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好未来收购高考派,推高考帮APP等一系列动作,以及高考结束,志愿填报工作随即伴随出分展开,高考志愿填报这个细分领域又在这个一年一度的节点上受到了广泛关注。

大数据+人工,高考志愿填报行业还能怎么玩?

2015-06-24 07:19:47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初骊禹  
  多知网6月24日消息,随着好未来收购高考派,推高考帮APP等一系列动作,以及高考结束,志愿填报工作随即伴随出分展开,高考志愿填报这个细分领域又在这个一年一度的节点上受到了广泛关注。
 
  今年,有942万高考考生走进考场,在他们背后,高考志愿填报有多大的市场?好未来等机构为何开始关注到这类细分市场?
 
   线下志愿填报——天价咨询费,行业规范尚需时日
 
  其实,高考志愿填报这个细分领域的需求一直存在,面对浩如烟海的大学和五花八门的专业,家长的知识与对相关信息的了解有限。凭借一部大学和专业的“黄页”,在其中筛选出自己孩子后半生为之奋斗的专业,在巨大的心理压力和专业知识不完善的情况下,有条件的家长通常选择为孩子找老师一对一做志愿填报咨询,给孩子加“双保险”。
 
  之前高考志愿填报更多是由线下的辅导机构主导,而且价格不菲,据多家媒体报道,高考志愿填报机构的收费在3万到5万不等,其中,更是有一些机构推出了10万的“天价”志愿指导服务。
 
  从某三线城市的高考志愿填报一对一收费从4980到9.8万不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另一个问题:行业规范尚未建立。一方面是一些已经在行业内做了多年的专业机构服务的规范化,另一方面是一些小作坊和个体从业者收费的不透明。
 
  据北京某高考志愿填报从业者透露,以北京市场为例,基本上5家做的比较好的公司消化了北京地区高考志愿填报八到九成的生源。这些机构内的老师按照其专业学历背景、从业期限、经验等各项指标定价格,一般来说,北京地区两到三万已经能找到非常好的老师,那些“天价”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更多地是一种噱头,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高考志愿填报行业规范的问题。
 
  除去这几家机构,其他的高考志愿填报从业者主要来自小作坊式的机构或者是个人,由于学生等推广资源受限,他们想要达成交易更加困难。
 
  通常,家长们购买一对一服务的心理还是想“买保险”,上述从业者透露,自高考志愿填报政策调整后,高考志愿由于其“平行”的设置已经让大学志愿填报的难度降得很低,家长若根据公开数据,大多数也能拿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从线下到线上——高考志愿“数据卡”带来的大生意
 
  家长要想自己指导学生报考志愿,各个学校历年的分数线等数据必不可少。这就催生了高考志愿填报的另一种形式——数据卡,其实数据卡与之前高考报志愿用的分数线册类似,每个大学的每个专业录取分是多少,报考情况怎么样等信息都被放在其中。
 
  通常,这种数据卡的产品价位与一对一服务的差别较大,每份产品的价格在300到800元不等,一般来说都在千元以下。
 
  另外,一些基于大数据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也在逐渐涌现出来,如之前被好未来收购的高考派、政府资助项目爱拼网等,均是用大数据的方式,将学生的数据与数据库中的数据加以匹配,通过机器学习和算法,为学生提供最优匹配方案。
 
  现在,高考派也有咨询服务,面向的是那些在数据分析之外,希望更多个性化服务的家长和学生。大数据先帮助学生锚定范围,老师根据国家政策、经验等软性因素帮助学生实时调整志愿的具体方向等。
 
  一位志愿填报从业者认为,大数据无法从根本上取代老师的角色。与留学申请相似的是,高考志愿填报也是一个以结果为导向的行业,通常线下机构的收费情况会受到申请结果较大的影响。因为志愿填报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只有通过老师的过往经验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志愿结果。
 
  业内人士表示,高考志愿填报的业务在一年中会有较大波动,在六月中下旬到七月中上旬是业务的高峰期,平时,也会有一些家长提前为孩子做规划和咨询。据他们观察到的现象,越是发达城市的家长,提前规划的意识就越强。
 
  由此看来,在每年近千万高考考生背后,高考志愿填报的市场广大,而且随着家长提前规划的意识增强,这个市场还有不小的上升空间。凭借大数据和人工咨询结合,高考志愿填报行业能否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对于考生之前的兴趣、成绩等数据信息,如何与报考志愿做数据上的结合?人工处理和数据分析的配合应该如何做?这些都是将来努力的方向。(多知网 初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