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网9月27日消息,2017年是中高考改革的关键年,而随着国家宏观政策促进管办评分离,教育评价机构也随之从市场中细分出来。
那么,如何做好公立校的教育测评产品研发与教育评价服务?学情分析数据会给教育培训提供哪些新的商机?未来的教育评价会走向何方?
在多知网举办的第十三期Open Talk分享活动中,慕华尚测CEO刘颖以“办学与评价机构分离,教育评测市场距离风口还远吗?”为题,分享了她的观点。
以下为演讲内容,经多知网编辑整理:
今天的话题与我的工作相关,我是做教育评价的,刚好中高考改革就是一个评价的改革,我想这也是多知网把我安排在第一个分享的原因。
我的话题关键词是“评价”,中高考改革到底为教育评价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而随着评价的改革,培训机构又有怎样的业务、机会还有挑战?
我今天想三个角度分享。
中高考改革引发了学生评价机制的哪些变化?
先谈一谈大家最关心的高考的改革,来看看新的改革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北京2017年开始入学的学生会进入到新高考,而何谓新高考呢?
首先,所有的学生会参加我们所熟知的高考,这个高考就三门,语数外,大部分为全国统一命题。大家也知道3+3,还有的6门学科或者是浙江的7门学科,学生需要从6门或者7门里面选择3科来作为其学业水平测试的结果,记录到高考成绩中。
大家都听到,新高考是“两依据一参考”。那参考什么呢?
它最大的变化是加入了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档案式的评价,要求学校在学生学业生涯中去记录学生的素质成长和发展。
最后,我们的新高考其实这几年里已经在放大高校自主选才的权利。以前太多高校抱怨只能招分,不能招生,只能看分数,不能招人,而这些年,我们国家逐渐地有在高校的选拔当中放大高校的权利,
大家熟悉现如今的高考是越来越容易,因此它“选优”的功能便越来越弱化,劣汰的功能是越来越提升的。这导致很多顶尖的高校没有办法以高考成绩作为选择人才的依据。
而结合浙江、上海、江苏、山东的试点情况,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未来高校尤其是顶尖高校的自主选才的趋势是很明确的。
因为3+3,学生在高一就要面临分班选课,要选加什么3。
对于未来的测评改革,也将有三个变化。
其一,分班测试。这将在高一,或高二开学初进行,我还想跟大家强调一点,未来的语数外的高考虽然还是语数外,但明年年初高中的新课标会颁布强调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科就是学科素养。
未来的高考可能就会慢慢渗透,现在国家定的100分有30分会考素养,素养的考试跟以前的考试有什么不一样?它侧重于能力,侧重于应用。它会考你如何用手机测出高铁的时速,这个题目无所谓你用力学的原理,光学的原理,只要你用物理学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就好。
其二,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会开始进入到初、高中阶段的每个学校,我们会通过记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点点滴滴来作为学生进一步升学的档案依据,高校招生的时候会看综合素质评价里面这个学生所有的点滴信息。
这有点像国外高考的申请材料,比如介绍信。
其三,高校的自主选拔或者叫综合评价。综合素质评价跟高校的综合评价是两回事,综合评价是指631,高校可以自己选拔人才。
在以上的三个变革中,第一个可能会出现的比较大的评价变革,我们在高一就要给学生进行分类、分班的测试评价。从我们在浙江的研究来看,每一个高校,比如说清华把它所有的专门分了16大类,每一大类他要求学生所提供的+3的部分是不一样,比如土木工程类要求你提供物理+化学+生物,哲学类要提供历史、历史和政治。
我们认为学生在高一或者在初二阶段,就会通过需要进行专业兴趣跟学科特长,或者学科潜质的测试。专业兴趣是为了帮他确定未来大学的一个专业方向,学科特长是为了明确他的学科优势,最终我们通过匹配,可以给出不同学生,建议他所选的+3的组合。
关于第二个评价,也就是综合素质评价,国家规定综合素质评价必须围绕学业、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修养、社会实践来展开,这也为做教育信息化的机构提供了很好的刚性诉求。
几乎所有的学校,所有的教育局都会采购综合素质评价的软件平台或者工具,但是所有踏过这条业务线的公司或者是企业,都感受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坑,因为没有一个学校很清楚综合素质评价到底该怎么评,该怎么记录。
综合素质评价目前要从商业赛道来说绝对是刚需的,而且是一个新兴的赛道,但是现在里面的商家普遍吐槽的是,每一家学校的需求都不一样。每一个社会实践如何量化,如何给分,都没有办法定论。
可以说,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很受关注的点,但是大家做起来都很累。
我重点要介绍的是第三个,顶尖高校要放开他自主选才的权利。
这些年慕华尚测帮很多的高校做自主招生的评价体系和评价内容的设计,我们总结了一下未来高校选才可能会关注到的“EDMA”四个方面。
E指的是Evidence,即学生现在的学业状况。
清华北大他们在自主选才的时候会加考学科测试,这个学科测试要难过高考,他要看他在这个学科方面未来发展的潜质是否足够好。
D指的是Development,学生发展所需要的潜能。
比如说高校比较关注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因为逻辑思维能力中国学生普遍非常好,他们会关注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快速学习这样的能力。
第三个方面是Motivation,动机。
现在学校抱怨比较多的是,学校招了一批号称要学工科的孩子,但等学生上到实验机床的时候一头雾水,对工程根本没有兴趣。因此,现在高校会关注学生的动机。
最后一个是Adaption,学生对环境的适应。
我们看到过一组数据,大概有十几万的测试量,最后这组数据特别的让人不可思议。大家知道,我们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中,相较于一流大学,普通大学的学生心理更健康,而且这个差异非常显著,差距越来越大。这是顶尖大学很头疼的问题。
因此现在学校一定要考察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素质水平,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心理承受力,情绪调控力,这都是大学非常关注的点。
公立体制内,教育评价的机会
国家在2014年颁布了一个很重要的文件,叫管办评分离,未来我们中国的教育要想做好,必须把教育的管理机构、办学机构和评价机构分开。
实际上,分开以后的政策红利为第三方评价带来了很大的机会,这几年也的确涌现出一大批专门做第三方评价服务的机构。
那么,第三方评价给体制内做什么服务呢?
