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网8月23日消息,今日,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高等教育司、科学技术司共同指导,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协同北京大学和创新工场联合主办的2018中国高校学生人工智能训练营结业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
据介绍,该训练营是“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2018年的实施项目之一,吸引了全国600多所高校近7000名中国学生报名,最终录取了来自85所国内外高校的300名学生,参加为期五周的“理论知识+项目实践”的培训课程。学生分组完成了15个实践课题,其中既包括机械臂3d视觉系统,3d人体骨架电检测,也包括AI自动作词作曲,AI电影推荐等。
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执行院长王咏刚表示,目前中国的AI产业呈现出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方面蓬勃发展,处于一个迅猛的上升期;另一方面,AI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明显的结构不均衡。
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徐永吉表示,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要在五年内培养至少500位AI教师、5000位AI学生,学员们要培养“人工智能+X”的学习思维和能力,加强人工智能与其他专业领域的融合。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杨晓春称,教育部作为“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的主办单位,下一步将总结首批试点的经验,完善项目方案,丰富项目内容,创新培训培养模式,将着力打造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合作平台,联合更多高校和企业,针对不同需求、分层次分领域进一步扩大培训范围,助力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高松院士提到,本次训练营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次成功实践。北京大学一直致力于探索适合中国高等AI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