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网4月9日消息,今日,好未来教育集团CEO张邦鑫在河南省洛阳市嵩县思源实验学校,分享了关于好未来第一个“智慧教育示范校”项目的感悟。张邦鑫认为,贫困地区教育有机会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弯道超车”。
好未来研发团队未来三年或超1万人
张邦鑫透露,目前,好未来对研发大量投入。好未来一年研发费用大概十几亿元,已投入了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和脑科学领域。内容研发和技术研发团队约4000人,未来三年会到1万人,
“整体来说,教育需要高密度的人才、智力投入,希望用科技投入到这个点上,以取得突破。”张邦鑫说,基于这样的原因,好未来一直做“大后台、小前台”。
此外,从好未来的发展经历中,张邦鑫总结从家教到辅导班、到学而思、最后成为好未来的经验,探索了学习的三个基本要素:第一个是学习动力,学习动力是一个人内在想不想学的问题;第二个是学习环境,是外在的,即“环境支不支持”;第三个是学习能力,涉及到孩子本身具不具备这些能力。
对于此次好未来与嵩县思源实验学校的合作,张邦鑫认为,重点解决的是第一个问题——教学动力的问题。
张邦鑫说:“做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坦白讲,难度是不小的。教育不像手机,是流水线生产。教育和生命体一样,是生长,需要爱去滋养。”好未来自身通过分层教学,对家长开放课堂,倒逼团队保证教学质量。
嵩县思源学校项目的机遇与挑战
张邦鑫从思源示项目中获得三方面的启示。
第一,教育是用爱心激发信心,用灵魂唤醒灵魂。
第二,好的教育是团结各方的力量办出来的。嵩县思源实验学校是一所由政府出资、香港言爱基金会捐助新建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公办寄宿制学校。张邦鑫认为,资本投入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是包括学校、老师在内的各方时间上的投入。
第三,贫困地区教育有机会弯道超车。“因为培养习惯很难,改变习惯更难。思源学校从一开始,就运用了信息化的方式,这个起点非常高。”
同时,学校还面临了一些挑战。
张邦鑫指出,首先,学校的教学教研相对薄弱,有待加强。“教学教研是本质,信息化工具只是杠杆。”
其次,学校基础资源相对缺乏。张邦鑫认为,基础资源更适合大中城市,因为他们的信息化更早,比如,十年前这些已经老师懂得上传资源到互联网;而对于嵩县,信息化程度相对落后一些,所以一些资源不一定匹配。
此外,学校的英语学科相对薄弱。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张邦鑫发现,“有些孩子数理化可以考100,但是英语平均分20-30分,学生在英语学科上的进步空间还很大。”
此外,“客观存在的现状是,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初一学生处在‘零起点’,英语老师就很难教学。建议校长,可以针对7年级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但思源学校也拥有很多机遇。
张邦鑫指出,在政策上,国家重视扶贫,而地方政府普遍重视落实。此外,思源的学校基础设施相对完备。
张邦鑫建议,尤其需要抓住一点——相对灵活的办学机制。“办好一所学校首先是校长,其次是老师。好未来希望‘用科技推动教育进步’,把教研成果带到公立校体系来。”
张邦鑫还表示,要能够激发老师。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它是重要的主体,让老师自己愿意干。为此,要有相对灵活的激励机制,让老师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投入时间。(多知网 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