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网4月28日消息,自2014年以来,国家自主招生开始改革,发展到目前,裸分上北大、清华已经越来越难。自主招生考试的流程究竟是怎样的,对标公立高中及考生的需求何在?在多知网举办的第十五期【OpenTalk】线下沙龙活动上,百加教育COO叶骏翔分享了如何通过“B+C”模式满足自主招生赛道的痛点。
以下为演讲实录,经多知网整理:
百加教育是一家于2014年自主招生改革同步诞生的公司,目前,公司全职员工120多名,兼职教师超过2000名,在读学员3000多名。
自主招生现行政策、行业痛点发生怎样的改变?
现行自主招生政策有广义的理解与狭义的理解。狭义的自主招生政策是全国90所985、211大学拥有的一项招生权限,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单独组织招生活动,挑选出符合本校招生要求且具备学科特长与创新潜质的当届毕业生,并给予一定的高考加分(如20分、60分、一本线加分等)。
招生活动分为初审和复试两个环节,初审于每年3月至4月进行,复试于高考后及高考出分前进行。广义理解下的自主招生还可包含招生活动与狭义自主招生类似的综合评价、中外合办院校申请(如上海纽约大学)、香港大学多元卓越计划等招生政策。
从2014年自主招生改革后,狭义自主招生的大学数量恒定在90所,但综合评价等政策开放的院校的数量逐年增加。14年改革将自主招生的参与方式由校荐变更为考生自我推荐,广大一本线上考生参与热情空前高涨,18年参与自主招生初审的考生人数已经超过82万。
随着大部分一本线上考生都在思考如何通过自主招生政策为自己的升学带来价值,考生在备考自主招生时的竞争压力不断变大,参培意愿日趋强烈,产品选择也日趋谨慎。考生在备考中的痛点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如何从数十所大学中选择适合自身未来发展且加分概率大的院校进行准备;
2. 如何利用高中课余时间进行初审报名所需材料的准备工作;
3. 如何高效且准确地进行初审报名工作;
4. 如何利用高中课余时间进行复试中笔试及面试考核的备考工作;
5. 如何规划复试考试行程并完成考前冲刺复习。
目前自主招生赛道中的各家公司多在以上方面进行单点或多点的布局,由于不同公司的基因不同,他们在赛道的切入点及产品模式也存在很强的各异性。例如部分主体业务为高考志愿填报的企业,偏向于在1和3中布局,将自招作为志愿填报中的一条途径,因此产品模式更偏向服务性产品。
C端产品:围绕初审和复试设计六大模块,全流程服务
自主招生是隶属于高考辅导下的一个门类,因此百加任何产品中的培训元素会高于其他元素,我们的产品最终致力于通过培训帮助考生获得加分。百加创立之初会选择自主招生赛道,除团队基因及赛道蓝海属性外,还认为自主招生参培生源是同阶段学生中真正的头部生源。
目前,我们的自主招生主打产品是“梦想启航”产品,这个产品围绕着如何帮助考生拿到最终加分,展开六大服务模块——择校定位、背景提升、初审申报、笔试辅导、面试辅导、模拟考试。
前三大模块围绕着初审环节,帮助考生走进考场。后三大模块围绕着复试环节,帮助考生拿到最后的加分。例如百加在笔试及面试辅导模块坚持长周期及个性化教学,重视学与练结合。在笔试辅导中,百加根据独家出版物《全国重点大学自主招生考法与真题》将笔试知识划分为必修与选修内容。
必修课程中,考生将掌握自招笔试中的高频考点并进行针对性训练,百加将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报考大学进行分层教学。选修课程则收录了每一所大学的特殊笔试内容,如中传的传媒类视频分析题、法大的逻辑题、西财的财经知识题等。
某种程度上,前三大模块的产品质量决定了公司在赛道增量客户中的竞争优势,后三大模块的产品质量体现了公司在赛道存量客户中的竞争地位。
B端产品:“北清目标班”聚焦尖子生,赋能公立高中提升加分率
裸分上北大、清华已经越来越难了。
对于加分,所有的知名高中已经达成一个共识,为了给学生加分,应运而生了“清北目标班”,这个班级定位是帮助这些基本上能够拿到初审机会的同学,通过一定长周期的学习,依托我们的教研机制,提升整体的加分率。这个班级是和公立学校合作的,我们给公立高中赋能。
梦想启航的学生需要的是一个托管式的服务,最好是“从头操心到尾”。“北清目标班”聚焦于想要获得清北自招加分的尖子生,是一套主要针对公立高中的课程体系。
体系中包含北清一轮复习课、寒假特训班、北清模拟考试、北清二轮复习课和冲刺复习特训班等课程内容,采用双师课程模式,随着清北的考试节点进行授课。
目前,这项产品的收费标准一般会低于10万元,包含双师的硬件费用和课程费用。今年“北清目标班”的模拟考试中,共有3600多名学生参加, 2018年百加预估培养的北清人数将在1000人左右。
民办教育范畴内,老师绝对不是我们存活的凭证,但机制和技术是
我对行业有两个思考。
一个有关于教学和教研。
关于教学与教研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讨论似乎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百加认为,教学过程是由“教学老师”完成的教研老师对学生教学意志的转移。“教学老师”是广义的理解,也包含APP、教辅、视频、教具等。教学标准化的提升一定来源于教研标准化,而教研标准化的核心难点在于教研如何获取学生学习数据并据此提升自身对学生的教学意志。
师资,它可以是民办教育的“比较优势”,讲同样的内容,我用的老师比你好一点,这是比较优势,但再好好不过公办体系。老师绝对不是我们存活的凭证,但是机制和技术的杠杆一定是。
好的老师,并不意味着能够最终呈现给学生一个比较好的内容,积累很多的ppt和教案,也并不意味着能够最终呈现给学生一个比较好的内容,达到此点一定最终意味着有一个比较好的机制。因为学习这件事情我从来不认为仅仅是老师给学生讲的。机制决定了所设计的产品。
第二点思考,我不太认为教育行业是马太效应很强的行业。
拿到这次讲座题目的时候,问新高考赛道下有怎样新的机会?某种程度上,教育行业被互联网或者说互联网思维颠覆的还是太过有限,这次受邀分享的主题是“新高考赛道有哪些新的痛点及机会”,分享的结尾和各位同仁一起思考一个新的问题,教育行业的新机会是否本质上都会存在于这个行业的某些环节被其他行业的思维深度颠覆?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