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网8月7日消息,在最近结束的未来之星教育信息化CEO创业营第二期课上,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秘书长任友群,分享了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互联网+教育"企业参与优质教育服务供给的思考。任友群认为,2.0时代,教育信息化正面临新的趋势,1.0时代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企业参与度不够,2.0时代的教育信息化需要平台型大企业和互联网教育领域中小企业的共同参与。
教育改革正面临两大新趋势
教育信息化发展到2.0时代,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当下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从解决这一矛盾的角度出发,坚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是唯一出路,而这其中教育信息化将发挥革命性的影响。
其重要性,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一句话来概括: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但同时应该注意的是,教育信息化1.0的特征是“基础建设+设备配套+应用探索”,在2.0时代,需要新理念、新方式和新技术支撑下的教育信息化参与,教育改革才能够奏效。
那么,教育改革面对的新形势是怎样的?
任友群看到,目前的教育改革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体现在:
一、教育研究从经验走向科学。
去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新设了“F0701”虚拟代码,代表着教育科学研究开启“交叉融合元年”,实际上就是用多学科的方式,更多用自然科学的方式来研究教育。
以往主流的教育研究,都被视为文科。以往主流的教育研究,都被视为文科。我国大部分教育学家最初都是文科出身,特别是解放以后的教育学工作者,而现在教育研究正越来越多地利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二、教育管理开始走向教育治理。
治理是什么?任友群解释,是指多个主体共治,每个主体的责权利不完全一样。
以学校教育系统为例,治理的主体应该至少包括老师、家长、学生、教育管理者以及社会力量。主体干预教育的责权利不一样,比如,学生、家长是非常重要主体,管理者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社会力量也应该发挥作用。在这里,信息对称是各主体参与治理的重要条件。
近几年来,国家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已经基本完成,教育信息化进入应用驱动时代。这个时候,国家的教育信息化正在进入2.0时代。
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首先用户体验要非常好,不能只是将就着用;其次,数据为王,如何收集并用好数据是判断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
此外,产品服务之间需要有更多的连接,开放开环、互相能够接入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任友群表示,教育信息化在2.0时代,不再仅仅是“可做或可不做”、“可多做或可少做”的选择,也不仅仅是一个提法上的改变,而是面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在发展理念、建设方式上的一次跃升。
企业参与不够是教育信息化1.0时代的一个问题,2.0时代需要互联网领域的平台型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共同拓展
任友群用从0到5的六个层级,展示了需求侧的内容。“这张图基本上可以涵盖目前基础教育领域体制内管理者考虑的各种问题。”
0级:主要是对国家和省级教育管理部门顶层设计的需求,包括教育部建立的学生、教师、学校三大数据库,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等。
1级:学校管理。基于移动社交平台的智慧校园系统,主要对应管理服务平台产品。
2级:教研、师训及评估,录播教室+课堂教学评价系统。老师可以在系统里互相展示课程,同时可以互评,这也可以配合教育部持续多年在做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3级:教学工具,比如同步课堂平台。“如果是发达地区,同步课堂不需要考虑。如果是欠发达地区,边远教学点要有同步课堂。”
4级:微课系统+作业辅导系统+课堂学习系统,比如教学平台,包括作业辅导、课堂教学、课程导学等。
5级:个性化应用。
从0到5的排序,数字越小,越需要顶层的集成设计,数字越大,越代表可以下放自主权。
政府购买教育信息化服务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服务外包、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服务消费券/补贴优惠。
对于提供服务和产品的企业,需要参照需求侧的问题。企业首先应该确定其服务对象。在不同层级,包括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管理者、市县教育行政部门。
面向学生,企业应坚持“低成本”和“低门槛”的原则,在保证“企业自己能活下去”的基础上,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用得起、用得上和用得好。
面向学校、政府及教育部门的需求(2G),供给的产品要能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和教育数据的安全和伦理要求,供给的服务要能够有效促进教育管理和辅助教育决策等业务。
此外,任友群提到,企业也可同时向学生、学校、教育部门和政府部门用户供给资源服务,但关键是将不同用户的需求打通,提供互联互通的综合性产品。
在教育信息化的供给端,任友群观察发现,“实际上,参与教育信息化的企业团队经常缺少一位对体制内基础教育比较懂的人。”
目前,很多做教育信息化的年轻CEO,会存在一种“惰性”——“我们会以为自己从小是受过基础教育的,或者自己的孩子正在读书,所以自己就是懂教育的。我们面临的悖论是,一方面真正能够把中国基础教育研究透的人并不多;另一方面谁都能对教育说三道四,谁都能自以为很懂中国基础教育。”
很多产品和服务是在技术层面钻得很深,但实际上不一定是一线老师所需要的。实际上,中小学的变化很大,“我们自己多年前曾经读过的中小学跟现在的中小学已经不一样了。”
建议企业团队聘请或组建教育信息化专家顾问团队,比如刚退休的教育工作者、优秀的教研员和教师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企业寻找的体制内专家或教育工作者要有积极面对教育信息化变革的态度,不能因循守旧。此外企业和他们之间的合作需要把握好度。
“教育信息化1.0时代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企业对于教育信息化参与度不够”,任友群表示,实际上,教育信息化完全离不开企业的参与,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三方合力。
以地市级江西上饶为例,上饶市常住人口660多万,户籍人口780多万,上饶所有的公办中小学以非常低的成本全部用上了腾讯智慧校园系统,使得通过一张图便能看懂上饶整个基础教育。
全市基本所有中小学学生及学生家长(或监护人)都统计在系统内,平均班额等数据一目了然。“像腾讯这样的平台,强调的是连接一切。中小企业和刚刚起步的企业,建议可以与大平台对接。”
从目前企业的发展格局来看,任友群认为,大企业有多板块支撑起其盈利模式,在教育板块,前期即使不盈利,企业也足以支撑。而中小企业基本上是以单一的服务领域为主,在几大互联网企业已经鼎足而立的大格局下,中小企业失去了这方面的战略机遇,很难不顾现有平台再去另起炉灶。
2016年以来,教育信息化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我国最强大的几家互联网企业都开始关注体制内的基础教育,这些巨头一旦出手,布局的力度和速度非中小企业可以比拟。任友群建议,中小企业可以“跟在大平台后面,一起开拓”,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考虑各种不同的需求怎样打通,使自己成为环中独特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