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老毕和各位就透明互动时代下教培行业如何运营品牌,做了一些浅显的探讨。
其中老毕把透明互动时代里,教培机构的品牌形容为就像裸奔一样,危机四伏。可能这种说法折腾得人不轻,很多朋友还心有余悸。那么今天我们聊一些让大家心情愉悦的,更加正能量的,这就是社交红利给我们的转型思考。
“爱一个人就让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恨一个人也让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爱一个企业,就让它进入社交网络,因为那里是天堂,恨一个企业,也让它进入社交网络,因为那里是地狱。社交网络之于企业,就是这般景象。教培机构最怕社交网络中出现不利于己方的声音,影响机构口碑,因为口碑就是生源嘛,当然更加喜欢社交网络中的赞美之音。
很多互联网企业从社交网络中拿到了社交红利,我们教培机构如何进行思维上的转型呢?
首先我们看社交红利是什么?
社交红利=信息*关系链*互动(社交红利概念援引自徐志斌先生的原书,以下为个人理解)
(1)信息:在这里信息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从早期的论坛,贴吧发帖,博客发文,到如今的发微博,玩微信,包括微活动等等,我们都能称之为信息。
(2)关系链:在社交网络里从强关系到弱关系的传递以及关系建立形成的关系链条。
(3)互动:论坛顶帖,博客互踩,文章分享,微博、微信评论,转发,点赞等,这些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互动动作。
简单描述,取得社交红利的关键就是让信息在关系链中流动起来,而我们取得的收益会是越来越多的基于强关系的信任客户。
那么社交红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
放下我执,坚决融入
我执,是一个佛家用语,颇有执迷不悟的意味。现实教培行业对于社会化网络运营有几个突出的我执:
教培行业内尤其是线下机构,很多是本地化运营,囿于对于本地生源市场的了解和熟悉,认为社交网络运营没有必要,不投入一兵一卒;
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运营人选,尤其是在一些互联网人才匮乏的二三线城市,招聘不到位就不去运营;或因为之前运营失败,没有产生所谓效益就轻易放弃;
更多的情形是找一个人临时做,没有指导或相应培训,更有甚者找人兼职去做。没有科学的运营目标,更谈不上专业的运营策略。
个人来看,没有不好的平台,只有不好的运营。
作为机构管理者,应该秉承高瞻远瞩的眼光,从顶层重视社交网络运营,人无我有,人有我专,人专我优,提升社交网络运营水平。用户在哪里,我们就出现在哪里,紧贴用户市场。从策略上,客观分配市场推广成本,合理考评运营人员,制定阶段运营目标,坚决融入,多向行业内以及行业外人士取经,学习先进经验,长期坚持,必产生合理回报。
开放包容,勇接地气
账号互联互通下,我们现在面临的是用户单一账户登录多个网站或应用,便捷了客户的繁琐注册动作及跨平台登录。直接产生的结果便是用户很快就会抛弃没有开放的网站,把账户是否互联互通变成一种选择网站或应用的使用门槛。好比今天您打算请老毕吃饭,您已经习惯随身带少量现金,用信用卡。但当您发现埋单时饭店不能刷卡,会非常恼火,顶多在这吃上一次,因为给您带来了不爽和尴尬,而这种情形和线上用户感受是一样的。
可能大家看到这里,会提出疑问,我们作为一个培训机构,用户体量很小,开放账户登录及注册,对我们的影响真的那么大么?我举个例子,现如今移动互联网非常火爆,很多朋友会发现登录不同APP应用时,会在用户中发现有不少熟人,这让您感觉很亲切,也会因为有熟人在而在此驻扎,同类应用也就不再关注了。我们在教培机构运营时在线下经常做一些异业合作,比如成人语培机构和银行、美容机构、健身机构等等,深度合作时,我们会互认客户,相互打折。仔细想想看,这何尝不是线上账户互通的线下版本呢?而基于线上热门应用如QQ、微博、豆瓣等的账户开放和基于本地化商户会员平台的账户开放,将会是教培行业的发展方向。
把玩文案,严控输出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叫做《网络运营总监的新人选—传统媒体主编》,初读有些戏谑,细品确实如此。君不见社交网络当道的今日,取得社交红利的机构都是语言的巨人,同时也是行动的巨人。高度推广执行力的前提是良好的文案积淀。文案物料不是一般理解上的华丽丽,而是要直指人心。过去我们在做教培机构竞价广告创意时要做AB对比试验,不停的更换创意,微调,轮替优选,是为了吸引客户,提高广告的点击率。现在我们做文案依旧应如此。成功的文案是相似的,不成功的文案各有各的问题。情感,利益,好热闹,廉价爱心,爱便宜,好炫耀等等,这些都是文案工作者需要摸透的人性心理,而这些恰巧是传统媒体朋友的擅长点。
文案输出要严苛把控,我们在线下运营时审核每一个阶段的招生海报,户外广告,不也是一张一张看过来的么?为毛到了更加依赖文案致胜的社会网络运营时代,反而放松了我们对于文案输出的苛责?文字如何描述,身份表述是否得当,客户阅读感受会是什么样, 阅读后的动作会怎样,你作为机构代表,看了自己的文案都不感冒,都不会报名参加活动,甚至报名课程,凭什么期许愈加理智的客户如何如何呢?这不是孔雀开屏自作多情么?
