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珊
目前,产品的常态化应用已经是B端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
获得1亿元B轮融资,极课大数据与市场上的许多教学系统一样,是一套服务于老师的教学系统,区别是,它是基于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保留纸质化批改痕迹的EI教育智能系统,据介绍,目前,产品已在全国1800多所中小学得到常态化应用,极课大数据CEO的李可佳说,“不要轻易改变老师的习惯”。
先定个小目标:解决母校错题统计难题
在进入教育行业之前,李可佳的项目是针对新媒体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但一个母校的课题邀请,让李可佳转战教育行业。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创办于1913年,2000年被确认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但从2003年开始,由于区域调整等原因,学校的生源发生变化,升学率也随之下降。老师和校长开始思考,怎样在既有的生源情况下,提升教学水平,能回到以往的“辉煌”。
2013年,百年校庆如期而至。
面对归校的毕业生,特别是毕业于计算机专业的李可佳,校长、年级组长提出了一个学校已经探索了十年的课题,能不能通过信息化的软件解决学校“错题统计”的难题。
李可佳介绍,当时学校的做法非常简单和朴实。在每次考试后,老师和课代表在黑板上“划正字”,统计错题,制成excel表,作为日后讲学的依据。
“效果比较明显,但坚持比较辛苦。”因为是手工操作,错题统计的工作大大依赖老师的能力和时间。
李可佳刚开始认为,“这个课题不难解决。学校以前已经采购过电子书包、网络阅卷等产品,理论上,有了前期的一些积累,学校将数据采集转移到移动端上不是麻烦的事情”。
但学校十分笃定——不要轻易改变老师的习惯。
学校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高考的形式是以纸和笔作答,纸笔在学校里的广泛应用在短时间内不会被取代,需要保留这一习惯;二、需要为年纪较大的老师考虑。
由此,一个新的课题产生——用数字图像的方式解决数据统计难题。
换句话说,通过一台扫描仪和云端服务来解决老师采集学生学业相关数据的问题。学生依然在纸上答题,老师依然在纸质试卷上批改,产品需要适用于日常作业、考试练习和大型考试阅卷等场景。
对于从事了计算机行业N年的李可佳来说,已有100多人的研发团队,“分分钟可以搞定。”
此话一出,第一版用了3-4个月的时间。把一沓试卷放进扫描仪,准确率80%。
这意味着什么呢?准确率是极低的。
教育产品不像消费类产品,有一些失误是不太要紧的。但教育产品,一点失误,意味着整批数据不准确,要核实具体的错误点在哪里,才能作用于教学,才能开展后续的教学工作。
“此时是感觉到受挫的。”李可佳说。
解决教育行业的“准确性”问题,需要团队突破互联网已有的一些“基因”。第一,必须要采集到足够多的场景,才能让系统更加的强大;第二,学校是“不可逆”的场景,没有学校允许不成熟产品进校试验。
狠下心来,从2014年开始,李可佳带着团队入驻学校。
争分夺秒的“人工”搜集数据,其实这看起来是比较“笨”的方式,但在前期是“最合适”的方式。
在普通的批改流程中,老师会将批改好的试卷发放给学生,试卷从老师手中批改,到发放到学生手中,最快的时候只有约“十分钟”的时间。为了不影响原有的日常教学活动,李可佳及团队“蹲守”在学校,抢这十分钟内,拿到这批试卷进行图像采集,然后把试卷如期交到学生手上。
白天搜集数据,晚上就一道一道题目分析,再进行系统迭代。
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系统已经足够强大,缺一个“验证”的时机。
2016年4月,百校联考之际,300多所学校参加。
“这对于极课来说,就像是内部的双十一。所有的问题都会在这两天爆发,只要有一所学校出问题,产品就没通过验证。如果能扛过去,就意味产品能够快速规模化。”
78万份考卷,两天时间全部处理完,并且达到了标准考试准确率“十万分之二”的要求。
李可佳兴奋地说,这代表着,快速扩张的时候到了!
从最“笨”的产品开始,做市场扩张
从母校需要看市场需求。
面对教育改革,很多机构都会为学校、校长、老师构建出一副未来的教育蓝图,但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一旦开展,意味着学校需要重新构建硬件设施、课程体系及师资力量。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在教学改革方面首先想要解决的是,教学中一个简单而重要的环节。但每个学校都需要统一考试,都关心精准教学及升学率。
“过程性评价是未来教学精细化管控的重点之一,这是许多校长的共识。”李可佳说。
如何快速扩张,满足更多学校的需求?
“教育行业中,已有的通用渠道是一张密集的网络。每个学校周围都有很多供应商围绕,极课大数据也通过供应商,通过平台运营,来做扩张”。
但经销的过程,也是渠道商、企业相互磨合的过程。
早期的时候,通过和各地学校渠道商合作进公立校。大量的渠道商认为产品卖的越快越好,但企业希望学校对产品真正的认识起来,并能够有常态化的应用。
李可佳认为,常态化的标准是单学科在该年级,每周能够达到三次有规模性的数据采集。目前极课大数据的产品包括了初高中的9个科目,涵盖的应用场景包括联考、会考、月考、周练、教辅和作业等。
据介绍,目前极课大数据系统已经在1800多所中小学得到常态化应用。
但常态化地落地,在前期并没有借助“免费”策略,李可佳说。
虽然免费是大多数公司采取的推广方式。但实际上,免费的产品在学校容易被边缘化,老师使用频次并不高。面对大规模考试,用户和数据大规模爆发,系统出现不稳定的概率会很大。
李可佳透露,2017年公司B端的营收将超过5000万,目前已经实现盈利。
对学校提供的产品收费内容包括软硬件费用、学科的技术服务费和日常维护服务费。
“对于学校来说,数据是自有资产。对于企业来说,数据是未来很重要的资源。一旦学校使用并形成习惯后,数据从老师的电脑转移到系统,一方面,完成了教学数据的采集,另一方面,产生的数据报告也会反哺给老师。
未来:从B端到C端
拿到1亿元的投资之后,极课大数据要做的也是“进更多学校,产生更多使用数据”。但李可佳认为,要占领更多的“优秀学校”,因为优秀学校的数据对于行业有标杆性作用。
李可佳说,极课大数据是’双利润池’的企业,进校并不会成为公司利润最大的部分。极课的未来在家庭端,给每个家庭提供更好的自主学习的个性化服务。
这样的判断源于对互联网的思考,教育不像互联网产业,并不是及时性地反应需求。
互联网的用户周期长,但学生的“生命周期”比较短,通常只有三年,而老师的生命周期相对较长,老师对未来家庭端消费的影响足够大。
如果能为老师做好服务,从理论上讲,C端的获课成本将会趋向“零”。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短期内,极课大数据将下沉市场区域,以江浙沪为主,拓展新省份,各地建设办事处,区域协同、建立极课服务网络;此外,极课大数据已在北京组建40人的大数据中心团队,未来将围绕极课EI打造超级教师,让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多知网 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