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网9月30日消息,近日,主题为《创新·突围——后疫情时代下的教培OMO变革》的ClassIn OMO巡展在深圳举办。
腾讯教育副总经理杨晖、东方优播CEO朱宇、翼鸥教育联合创始人兼CTO贺骞以及来自华为云、蓝天教育、思考乐网校、邦德教育等的多位教育人参会。围绕OMO模式的特点、趋势,未来的发展和落地方向进行了讨论。
OMO模式是教育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培训增长的底层驱动力源于提高收入和降低成本,疫情催化教育科技浪潮席卷教育行业,优质的工具和运营方法助力降本增效,教育行业加速拥抱互联网。”腾讯教育副总经理杨晖在《进击的在线教育——疫情、OMO、AI》主题分享中表示。
后疫情时代,以提升教学效果与体验为核心,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打通各环节的数据,并深度融合线上与线下的学习场景,实现标准化的流程与个性化的服务的OMO模式是必然的趋势。
2019年,我国教育行业中在线教育的渗透率不足10%,疫情后攀升至20%以上,新增流量主要来自下沉市场。杨晖认为,相对而言,下沉市场客户对价格更敏感,后期有望通过智能技术+优秀师资,综合提升课堂体验、降低课程成本,实现用户付费转化与续费留存,以进一步提高在线教育在下沉市场的渗透率。
随后,贺骞进行了《教培机构如何选择或构建教学系统》的主题分享。
贺骞表示,首先得明确一点,所有机构都应该以教学为核心、以教师为核心、以服务为核心。
其中,小型机构在构建教学系统时,外购第三方软件应该为主要模式,手工处理与专业软件两种价值评估,而不是繁琐程序的评估,“一个勤快小姑娘”+“微信”+“EXCEL”可高效且个性化地搞定 1000 学生管理。生产营销方面,根据自己的能力积极购买“生产工具”与“营销工具”,如果是“网红”创业,应该考虑营销工具使用;如果是专业教师创业,应该重点考虑生产工具。如同饭店的竞争,小型机构利用自己“小”的优势,将产品做到极致又富有特色,是小机构能够活过大机构“规范化”管理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非技术出身的创业者,没有必要在2000学生以下做自己的各类系统,应该多方且积极选用、试用第三方系统,寻找到最优方案组合,也切莫使用某一个系统便不再寻找其他系统。而不使用任何系统,这已经不符合教育OMO的趋势,酒香也怕现金结。
中型机构的技术主要工作是支持教学一线教学能力与营销能力,并非是解决公司内部的管理效率问题。外购第三方软件为主要模式,部分营销类、教学服务类系统自行研发。手工处理、专业软件与自行开发三种方式进行价值评估、能力评估。选择性购买公司当下最为重要系统,其他系统由手工或外购完成。
中型机构如果希望于一套系统完成所有工作,结果反而是一套各方面均平庸的系统。应该形成多种最优系统之间,人工与手工之间,自有系统与第三方系统之间的高效率结合。也应该根据公司业务痛点或者根据市场竞争要求去开发自己的系统,切莫根据自己或团队的技术特长开发自有系统。
大型机构的技术实力应该可以完成大型软件项目,主要工作是全方位支持公司的运营,软件也以自研为主。评估方面,自行开发与专业软件的能力评估,选择性购买公司成本上更合算的系统。在技术力量充足时,要对教培行业的下一步技术产品发展有远期战略,开发面向“下一步”的产品与发挥公司竞争优势的产品。切莫以外部软件内部化为核心工作,别人有的都要有,别人没的也没有。
OMO如何改变教培行业?
在主题为《探索教育培训行业OMO的机遇》的主题分享中,东方优播CEO朱宇表示,OMO的本质在于在原有的纯线下场景或纯线上场景已经无法产生更大的边际收益时,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结合线下产品与场景,大幅提升效率与品质,产生更多的收入、利润、口碑。
那教育机构要如何提升收入、利润、口碑?
核心在于技术手段能做4件事:将学生、老师和教学资源匹配连接在一起;增强授课环节的体验,提升课堂的有效性;管理和激励学生的学习行为提升学习效果;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规律。
朱宇分析了OMO模式下的新机遇。从现有商业模式来看,通过教育OMO模式结合线上线下优势,与传统纯线下或纯线上相比,落实效果更好、获客成本更低;能跨越时空障碍、放大教师产能;增加教师积极性、降教师管理难度。
从教培细分市场来看,很难有一个产品能满足全中国所有学生的需求,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教培产品需求差别很大。他认为目前还有两个非常大的纯线下运营无法覆盖的市场——高线城市要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价格问题,低线城市要解决高收入人群的品质问题。
在活动最后圆桌环节中,华为云华南区域教育行业总监李伟略、蓝天教育集团副总裁周敏、思考乐网校校长邹邦新、邦德教育创新研发中心总监梁荣贵多位教育行业资深人士就OMO布局和规划等话题进行了讨论。
李伟略分享了华为云在疫情期间帮助教育机构线上转型的实践经历。
邦德教育从2011年开始做线上化探索,经历了卖视频、卖内容、卖服务的阶段,目前在探索卖数据,未来第五阶段希望卖学生的价值。梁荣贵表示,不管模式怎么变,教育最本质的还是教学效果和课堂体验。
邹邦新认为,传统的线下机构在这个阶段应该研究好市场结合自身的特点精心准备和打磨产品,在一个细分领域做好准备,做到怎么变都能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