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这一切是徒劳的。这种做法到最后几乎都会进入一个死局,就是老师们几乎不会接受已经做好的标准化课件和教案,因为他们会认为自己的理解比那要深刻得多,或者自己应该在教学的时候结合自己的风格来设计课件内容。

教育产品标准化,到底是概念还是出路?

2015-10-28 09:29:50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杜昶旭  

  教育和培训这个行业,本质上和咨询行业一样,有如下的三个特征:

  靠服务卖钱;

  规模经济性差;

  标准化程度低。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教育培训行业,就是一个人力密集型的行业,小规模的公司靠服务质量可以活得很爽,一旦规模扩大,利润就会不断降低,直到亏损。大家几乎都知道,要想解决规模经济性问题,标准化是唯一的出路,于是,传统教育培训企业开始组织老师们做“教研”,搞出一堆所谓的“标准化课件”或者“标准化教案”,试图以此来实现标准化服务,并且降低老师的培养成本。但是事实证明,这一切是徒劳的。这种做法到最后几乎都会进入一个死局,就是老师们几乎不会接受已经做好的标准化课件和教案,因为他们会认为自己的理解比那要深刻得多,或者自己应该在教学的时候结合自己的风格来设计课件内容。

  教育产品到底如何进行标准化?这个问题我自己在做朗播网的过程中也思考了无比多次,虽然我不确定我想的一定是对的,但至少在创业实践中,我们已经反复验证了其中的一些结论。我把标准化分成了三种不同的类型。

   需求标准化

  需求标准化是指用户对产品产生需求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标准化过程,这应该是所有做产品的人最希望看到的结果。如果用户从需求层面就已经有了标准化模型,那么规模化就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了。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能做到需求标准化的,这和行业本身的发展有关。所以我总说,需求标准化是建立在产业标准化基础之上的,而产业标准化是一个行业发展若干年才能形成的。我们可以看一下汽车行业,从汽车产生到今天,已经有接近 200 年的历史,而在这段时间里,汽车行业本身已经被模块化和标准化得非常好,所以,当用户在涉及到跟汽车相关的各种需求时,几乎都是标准化的。在互联网时代,需求标准化带来的是我们可以为用户提供标准化的搜索产品,比如汽车之家,以及标准化的服务,比如 O2O 洗车。类似的需求标准化的行业还有机票,酒店,所以才会产生昨天刚刚合并的携程和去哪儿这种中间页模式。很显然,教育行业并没有实现标准化,甚至很多方面距离产业标准化还很远。在行业中,可能只有 K12 的行业标准化是走得最快的,因为教育部门一直努力地在做这个事情,所以,中小学的家教 O2O 没准儿是最可能实现的一个需求标准化产品。

   行为标准化

  行为标准化主要是针对服务提供者来说的。如果服务行业的人能够实现行为标准化,那就意味着服务提供者的培养成本可控,那么,我们就可以大规模地培养从业人员,当然,这样培养的从业人员也会有水平差异,但是至少在通用规范上会是一致的。行为标准化比较典型的行业是医疗行业,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医学体系下的医生都有一致的诊疗行为规范,而他们的个体差异,大多数是体现在问题决策和判断上。在行为标准化模型下,医生也会有创新,但这一定是一种精英行为,他们会提出新的治疗方法或者规范,实际上是对过去方法的迭代。而教育行业显然是还不能达到行为标准化的程度的,因为教学过程对老师的依赖过重,不像现代医学体系中,诊疗系统和治疗系统已经可以独立于医生的决策判断过程存在,所以,给老师做“标准化课件”这件事儿没有用的原因就很显然了,缺乏系统支持的时候,我们是无法实现教学者的行为标准化的。

   内容标准化

  内容标准化是标准化模型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也是行业标准化发展进程中的起点。如果要把需求标准化、行为标准化和内容标准化做一个排序,需求标准化应该是标准化的“最高水平”,而内容标准化则应该是前两者的基础。教育行业实际上在体制内已经实现了一部分内容标准化,比如中小学的教材,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等等,都是内容标准化的产物。换句话说,体制内教育以教育知识点为基础,做出了知识传递的标准化模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讲的内容、重点、难点、知识结构都已经被明确下来,老师只需要根据这些内容进行课程组织就可以完成教学过程了。需要注意的是,教育管理部门并没有给老师做出“标准化课件”来,也不会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过多行为约束,因此,老师的授课过程,其实是没法进行标准化培训的。

  而在体制外的培训中,内容标准化则做得并不好,即便是行业内的引领型企业(Leading Company)也并没有在这部分做到极致。这似乎也给了创业者一些机会,可以在内容标准化上多做一些尝试。从朗播自己的角度来说,我们实际上已经用了几年时间在构建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模型,我们没有从“知识点”的角度做标准化模型,而是从“能力点”的角度进行了模型建构,这样可以避开语言学习中知识切片相互交叉的问题,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出一个英语学习者的能力状态,并结合能力状态给予相应的指导和训练。说简单点,我们希望让语言学习,尽快达到医疗行业的水平,我们想做的,是一个“语言学习的医院”。

  标准化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一个概念,但是对于真正致力于推动行业进步的人来说,它应该是一条通向彼岸的路径。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我要问老杜”,作者为朗播CEO 杜昶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