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原是一个很小众的市场,现在体量正在增大。

爱培优CEO张金荣:进新高考赛道,必须看清的几大痛点

2018-05-01 10:24:24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黎珊  

  多知网5月1日消息,在多知网举办的第十五期OpenTalk活动现场,爱培优CEO张金荣分享了目前各地自主选拔的现状、以及公立校高中的选拨难点。

  

  以下是演讲实录,经多知网整理:

  拼裸分已是“死路一条”,自主选拨有数百亿市场

  自主招生原是一个很小众的市场,现在体量正在增大。

  以我自己的案例,来做个对比。我是2002年考到北大物理学院,当年在山东以687分排85名。2017年清北扩招了50%,清北在山东总的招生人数超过300人,巧合的是,2017年山东理科考生第85名也是687分,但报考北京大学,却会因低于分数线2分而落榜。在扩招超过50%的情况下,相同的位次,相同的成绩,结果差别非常大。原因是什么?就是新高考改革。

  作为新高考试点省份,2016年清北两所学校在浙江加起来,裸分录取了11%的学生,但是2017年结果出来大家更吃惊,北大裸分录取了12个,清华裸分录取了15个,加起来裸分不到8%。

  裸考的这条路变的越来越窄,我们看看一些省份的数据。2017年北大在安徽省总共招124人,就是说在高考录取工作开始之前,安徽已经有123人拿到北大降分,降分幅度多为10分到60分,如果你在安徽没参加各种自主选拔的,完全靠拼高考裸分考北大,意味着你至少已经有123个竞争对手,他们至少拿到10分。

  四川也是一样,清华、北大分别招189、141人,却有137人121人拿到降分。在江苏,清华招160人,拿到降分的是173个人,比招的名额还多

  这证明裸分这条路越来越窄,还去拼这条路基本上死路一条。

  

  这是湖南和河南的数据,全国的情况也是在30%左右。河南全国的考生数量排第一,湖南竞赛在全国是顶尖的,是竞赛的大省。

  

  这组数据是部分985高校2017年在京提档线,可以看到名校之间的分差越来越小了,高校分差的减小意味着各高校在裸考上的名额投入越来越少,意味着高考分数的区分度越来越低,高校希望能有更多自主选拔的方式来增加招生的比例。

  北大、清华是除了自主招生还有别的录取方式,博雅计划、专项计划等等。我们曾经统计过,进北大的方式其实有17种,清华的方式有18种。除了清北之外,其他的高校也有各种各样的计划。比如,物理系需要哪种学生?需要在物理上有兴趣、有培养空间、有潜力的,如果综合成绩考的很高,语文和英语分很高,但是物理并不强,这不是物理系想要的。

  出现这些数据的原因是,高考招录规则正在发生非常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是颠覆性的。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这次高考改革的力度是空前的,是国务院亲自在推动,这轮高考改革酝酿了好多年,有三个关键词: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自主选拔的趋势不可逆。2013年出了“人大事件”,这个事件之后,所有人觉得这个市场会收缩。但事实证明并没有,反而监管加强了,有了“阳光高考平台”,所有的信息都要公示。

  

  不算综合评价、专项计划,仅自主招生2015年有16.2万人报名参加,2016年是48.5万人,2017年是60.6万人,今年是82万人。综合来看,市场的体量已经是很大了,保守估计会有几百亿的规模。

  自主选拔的核心指标,以容易量化的学科竞赛为主

  自主选拔的指标,各高校招生简章写了很多,最终认的是“获奖情况”,各种奖项里面包括科创类、学科特长类,学科特长又分理科和文科。在今年的招生简章里,文科类的竞赛基本上都被拿掉了,所以现在最坚挺的就是“五大学科竞赛”。所以说,当前的自主选拔评价体系里,仍以更加容易量化的各种学科竞赛奖项为主要参照指标。

  五大学科分别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学,这五大学科每年产生的奖项数量,目前看在4万人左右。这些奖项包括国奖(国1、国2、国3)和省奖(省1、省2、省3),加起来有4万多。未来,奖项数量肯定会增加,因为五大学科竞赛的学生供不应求。当然,报考人数也在增多,2017年报名参加物理竞赛就有80万人。

