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底,原属于新东方的20多位知名培训教师在微博上宣布集体出走,落户的新东家则是今年2月份刚上线的智课网。同“巨头”级别的新东方相比,智课网所属的创新伙伴是家去年刚成立的创业公司,主要是用线上的方式切入英语培训行业的出国留学业务,而这也可以说是侧重点在线下的新东方最赚钱的一块业务。
同去年相比,在线教育的创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是传统的线下机构正在寻找“破局”之道,来自互联网的大咖们也在或明或暗地占自己想要的坑,对创业公司来说,在线教育已经变成了很难出头的红海。
和创业公司常见的“单点切入”的打法不同,智课网所在的创新伙伴更愿意将自己的产品描述为“生态系统”,在他们的CEO 韦晓亮看来,这也正是自己参与在线教育优势:线下培训机构日益粗糙的教学服务和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空间给自己留下了创新的机会,而通过相应的布局,比如产品上现在已有的极智批改网和智课网、终端上PC和移动的结合、未来在O2O 的机会、甚至是教育在可穿戴设备上的可能性……关于教育的现在和未来式,韦晓亮的设想有很多。
在创业之前,韦晓亮在新东方待过9年,最后甚至到高管级别。这也成为了这次采访的契机:在一个线下培训机构从业多年的人眼里,在线教育会是什么样?而新形式的教育又如何处理和老师、学生的关系?以及在未来,线上线下的教育会如何融合?
产品:教育的个性化与标准化
韦晓亮所说的生态系统,指的是“学+习+反馈”的学习过程,落地到产品上,就形成了创新伙伴旗下智课网和极智批改网的搭配:智课网上的在线课程用来学;极智批改网(以下简称批改网)让学生提交练习结果;反馈则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批改网上分布在各国的外教用作文和口语批改的形式给学生练习反馈,一个则指的是智课网上的智能学习计划,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练习效果的跟踪,来相应地给出课程计划的调整建议。
在这个过程中,批改网满足的是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传统的培训机构里,如果不是高价的一对一服务,学生很难享受到完整的口语和作文批改服务,因为需要占用相当多的教师资源;但对需要准备考试的学生来说,这又的确是块刚需。
批改网的做法是将批改的需求众包给平台签约的老师,再开发出一套标准化的修改流程和线上工具来提高老师的效率,这样一来,批改对老师来说就成为一件碎片时间可以完成的事情;而对学生端则采取每个单词0.3元的标准收费。上线十个月来,据韦晓亮对创业邦记者透露,批改网目前每天的批改量在400单左右,而整体平均下来每位学生的消费额则在300元—400元之间。
和批改网不同的是,智课网采取的是用标准化的方式来输出内容。在线教育领域里经常听到直播和录播的优劣之争,韦晓亮团队选择的则是录播课程+直播服务的呈现方式,这就意味着,在智课网的课堂上,没有师生互动、课堂氛围这些让场景更真实的东西,韦晓亮想通过尝试牺牲这种真实感来保证课程内容的质量:课程进度更加可控、教师的精力不会被轻易分散、并且更方便师生双方自主安排录制和上课时间。
为了避免成为线下课堂的“照搬线上版”,韦晓亮特意强调了智课网上的“切片化”概念:所谓的切片有点像老师的教案,整个课程内容按照知识点切分成提纲,而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就可以按照提纲目录选择适合自己的重点。这样的好处是同一门课程就可以照顾到不同程度、不同学习节奏的学生。
而录播省掉的部分,韦晓亮则用直播的在线答疑和逐题讲解来解决,在备考的后期,智课网会逐渐安排给学生相应的习题讲解和在线答疑课程,来解决线上的互动缺失的问题。
相较于线下教育,在线教育还有个问题是缺乏了真实环境的监督之后,个人很容易懈怠。韦晓亮对此的回答是:“那听课的时候你要走神,我也没办法”,在韦晓亮看来,线下难以解决的问题放到线上依旧难以解决,而他认为自己能做的,就是让产品多些黏性、多些便利,来提高课程的完成率。
关系:解放教师的体力
