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上
今年以来,小学初中的学科竞赛有些“消停”了。
8月29日,浙江多名学生及家长向多知网爆料,第24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2018)浙江赛区普及组竞赛活动被叫停。
同时,多知网获悉,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服务平台在29日上午发布了该通知(29日下午该通知已删除),根据通知,暂停普及组竞赛活动的报名工作,而提高组的竞赛活动不受影响。
信息学奥赛浙江赛区初中组报名被叫停
28日上午,浙江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办公室发出通知,暂停普及组竞赛活动的报名工作。
通知指出,浙江省教育厅发放该通知,是基于《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规范管理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的公告》(2018年2月发放)、《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清理规范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竞赛活动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的实施意见》(2018年8月发放)等文件的精神和要求。
根据公开信息,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简称NOIP)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以省为赛区单位组织实施的全国性竞赛,是NOI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NOIP初、高中及同等年龄段的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均可自愿报名参加,其中初中段学生可在初赛报名时选择参加普及组或提高组竞赛,高中段学生须参加提高组竞赛,复赛阶段学生参赛组别须与初赛一致。
也就是说,浙江赛区此次暂停的是初中阶段的联赛报名。
目前,尚不清楚NOIP2018其他赛区是否也针对初中组出台了相关规定。
浙江区某参赛选手的家长向多知网转述了孩子老师即某大学信息学老师的态度:“暂停不是取消,事情有待观察。”
普及组参加比赛被叫停也有先例,根据上述老师透露,去年福建省教育厅叫停普及组,但又举行了另外一个普及组比赛,只是更换了主办单位。
无独有偶,今年年初,宁波市教育局取消了与宁波市科协共同举办的面向义务教育段学生的宁波市中小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但今年7月,在宁波市科协的官方网站上出现了“关于举办第33期宁波市中小学生信息学能力水平展示活动的通知”。
此次,针对浙江省叫停普及组信息学奥赛,在该老师看来,在减负的大政策下,叫停初中联赛是可以理解的,但他同时认为,初中学习信息学是有必要的。
该老师指出,初一开始是比较科学的,也是受到官方认可的。但是随着少儿编程的火热,最近1-2年突然爆发,甚至3-4年级都开始参加比赛,这有违教育规律,浙江叫停普及组可能就是遏制这种风气。
但是,这位老师认为,如果高中零基础开始,相当于几乎跟信息学奥赛无缘了。
为什么都争相参加信息学奥赛?
从目的性来看,学生参加信息学奥赛是为了进名牌大学,往前推论,初中学生参加信息学奥赛是为了进名牌高中。
学科竞赛是指超出课本范围的一种特殊的考试,学科竞赛的国家集训队成员具有高校保送资格,省级以上奖项具有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资格。当前,高校比较认可的是数学、物理、信息学、化学、生物五门学科竞赛。
就信息学竞赛而言,为了与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接轨,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程序竞赛从1988年起改名为“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简称信息学奥赛。
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是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委托中国计算机学会举办的一项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主要分为NOIP(全国联赛)、夏令营(NOI比赛的扩大赛,也称全国赛)、IOI(世界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等。
与其他学科竞赛的最大不同是,信息竞赛需要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的计算机语言的运用能力。需要经常上机,学习算法,数学建模等。
信息学奥赛竞赛流程为: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分区联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国际比赛。
联赛分两个年龄组:初中组和高中组(普及组和提高组)。每组竞赛分两轮:初赛和复赛。
初赛形式为笔试,侧重考察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编程的基本能力,并对知识面的广度进行测试。
复赛形式为上机,侧重考察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数学抽象能力,驾驭编程语言的能力和编程技巧、想象力和创造性等。
(信息学奥赛流程图)
全国信息学奥赛是一个水平较高的、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科竞赛。由各市组织代表队参赛,获奖名额实行动态分配制度,每年举办一次。奖项分省一、二、三等奖。各省、自治区选拔优胜者组队参加全国夏令营的扩大比赛,金牌选手将有机会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奥林匹克竞赛(IOI)。全国联赛比赛时间为每年十月和十一月,分为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隔年七月进行全国赛。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大学最为认可的学科竞赛,按照重要性顺序依次是: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生物。
可见,学科竞赛含金量最高的还是数学和物理。
学生如果以自主招生为目标,学习重点仍然要放在全科学习上,因为高考分数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如果有学科特长可以进行专项训练,这与高考是并行不冲突的。
义务教育阶段减负成趋势
如果说高中生参加学科竞赛有比较直接的目的,那么小学生和初中生则是为了择校,中小学掐尖招生已经是公认的现实。
然而,今年以来,“华杯赛”“走美杯”等奥数竞赛被“封杀”,小英赛、小语赛也被紧急叫停,这些被叫停的杯赛均指向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的学生。
相关杯赛的叫停都是基于两个政策:
一是,今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在《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中要求:
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等)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班次、内容、招生对象、上课时间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并依法追究有关学校、培训机构和相关人员责任。
二是,今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规范管理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的公告,对未经批准、违规举办的此类活动将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坚决查处一些“山寨社团”“离岸社团”举办以营利为目的的所谓“国际”“全球”“大中华”赛事。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的结果只能视为荣誉,不得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
规范管理竞赛的公告特别指出,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切实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今年以来,各地都在严格执行教育部下发的文件。以上海为例,截止8月23日,上海已取缔了500余所违规教育培训机构,叫停了15个中小学生学科竞赛项目。
但也有家长分析认为,实际上,由于小升初统一考试取消,民办中小学掐尖招生成为“杯赛热”的主要原因。因此,取消杯赛并不能达到“减负”的目的。也正是如此,才会出现某些地区某个科目的竞赛被叫停后,过一段时间会以其他名头“卷土重来”。
不论如何,从政策来看,教育部“整治培训机构,叫停杯赛”的出发点都更加强调为中小学生课外减负,义务教育阶段减负也成了今年的大趋势。
(多知网王敏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