  现在教育部在小学、初中的奥赛,都在管控,这是为了抑制“全民奥数”的现象。实际上我们发现小学和初中的奥数难度没那么高。因为难度不高,所以说会有一批资质相对并不突出的孩子,为了拿到不错的成绩,给其他周围的人造成一个反向的示范——谁都可以学奥数,拿到一个好的奥数的成绩,进名校。但高中的奥赛难度非常高,没有天赋,想拿到好一点的奖项成绩,非常难。我们也从来不鼓励所有的学生参加奥赛,奥赛终归是适合那5%的学生。

  

  回到竞赛与自主选拔的话题,我们可以看到,竞赛成绩决定了中学的名校升学。我们会发现奖牌的数量反映了学校的竞赛水平,人大附中在金牌总数上排第一,看人大附清北降分的人数,一所学校就拿到119个降分,非常惊人。其他学校数量也不少,一定程度上竞赛和自招的水平成正比。

  越来越多的中学,意识到竞赛之于升学的重要性,开始加大投入力度,新高考下学科竞赛已成为它们新的刚需。举个我们山东的案例,以前历城二中在中考招生比山东省实验中学吃亏不少,中考分数线低一二十分,只能招到2000名以后的学生,这个差距还是非常大的。最后结果是怎样的?历城二中非常重视竞赛,通过竞赛突围,在清北等名校升学上,远超省实验。

  这其实给很多校长朋友扭转了一个误区,生源不行,所以不能搞竞赛?中考的时候,大家录取按照总成绩录取,总成绩考的很高,一定适合搞竞赛吗?我们经常跟一些校长聊,校长说前5名的学生给你,你帮我培养。我们说这个说法本身就有问题,前5名的学生一定适合搞竞赛吗?因为前5名,他们综合成绩很高,不代表他的数学很好或者物理很好,我们要去找到真正具有学科天赋的,即使他的总成绩在2000名之外,也有机会去培养。

  学科竞赛培训,关键是解决学校的常训问题

  新高考,新革命,做与不做,差别很大。

  爱培优现在干了一件事,就是将学科竞赛做成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通过互联网的模式,与学校合作,向它们输出。

  国内每个学科里,能够把学科竞赛讲好的教练屈指可数,特别稀缺。之前的学科竞赛培训的业态非常传统,基本上采取线下面授的方式,利用寒暑假去集中培训。所以,这个领域特别适合被互联网改造,把真正讲的好名师搬到线上,用直播的方式给各地的学生提供课程。

  此外,现在国内中学里,能有自己学科教练的学校很少,比如人大附中有,人大附中招学科教练的标准,必须是本科清北的博士,教练每周都给孩子上课,孩子们有问题随时解决;寒、暑假找大学教练上集训课程,是“常训+集训”双轮驱动。全国有多少中学能做到人大附中这样?非常非常少,大多数学校没有自己的教练,完全靠自学,寒暑假找培训机构。

  真正解决学校竞赛培养的科学方式,应该是解决常训问题。

  学校有需求,就交给爱培优来做,我们有顶尖专家给孩子们上专业课,助教日常给孩子们答疑、上习题课。通过给学校提供这样的常训,学校可以请到最顶尖的资源,并建立长效的培养机制。

  我们的推广思路是,竞赛应该是B端产品,学校组织学生学习。因为学习竞赛的学生是衰减的,可能一开始50人,后来变成40人、30人、10,最后走上决赛现场的可能只有3、5个人。竞赛课程之后要同时提供常训的自招课程,因为参加自招、自主选拔,都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不是到了高三临时“抱佛教”。

  爱培优提供竞赛+自招的常训课程,通过每周给学生加餐,把内容补充上去,这部分我们就定义为“半B半C”,竞赛课程切入B端,自招课程进行C端转化。无论是竞赛课程还是自招课程,都是让学校拿到降分,但是相应高考分数还需考到一定分数线,所以在此基础上我们也推出了一个高考培优课程,提高高考分数。

  新高考改革,极大地释放了自主选拔刚需,目前行业最大的瓶颈就是极度缺乏优质师资和课程,一点都不夸张说,优秀竞赛教练员百万年薪难求。爱培优通过标准化的课程打造,加上个性化的升学指导,希望在这场新高考变革中帮助到所有中学,让他们不出校门、以一种相对低廉的方式,也能享受到最顶尖的课程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