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网4月17日消息,近日,“2019年小学教育发展论坛”举办,围绕“小学课程建设”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宝文,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顾明远,教育部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王湛以及众多各地校长、教育行业从业者出席了本次论坛。
(2019年小学教育发展论坛开幕)
论坛上,江苏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以“教育价值追求的课程表达”为主题进行了分享,他认为,用课程表达教育价值,需要三四个基本步骤,首先是要对课程规划的前期基本要素进行透彻研究,课程开发的规范性确保课程、教育价值追求的一个核心,然后要建构明晰目标,在目标之下构建基本框架,接下来才是对老师的课程培训,最后是课程开发与学生选择、课程实施,这是基本环节,
芬兰国家课程大纲编写者之一戴娜·佩勒托宁,介绍了芬兰新课程的改革和教育的前景。她提到,如今,芬兰的思维方式是,学校要让孩子愿意上学,目标是促进教育公平公正。在芬兰,城市里所有的老师必须要有教育学硕士学位,另外,国家会给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让他们获得人格上的平等,孩子大多都会去上公立学校,义务教育阶段也没有全国性的考试。
就未来的教育体系发展来说,芬兰在国家层面要做的是保证所有综合性学校能够达到国家标准。学校和学生的层面要学会培养学生自信的能力,让孩子有学习的动力,学会团队合作。此外,社区家长也要参与进来,形成良性互动。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尹超在分享时谈到了北大附小对于基础教育的思考。北大附小拥有其校园三字经,其中“顺其性,驰其想”是对儿童教育的理解,是要顺应每个儿童特有的天性。
正是对于儿童天性的认识,北大附小初步构建了生命发展课程,也代表着北大附小整体育人的核心思想。北大附小生命发展课程的主体有三层五类的课程体系组成,三层指出的是面向全体孩子的基础课程,面向群体的拓展课程,面向具体的研究课程,五类指的是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健康艺术、社会交往、国际理解五大学习领域,基于此进一步构建了十个学科群,25个课程模块。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校长王欢表示史家胡同小学的课程体系,是两层三级的课程体系,由16个课程群组成,这16个课程群也不是以往意义上简单的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而是进行了改变,比如语文是表达无边界,数学是思维无边界,英语是文化无边界,体育是健康无边界等。
王欢还提到,史家胡同小学的办学理念中,管理方式是教师型的,以教师领导型为主的一种治理结构,通过领袖教师群的打造完成整体课程设计和一个一个的项目开发。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芦咏莉以“面向未来,奠基人生三个一”为主题进行了分享。芦咏莉提到,小学教育具有阶段性和奠基性的特点。学校教育是有限的,但是学校教育一定要为孩子未来的学习打好基础。北京实验二小过去几年的探索,聚焦到三个一就是“一颗聪明的脑、一副健壮的身、一个远大的梦”。
培养“一颗思考力发达的头脑”重在空间和鼓励。芦咏莉认为,在空间方面,从课前参与、课中研讨到课后延伸与反思方面孩子都要充分参与进来,另一方面要鼓励孩子“勇敢地进、适时地退”。
“体育是第一学科”,是实验二小的理念之一,实验二小的孩子每天到学校之后第一件事情是运动。北京实验二小通过统计还发现,肥胖的学生无论在哪个年级,体育成绩和学业成绩都显著体育正常体重的孩子。
在“远大的梦”方面,北京实验二小对于每个年级都会开设大量的走出去的活动,让孩子去看看这个世界,在此基础上树立远大的理想。
北京开放大学校长褚宏启从教育现代化要有灵魂、接地气等方面进行了分享。他认为,现代化最本质的东西是现代精神和现代性,教育的现代化是教育精神的增长。
衡量教育的指标应该是学生具有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学生得到全面个性发展,学生可以自主发展,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教育决策理性化、程序化,教育中的权利受到尊重和保护,把因材施教进行到底。而如果要达到这样的指标,就需要和每个老师每天的工作建立密切的关系,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是课堂教学的事情。
学校教育现代化要聚焦一些关键的问题,有六个:目标要现代化,第二个内容,第三个教法,第四个是评价,第五个管理,最后一个是教师。其中,课程内容要向目标看齐,一定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教育管理的现代化要达到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对于教师,教育队伍的现代化,褚宏启认为,提高老师素质是两条路,一个是职前培训,还有一个是职后培训。要通过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化,特别是评价制度。
在闭幕仪式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田慧生还总结道,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命脉所在,发展教育事业的核心就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推进内涵发展。而促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任务是要落实立德树人的各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