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网4月9日消息,张邦鑫抵达河南省嵩县,在思源学校的校长大会上,张邦鑫谈道:“贫困地区教育有机会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弯道超车’。”
河南省嵩县思源学校,全校47个班级,正在使用好未来提供的智慧教育云平台,已升级为智慧教室。这是好未来落地的第一个全年级、全学科使用其产品的智慧教育项目。
在嵩县思源实验学校的教学楼四层,设立有一间智慧教育办公室。围坐一张办公桌四周的,是好未来公立教育产品及服务事业部的智慧教育整体解决方案团队,2017年6月,他们入驻学校,开始了项目落地工作。
说起好未来的对公业务,需追溯到4年前。
2014年,教育信息化还处在1.0时代,中央电教馆搭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好未来整合已有的教学资源加入平台。由此,好未来踏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大门。
这之后,北京市“民培项目”启动,每周,好未来相关事业组为北京市的二三十家学校提供课程教学服务——这是好未来对公业务最初的产品形态。
2016年初,好未来正式确定了对公业务的大方向——只做教学教研相关。
标准化的解决方案,个性化的落地
在好未来自己的业务发展中,面临着和公立学校类似问题:如何复制优质教育资源、如何应对师资不均衡,怎么提高课堂效率、怎么为教师减负,同时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好未来给自己开的“方子”是,先做教学标准化。
(好未来智慧教育解决方案框架)
这个思路也同样运用在了智慧教育的整体解决方案中。方案主要围绕教学教研,包括教学服务、教学应用、平台+资源、基础硬件设施几个方面。团队内部简称 “一个平台、五个系统”,即智慧教育云平台,互动教学系统、英语分级阅读系统、虚拟实验系统、学业测评系统等。
2017,好未来团队开始确定嵩县思源学校的解决方案,首先分析学校的实际情况。
嵩县思源实验学校,总设三、四、七、八四个年级,共47个班级,学生2592名,贫困生占比达36.4%。教师有138名,其中50%来自农村。刚成立2年的学校,每间教室都配置了崭新的课桌椅,教室里讲台上的触控一体机许多功能被搁置。摆在大家面前的教学现状是:基础薄弱、教学氛围有待提高、信息化程度不高。
没有拿出几个班或某个学科进行试点,而是直接在全校、全学科进行全部推进——学校及当地教育局的变革意愿十分强烈,整个行业已经翻过了教育信息化1.0时代的篇章,当地也迫切需要赶上2.0时代的步伐。
而对于教育产业来说,在一所学校全年级全学科进行产品输出,一旦达成合作,能充分体现其落地效果,从而达到示范效益。
在嵩县的方案制定上,好未来公立教育产品及服务事业部的智慧教育整体解决方案团队给思源项目制定了一个三年计划,分为四个阶段,而这个计划在后来的落地过程中又经历了一轮轮的讨论、迭代与重塑。
四个阶段的目标简单概括起来:第一阶段,对全校教师集体培训,使老师能在现代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进行备、授课;第二阶段,对教师一对一培训,完成学科建模,先积累数学、英语、物理三个学科90%课型的精品课;第三阶段,统计和分析信息化常态教学的数据,输出“教学改革效果研究”报告;第四阶段,在积累、挖掘了三年教学数据后,输出“教学改革特色研究”报告,使学校成为教学改革的样板示范校。
这期间涉及到的产品包括智慧教育云平台及课程资源,加智慧课堂系统、英语分级阅读(雪地),以及虚拟实验系统等。
从“输血”到“造血”
9月正式开始落地,执行总会充满“挑战”。
在第一阶段,团队需要打通课前、课中、课后整个教学流程。
“虽然系统平台会有课前推送、课堂互动、课后作业等功能,但是真正落地,一定要先抓课堂。” 好未来嵩县项目相关工作人员谈到,2017年9-10月,团队一行五人驻扎在学校,晚上睡在教师宿舍,白天培训所有老师使用系统,项目经理把控全局,教学教研两名老师跟踪教学过程,产品研发人员反馈,技术人员迭代。
(嵩县思源学校智慧课堂)
与此同时,学校还在同步进行着一场“分组式教学”改革,这是由校长们主导的另一场改革,每位副校长分管一个年级,在每个班级里,将学生分为六人小组,由管理能力或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带领小组集体学习。
为此,好未来也配合这场“改革”,在系统中进行迭代,加入了小组点评、小组积分等功能。
在课堂之外,为了保证智慧教育课堂的常态化进行,需要先激活一个群体——老师,让老师觉得好用,愿意去用。
实际上,在让老师现实真正的“减负”之前,会有一个“加大工作量”的过渡期,但这个过程不会太久。
在三周时间中,团队对全校140位老师进行一对一过课,梳理出了老师在教研上面临的困难:教案、备课、授课三者分离,教研活动的流程不清晰、教师梯度培养体系不完善、教师间缺乏交流。
相应地,团队为嵩县思源实验学校制定了解决方案,设计了教研五步法和备课五环节,将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二次备课、教学反馈、资源沉淀五个步骤标准化。
(好未来为嵩县思源实验学校制定的教学五步法)
同时,培养了20名骨干教师,由骨干教师去带动更多的老师。好未来嵩县项目相关工作人员谈到说,“这是一个从‘人’到‘资源’,再到‘评价‘,最后形成教研标准化的过程。”在平台生产优质的教学内容,内容再回到课堂中再进行检验,经过检验的内容沉淀下平台中,可以供更多的老师使用,形成良性循环。
这是给教师团队“输血”的过程,截至目前,嵩县思源学校的校本资源库已经初步落成,沉淀了15000条内容,阶段性的目标已经超额完成:一线教师全部掌握信息化教学工具使用,90%的课得到常态化应用。
但这并不是团队的终极目标,团队的“输血”最终是为了让老师能够自我“造血”。
教育信息化2.0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信息技术应用与素养能力到教学教研能力,从学科专业能力到学习发展能力。比如,老师们已经可以用网络进行备课,但还应该懂得录制微课。
改革不是一蹴而就。例行的事,还在进行。每学期,进行一次全体老师的一对一磨课;每月,落实校本资源库的建设,每周坚持集体备课、定期输出教案……
嵩县思源实验学校落地智慧教育方案,是好未来公立教育产品及服务事业部智慧教育整体解决方案团队迎接的第一个项目,也是好未来在产业线延伸的新一步。
这一步,正好走在教育信息化2.0的开篇时期,作为标准化教学的力推者,“智慧教育”教学方案的复制之路也许由此打开。(多知网 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