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玮
80年代,6岁的孩子大多在学前班学珠心算或背几首唐诗;30年过去,曾经苦练珠心算的学生已为父母,而他们大多选择让孩子放弃幼儿园大班,转去学幼小衔接。
优质幼儿园一席难求,进入小学又怕落于人后,适龄儿童在衔接阶段对知识与能力的需求,滋生了这片市场的可能。
近些年幼小衔接课程教培市场看似渐入佳境,但仍旧面对着市场混乱、教研匮乏、生源只能留存一年等问题。
身处其中,托马斯学习馆也在尝试以直营+加盟,线上+线下,托管+少儿英语的方式,从标准化建立、产业链延展等层面突破瓶颈。
面对尚处萌芽的市场,需要托马斯等入局者去探索的,仍有很多。
三招破解“一锤子买卖”
北京的一些小学附近,常有私人开设的幼小衔接辅导班出现小区里,也有知名的培训机构在周围推出幼小衔接课程。
(托马斯学习馆英语O2O教室)
近几年幼小衔接市场火爆异常,深挖原因,一句家长的话乍听心酸,却也点明这片红海出现的必然:“我只能拉着我的孩子抢跑。”
由此印证这片市场的可能。
随着小作坊、K12培训机构、类似托马斯这样以幼小衔接为主营业务之一的入局者把市场越炒越热,行业问题亦随之凸显:
由于幼小衔接一般只有一年课程,将之认定为“一锤子买卖”的机构大多只重营销而非服务,故市场大多数机构存在着经营模式不正规、缺乏教研教学体系、选址随意、优质教师欠缺等情况。
这些是摆在整个市场面前的问题,每一个入局者都无法规避,此时托马斯学习馆则选择以三方面去尝试突破:
首先,将“一锤子买卖”延长。
托马斯把原始的主营业务幼小衔接改为入口,为幼儿及青少英语课程做导流,一方面提升教室使用率,另一方面也补足产品线延长了产品周期。
“借由幼小衔接课程,也能在一定程度降低幼少英语的招生成本。” 托马斯教育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张振华如是说道:“少儿英语的消课难是其痛点之一,幼小衔接课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补足短板。”
(托马斯学习馆英语秀舞台)
其次,健全课程体系。
随着业务延伸,托马斯的课程体系也相应补足,目前的课程为幼儿英语-幼小衔接-少儿英语三方面,整体覆盖3-15岁学员。
(托马斯学习馆幼小衔接师生见面会)
在授课场景上,目前托马斯英语共推出线下课堂、1对1在线外教、E-learning学习平台三种形式,形成托马斯教育3.0教学闭环,其中:
线下课堂为小班制,由8-12个孩子构成,教师主要负责完成大纲教学及解答重难点等内容。
在课程方面,托马斯的教学和课程设计考虑到了孩子的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有一套经过7年探索形成的体系和标准,首要保证一年后让学员在进入小学时在五个方面做好衔接。
内容上包含中英双语学习在内的语言、数理思维、素质培养、品德培养、社会活动课程五大类12科。
1对1在线外教作为其语言输出平台,结合市场需求,托马斯分别在欧美及菲律宾成立两个外教基地,负责线上课程的教学工作。
托马斯方面也表示,虽然看好在线小班的风口,但区别于纯在线教育机构的布局模式,目前托马斯在线外教课主要关注语言表达输出,做到与线下教学同步,故短期内还会坚持1对1模式。
E-learing是人机交互系统,可帮助学生完成预习、复习及课后练习等内容,该系统主要面向幼小衔接及少儿英语课程学员开放。
基于此,托马斯形成了线上+线下,幼儿英语+幼小衔接+少儿英语的“打包”产业格局。
最后,将标准化产品进行复制。
托马斯选择以直营校为试验田,将教研、教师及课程进行多轮梳理后形成模板向分校进行标准化输出,进而在市场中抢占优势。
随着最初几年直营校模式的基本跑通,2014年托马斯成立品牌部并在2015年正式开始加盟校扩张。
目前托马斯的直营与加盟校区共有400所。
“当然,这套标准化的内容也帮助我们在等一个机会,”张振华分析:“无论是公立园还是民办园,幼小衔接的课程或许都会成为其未来需要开发的内容之一,彼时托马斯作为社会服务被引入,也会成为我们的新商机。”
无可避免,也曾遇到麻烦
张振华透露加盟校运营九至十八个月就可实现盈利, 一些校区没有实现盈余的原因主要为成立时间较短没有覆盖成本、投资人内部矛盾以及一些其他特殊情况。
而在平均每年150所分校的增长中,张振华也坦言“的确很难去100%地管控分校。”
“也是吃过亏的。”张振华回忆,在最早的加盟校中,曾遇到分校选址在停车场或者是居民楼的7层,这些分校最终都没有顺利运营,但也是这些实例让托马斯在关注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快速完善其监管条款:
在教研方面,托马斯以全国统一教学大纲为主,要求分校完全依照大纲内容,精确到每分钟的动作和教学内容,以保证教学质量的管控。
在教师层面,托马斯全程自费推出全国师训,若有英文发音不标准、无法标准化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师,会直接退回分校。
在运营层面,托马斯的运营团队会在市场、招生、服务、团队管理、员工心态方面去管控分校。
在城市扩张中,托马斯方面也发现一到六线城市对幼小衔接课程的关注度都在不断升温,除一线城市外,山东、河南这类教育大省对低龄教学的关注度明显更突出。
“创业之初我们用了十个月把中国市场走了一圈,我们发现市场真的很大,可每个细分领域都已经有了成熟的公司,真的很难。”
“于是我们把幼小衔接这个在当时很小的领域作为立足点,现在来看,它也算是让我们站住了。”(多知网 冯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