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优则“C”。

优必选科技:有魅力的教育产品设计 = 技术 x 情感x艺术

2023-09-25 10:30:10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王轶丹  

  来源|多知网

  整理|冯玮

  摄|张蔚斐

  近期,优必选科技已完成港股上市聆讯的前置要求,下半年可能在港交所上市。

  优必选科技的招股书显示,于2020财年、2021财年、2022财年、2022年首四个月以及2023年首四个月,优必选科技营业收入分别达7.4亿元、8.17亿元、10.08亿元、1.02亿元以及1.31亿元,2022财年相较于2021财年同比增长23.4%,2023年首四个月相较于2022年首四个月同比增长28.5%,报告期内营业收入的增长正不断加速。

  优必选科技从2016年开始进入人工智能教育领域,依靠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全栈式技术积累,推出了多款教育机器人、AI教学套件以及人工智能教育解决方案。

  在多知于上周刚刚结束的Open Talk交流现场,优必选科技教育产品负责人王轶丹总结,经过六、七年的迭代,优必选人工智能教育而今步入到了3.0阶段——从销售硬件产品,到销售解决方案,到现在构建了RaaS(Robot as a Service,机器人即服务)模式,即可以提供“平台+软件+硬件+课程+服务”整体的解决方案。

  同时,优必选已完成了三个体系的设计:服务体系、产品及内容体系、平台支撑体系。以RaaS模式为基底,优必选人工智能教育也升级了产品线,正衍生出更多业务应用场景……

  

  在现场,王轶丹还分享了优必选教育机器人硬件和软件产品,以及即将面市的UGOT设计思路。

  以下为王轶丹现场分享内容,多知编辑整理。

  01

  用技术视野让科技教育过程变得流畅

  感谢多知给优必选教育一个机会展示我们的产品和分享我们这么多年来的风风雨雨。

  我的主题是“优必选教育产品的知与行”——知与行也就是我们在自我迭代、自我演进的过程中的认知、思考和实践,以及我们如何塑造科技教育产品的设计理念。

  先抛出一个小话题,开发一款有魅力的科技教育产品的关键要素是不是“技术先进”就够了?

  这个话题,缘于几年前我参加科创教育的活动,总有人问我,你在优必选做教育?有技术背景的公司做教育就一定行吗?经过几年来教育团队的努力,现在我有点底气对外说:咱们做科技教育,还行!

  

  我先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优必选教育的发展历程,一共经历了三个认知不断升级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产品主导阶段,这是绝大多数智能硬件企业自然而然迈出的第一步,就是根据自家的产品开发相应的课程内容。优必选科技开发了丰富的智能硬件产品,支持机器人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

  第二个阶段是方案主导阶段,通过前面阶段的广泛实践与总结,我们还是认识到围绕产品做内容,对课程内容的体系化和连贯性会有一些限制。

  因此我们主动切换新视角,围绕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解决方案适配产品,这时候的产品也不只是单一的智能硬件产品,而是包含了软件和平台。真正地实现了AI教育面向不同的人群和满足多样化、分层级的教学场景。优必选人工智能教育由此迎来了大发展,以“课程+教育+平台+竞赛活动+本地运营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推动面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贯通式人才培养。

  但光有方案还不能解决规模化实施落地的难题,其实AI教育传授的是这个时代新鲜的知识,最大的挑战,是先要解决老师不知道怎么教的问题。

  因此从2022年开始我们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提出了以全栈式服务为主导的战略。思考着让更广泛的区域、更多的教育从业者能够得到完善的服务,让AI教育全面普及化。通过收购运营服务子公司上海优必杰、成立面向职业教育的子品牌优智学,扩大研发团队规模等动作,全面提升服务运营能力。优必选人工智能教育团队规模超过600人,我们的产品研发团队除了教研有200多人。

  我从2017年加入优必选科技从事产品开发,亲历了优必选人工智能教育业务的健康发展过程,使我反复思考,有魅力的教育产品设计到底是要抓住什么要素?