就地转化,规划回流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现在的生活,那就是碎片化。碎片化的时间,用碎片化来对待。打碎用户必须回流到官方网站的想法,那不现实。先不说现在我们用PC的时间越来越少,单纯从客户感受来说,就不科学。谁也不想看篇文章还得跑到官网上,参加个活动还得注册来,注册去。能让用户在当前平台转化,就不要跳转到官方网站,能够在当前页面转化,就在当前页转化。努力缩短转化链条,记住,多一次跳转,就多一次损耗。夜长梦多的事情见得还少么?做转化页面时,设置一些自然的回流页面,如平台首页或官方网站首页等等,用来沉淀用户,以便后期做阶段性的转化。
关于用户转化,我想再唠叨一句,很多教培机构现在仍在使用大量外呼团队来做约访工作,但现实情况是智能手机大量普及,客户不希望被干扰,进入了免打扰时代。因此如何解决约访率持续走低的囧况,是各个机构头疼的事情。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有考虑过用社交网络配合数据挖掘,做后续线上精准邀约么?我们需要的是意愿到访,而非强迫OR诱惑到访。约访一定要拿到客户的电话号码么?一定是用电话么?
专一精深,超赞服务
教培行业自2012年起,面临极大困难。尤其是线下机构,除了应对本地市场竞争,还要防范来自线上培训的威胁。
自身运营成本高企,客户获取成本更是持续提升。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围绕提高单客户消费额来规划产品线,打造精品产品,集中优势兵力,专一做透。更需要提供超赞服务,提振机构良好口碑。用微信来做贴心服务,用微博来做热点传播。黄太吉用美女老板娘送餐来招揽客户,我们就不能用帅哥靓妹来上门报课?换一种玩法,不可以么?
打好地基,长远规划
官方网站、专题页、SEO、良好用户体验,学员系统,会员系统,校区周边标志指示,城市核心地标广告,本地独家异业合作,这些都已成为一些教培行业机构运营的标准动作,甚至可以说是基础动作。而做好基础运营建设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做长远打算。对于社交网络的理解,对于社交红利的觊觎,将作为长期推广策略继续下去,深耕细作时代已经来临。我们有理由相信微博,微信不会是社交网络的终点,更贴合用户需求的社交产品会迅速迭代,而谁能走在社交网络的运营前沿,将决定了未来的座次。
抓大放小,用户为王
很多互联网企业在获得资本投资之前,只做一件事。就是跑马圈地,做大用户群体。而常用手段,就是免费。前一段时间赚尽眼球的100教育,也是以免费为切入点,用放开雅思强化班收费的方式来收割客户。且不论能否成功,这种运作思路是否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呢?
举例来讲,成人语培行业中某些机构中教资源较为丰富,能否组织课程,进行免费DEMO,而把外教课程设为后续衔接收费课程?我们运营用的场地在非高峰时段能否向异业机构敞开活动,而活动主题交由学员选择?甚至我们付出少量花费,聘用拥有职业技能的名师授课,来吸引准目标客户来访中心?
抓大放小,让小利,赚大客户。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多元文化,兼容并包的今日中国,我们身为教培行业的一份子,更需放下身段,开放自己,努力提升业务水平,服务客户,才能赢得社会对行业的尊重和信任。我们才能迎来教培行业发展的春天,而这一切,基于我们能够做出更多的转型思考,并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