第一,综合素质评价,这个更多是做平台为主。
第二,做教育质量监测/教育质量综合评价。
国家为了提升我们中国教育质量专门成立的督导办,国家每年投入3000万委托北师大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做全国的教育质量的监测,各地也纷纷成立自己的质量监测机构。但是教育质量监测各地缺乏人才,故此,很多第三方机构开始介入来提供这样的监测服务。
也有做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机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主要是基于我们立德树人的全人培养目标,要求我们教育部门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业,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个评价现在也开始在全国30个实验区推开,很多第三方机构在介入这样的服务。
第三,教师评价,这也是现在在公立体制内非常有刚需的点。
我们怎么样评价一个老师是好老师?教师有没有职业倦怠?这都是教育局或者学校非常关注的一个点。所以很多的机构开始着手帮公立体制内的学校或教育局做教师的评价。
第四个也是这两年特别火的,离评价稍微有点远,但凡做评价业务的朋友都了解,我们的学校之间直接比是不公平的,毕竟有生源好的学校,有生源差一点的学校,把生源差的学校和好学校比成绩是不公平的。而为了更好地评价学校本身的水平,现在在公立体制内有一个概念叫增值测,增值测评的不是学生,评的是学校。
我们把两所学校在学生入学的时候先做一个评测,等过一段时间再做一个评测,我们对比哪一类学校他们给学生带来的增值提升的更多,这个学校的价值就更大,不是说这个学校生源好就好,现在对学校的评价由原来单纯看学生的一本率色,转为他的进校和出校差距的增值空间。
第五是校间联考/模考。
新高考以后,不仅家长慌,老师慌,学校也慌,他们不知道我们一个名校在这个改革下会不会被人弯道超车,很多名校之间发起了联考,看看学生水平到底在名校中间处在什么样的位置。
最后是学生的选科评价。
高一选科,帮助他选学科的测评,这个测评和选课走班这样的系统捆绑在一起。
综合来看,有一点我们是感知到的,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成为了一种趋势,不管是增值的评价,还是发展性评价,还是教育质量监测,其实都在给公立体制内所有的老师、所有的学校洗一个脑,我们以前是拍脑袋来看教学,现在是通过数据来驱动你的教学改革。
评价改革背景下,教培业的三个赛道将成为新的机遇点
个性化的教学时代,包括互联网的教育时代,评价成为体制外教育的一个基础。
任何一个学生未来一定是通过评价,通过体检,通过化验,诊断清楚他的问题,后面所有的这些都是在看病。
任何一个学生通过学业评价,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推动个性化的教学,数据都可以给他匹配老师,匹配练习的试题,匹配学习的路径,匹配解决方案,后面有大量的互联网的公司,其实是在学业评价之后我们可以对接大量的服务。
学业评价在整个互联网教育,它是一个咽喉地带,它成为了所有教学的一个基础。
刚才我说到评价改革可能最大地对校外培训机构产生以上变化,但我们的家长会拿着这样的成绩单跑到培训机构说,我看不懂,这是目前我们看到比较多的情况。
评价机构的报告往往比较专业,平均分,标准差,标准分,这些都是家长看不懂的,老师也没有时间解答。那么家长一定会求助到培训机构,所以已经有培训机构开始在做报告解读的服务,帮家长解读老师提供的报告,并且通过这个报告解读来形成孩子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也就是他自己的专属培训计划。
同时,也有很多培训机构已经引入了第三方评价的平台,先测,测完出报告,给你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第二个很重要的培训机构的赛道是做生涯规划测评和生涯指导。
大家从高考卷填报这个业务端可以看到巨大的蛋糕这两年突然凸显出来,家长有意愿花10万块咨询费,专门去咨询我的孩子该填报哪个大学的哪个专业,在十几年前这是不可能的。
现在的家长对于花钱给学生做志愿填报的咨询已经非常接受,这个消费习惯我们看到已经养成了,所以今年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自打新高考、新中考出台以后,社会上涌现了一大波做生涯规划的公司,他们专门给学生提供生涯的测评,生涯的辅导,志愿填报的咨询,选学科的咨询,这种指导非常有价值。
今天90所高校的自主招生,几乎同一时间在考,没有人告诉学生,你应该去参加交大的自招还是参加清华的自招,有些人去北大清华没成,稍微低一点他完全可以通过。
这些都是我举的例子,生涯规划、学业规划会成为很重要的赛道。
第三是自主招生的培训和培优,包括体制内现在都引入大量的机构做学生的自主招生或者竞赛的培优。
第四条是基于能力的培训和课外教,尤其是STEM,包括公立体制内的小学大量引进STEM的培训。
我们会看到很多数据证明,STEM教育对学生的素质提升一定有帮助,而且一定要从小学段,我们发现从高中段已经有点晚,从小学段就应该培养。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我们还有一个机会是艺术类培训。好像听说中考艺术会纳入到新中考的改革当中来,目前来说艺术类的培训会成为一个新的热点,因为它已经被中考所承认分数,这也是很大的机会。
我先分享这些,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