目前在智课网上一共有39名授课老师,智课网和这些教师都签订了排他协议,这也就意味着,这些老师在线上的课程,只能出现在智课网上。
韦晓亮认为,智课网对这些老师能够构成吸引力的主要有两点:认同感和利益。
认同感这事或许和创业的动机有关。在韦晓亮在新东方当老师时,他一度认为这是一份比较low 的工作:重复性的授课让自己变成了体力劳动者;行业中充斥着速成的“名师”也很难形成促进教学研发的氛围。智课网采取录播课程的形式还有个目的是想把教师从重复性的教学行为中解放出来,对一个在线上开课的老师来说,前期的课程设计+一个周期的拍摄完成之后,一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就基本完成了,再加上留学考试政策的相对稳定,在线的方式可以说能够很好地解放他们的生产力。
利益则和智课网的分成方式有关。同线下的培训机构相比,智课网和签约教师的利益关系更加紧密:从表面来看,双方只是按照课程的成交额进行分成,但实际上,一个老师录制的内容可以搭配到不同的课程和套餐里,而这名老师享受的是所有成交额的分成。
线下的培训机构经常要面对名师出走的问题,同其他“凭经验说话”的行业相似,教育行业里的名师对学生有着很强的说服力。而对这些老师来说,形成一定名气之后,出走单干无论是从自由度、还是收入来看,都是更好的选择;但对培训机构来说,名师出走通常意味着不小的损失。
但目前来看,智课网和这些老师还尚未形成利益层面的竞争关系:双方签订的只是线上的排他协议,而名师创业通常在线下,以小班教学的方式进行,线上的机构对他们来说,一方面能够增加收入, 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加名气,导流到自己的线下课程。
这也和智课网对自己的定位有关:韦晓亮心中的对手是线下培训机构里20人以上的大班业务,通过提供更加精细化的课程和服务,来吸引线下的老师和学生;而真正个性化、一对一的课程,则依靠线下的培训机构去完成。这也是韦晓亮所理解的在线教育的本质,把能够线上的东西挪到线上,而本该线下的东西继续依靠线下,“教育的未来一定是O2O,不过是online with offline”,在韦晓亮看来,通过线上线下无缝地融合,让从业者和消费者都具有更多的选项,才是在线教育现在的意义。
未来:多元化的想象空间
在采访的时候,韦晓亮告诉我他已经玩了一个月零十天的2048,每天一小时,他觉得自己从里面找到了教育产品在移动端的灵感。
其实在去年,批改网上线不久之后就推出了自己的移动端。同许多从PC 到移动端的产品一样,移动端的批改网也只是自己PC 端的屏幕缩小版。据韦晓亮透露,那款移动端产品甚至一共只有几千名的用户量。
而2048让韦晓亮对自己的移动端产品重新充满信心,在这款风靡地铁公交里的小游戏中,韦晓亮收获的关键词有碎片化、游戏机制和成就感。
碎片化指的是学习内容的碎片化,韦晓亮体会到在手机端,很少有人能够保持长时间的关注,而智课网已经被切片化的课程内容其实很适合做碎片化:一两分钟的闲散时间学习一个知识点,再通过游戏化的设置和积分等功能设计让学习变得好玩。对许多学生来说,应试教育都是一种反人性的存在,但通过这些设计,韦晓亮想尝试用顺应人性的形式去做教育:在看似轻松好玩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而载体则从游戏变成了学习内容。
而如何让用户获得更多的成就感?积分和过关的奖励之外,韦晓亮还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移动产品到最后玩的其实是连接。所以他还在考虑在移动端和PC 端加入社交因素,比如共同做题、寻找备考同伴,或者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社交,韦晓亮想做的其实是学习关系的向线上迁移。
如果说现在还没有社交功能和正式的移动端让创新伙伴的步骤显得略慢的话,韦晓亮还告诉我了一件听起来很赶得上潮流的事情:在创新伙伴200人左右的团队里,有一组成员专门负责研究可穿戴设备。据他透露,目前硬件已经基本成行,打算在今年年底上线,但他拒绝描述产品的具体形态,只是称之能够“全方位突破教育的维度”,聊到这的时候,韦晓亮带有谨慎的自信又出现了:“万一做不出来,我就成吹牛了;万一别人看到先做出来,我不就傻逼了。所以我只会让你最终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