发展就支持。
未来十年,分层分区域发展是方向
教育行业的整合和品牌化发展是趋势,新发展阶级的关键词,技术、内容、模式与资本。政府引导,资本助推。
教培行业的资本化、集团化、全国化、连锁化、国际化的内在基因。像北京能够建成资本的中心,人力资源中心,研发中心,技术中心等等,能够形成这种优势,才是效益最大化。当然说品牌的优势大家也看得到,当然说发展需要资本,资本也需要发展。教培行业在全国的属性,大家一定要看到,我们的模式很成熟,现在全国的高考又要统一了,这么一个大市场,北京做成了可以去到全国,没有任何的地域的、经济的、文化的壁垒。
分类后时代,教培行业基本走向,我觉得是技术与资本。投资拉动供给性改革,一定消费升级。四部委文件出台后,有关行业人士问我怎么看。我说挺好的,大家赶快升级。原来的应试已经成为一套很成熟的模式,赶快升级。要回归,回归什么,我们育人,赶快做好素质教育这条路。教师在于提高管理水平,这应该是方向。我们现在竞争很激烈,我看了一下培训行业竞争的情况,基本上是上市的公开报表的利润都是在15%左右。我们国家的号称爆利的房地产大概在10-12%左右。未来还很唯美吗,不一定,我们要靠技术、方法和管理来操作。
未来十年,分层分区域发展是方向。很多人问我,是不是很多机构都受阻?我说不一定。大公司优势,可以转型,研发新的东西,小的可以靠游击战术。但是中型的,我个人认为可能就比较痛苦,去开发新的东西比不过大的,既有的成功模式和习惯又局限了你往前拓展新的品类,又不能像小的机构,尤其是个人可以打游击。
另一种教培机构模式,就是鼓励企业采购优质服务和产品。当然我们主流的培训机构模式还是运营管理实体学校。像美国一些成熟经验,有些服务机构向学校付出课程和服务。
我们目前的学校是建立在十八世纪的普鲁士阶段,学校就是工厂,班级就是车间,课程就是流水线,学生就是流水线上的零件。这种模式已经进行了两百多年了。在现在信息和技术条件下,我们会不会有所改变?比如Vipkid,我们没有必要非得像个工厂一样,大家坐在那儿。在我们整个民办教育领域应该说技术最先进,管理最先进的是我们的培训学校。完全可以未来学校模式变革能分一杯羹,做出自己的业务模式。
野蛮生长结束了,要从质量,内容,技术等方面提高
当然说新高考改革下来的学校需求,新高考改革需求,比如说3+3,注重人生的规划,这些都要求这些学校要开门办学。当它们关门办学的时候没有机会,当它们开门办学的时候机会就来了。
我们的主题是回归就是未来。把握教育规律应该是我们的一个回归,不能全都是开口是钱,闭口是钱,开口融资,闭口上市。我们还是要对教育培训、孩子负责。
十九大关于教育的一些关键词,就是PPT上显示的这些。我认为大家去找,或者说目前的业务内容是不是将来符合方向,会不会有哪块砖砸到自己脑袋上,要从一般规律来判断。
这次减负是有一系列的前奏的,前期中央关于减负进行了调研,这次在全国两会强化减负。这个可以看指导思想与具体方法。比如定义了哪些是强化优势。当行业人问我的时候,我说就死嗑文件。将来会不会受到波及,要从思想上判断。近些年来面对中小学生组织的非学历化教育,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发展规律,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造成了学校课业负重,增加了社会负担,社会反响强烈。文件里明确定义的,肯定是要小心。有人问我,我要做在线教育的强化优势,有没有机会?我说如果搞了好大投入,把在线教育做的蔚然成风,就(有人)管你了。最近中共中央印发了相关方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家一定要看好人民满意这四个字。
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说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些词都是可以供大家参考。
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等政策中,可以看到自主招生比例越来越大,2017年北大自主招生600人,北大去年一共招生3千,这样的话就是五分之一。北大在浙江的招生,现在全体裸分去上的,只占北大招生名额的不到三分之二。
新高考的改革,3+3,学生综合信息的录取等等,这些都是说单独的强化应试,会从考试招生制度予以相应的调整。
所以说,我看到民办教育野蛮生长的时代要结束了。幼教现在要求普惠性幼儿园达到80%。思路不一样,现在再先干后批,就冒很大的风险。国际化学校要落实国家课标,引进境外教材的审批。我们野蛮生长结束了,要从质量,内容,技术等方面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