  今天我的理念就是,设计过程除了要有技术视野,还要做到从细腻的教育视角赋能产品。

  所谓技术视野,就是了解全球技术变革后,我们希望给学校、师生提供新、奇、特的产品,支撑起新知识体系的教学应用。站在科技前沿的优必选,帮助优必选人工智能教育获取宽阔的技术视野,让我们的AI教育和机器人教育变得更加顺畅。

  教育视角包含什么?可以从我自身设计科技教育产品的理念进化过程来梳理理解:

  

  首先,在“产品即工具”的阶段,当时公司专注于打造产品的丰富性和独特性,用教具牵引内容。

  当时我们的逻辑是教具应该有什么参数特征就倒推让教研去开发这样的内容,产品的局限性制约了内容发展。

  我们在2017年提出智能机器人是学习AI的最佳载体,这句话现在也不过时,因为它确实可以做到生动而真实的反馈,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大家可以看到这些产品是我们在2017年、2018年推出的各类产品。

  

  当时优必选科技的产品线是百花齐放,当时行业内大家均是以产品为主导的阶段。

  为什么后来形成“产品即服务”的理念?这个时期正是前面介绍过的教育业务发展历程中“从产品主导”进入“方案主导”阶段。我们跟专业的教研专家团队交流学习后,发现教学内容必须要回到主导位置,教具必须要适配各种教学活动。围绕人才培育开展服务,产品必须走向标准化、平台化、数据化、开放化。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RaaS服务内涵,它是以我们的硬件产品再加上平台为技术底座,构建了包括平台、软件、硬件、课程、服务在内的“人工智能教育全栈式服务体系”。

  在强大的服务运营能力支撑下,我们拥有了规模化的业务落地场景,进而产品研发团队对AI课堂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我们提出了“产品即效率”的设计理念。

  我们认为从“产品即工具”到“产品即服务”,是由点到面,现在“产品即效率”是由表及里,我们在AI教育垂直赛道上不停深挖,进而更精细化地赋能老师、赋能课堂,也就是持续提升科创教育的效率。

  过往,一提到如何改进产品、提升效率,大多数产品经理的出发点是增加或者增强功能设计。我认为进入服务精细化阶段,先要做情感设计而后才是功能设计,总体而言就是洞察并迎合教学场景主体的细腻需求。

  02

  用户“心电图”

  我们曾经派产品经理进到一线教室、学校做了一份非常细致的剖析,去描绘老师的行为是什么?学生的行为是什么?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阻力?

  

  我们做了这样一张表,这张表很像心电图,我叫它“产品用户体验情绪表”。

  大家可以看到,优必选科技的产品经理在做调研的时候把一个45分钟的课分成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会做细致的分析和记录。比如说课前准备这个阶段,我们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发现不是每个学校都有AI实验室,甚至他的教具会放在仓库里,上课的时候才给搬过来。

  上课时,老师分发教具和学生认领的过程中也可能发生混乱。在这个过程中,教学时间会被无意义的浪费掉,而且还可能影响学生上课的注意力。

  这些都是我们真实的反馈,我们发现整个上课过程中老师的内心活动非常丰富,担忧、失望、生气、失落、焦虑包括还有开心。

  基于前面这个心电图,我们总结在老师层面的两个归纳,一是让这件事变得可操作,二是让教具变得易操作,不要搞很多零配件,以免老师上课的时候出现很多Bug。

  这时候我们一定要做高质量、低操作门槛,稳定性强的产品。

  还有化繁为简,教具产品要易收纳,易管理。比如有一些教具学生下节课还要用,学生下课来不及拆解,很多产品就是还没有来得及打散的状态。我们对这件事的洞察之一就是老师没有时间拆散,太占用时间,洞察之二是他意识到不必全部打散,按模组收纳就好了。

  我们跟信息老师有一个共情,原本信息老师只想做“科创魔法师”,却成为了在日常教学中成了“时间管理大师”。我跟团队传递了新的使命感,不间断地优化产品设计就是为了帮助老师更好的分配精力,去提升每一个环节的效率。

  

  再看另一个课堂主体——学生。经过洞察,要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要做好学生的兴趣导入,尽快营造成就感,以及帮助他们建立思路开放、活跃的氛围。

  

  通过课堂洞察,我认识到AI教育也是一门综合学科教育,传授的不应只是技术知识,如果能借着有趣的机器人教具,把跨学科的知识、艺术、品味传递给孩子,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03

  新奇特,感情与艺术

  回到最开始抛出的话题,我的感受是,“一个有魅力的教育产品设计应该是兼具技术、情感、艺术属性。技术属性反映真实世界的奇妙变化;情感真正解决用户体验问题,拉近跟用户的距离,让他觉得被尊重;艺术在于丰富情感,提升综合的品味……

  在此向各位介绍我们的新产品UGOT——多拟态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包括了技术、情感、艺术三大属性,一个套盒可以拼搭七个不同的形态,都是业界最流行的机器人,能最大程度调动师生的熟悉感和兴趣。

  首先是麦轮车。

  有四个麦轮,这个轮子跟以往其他车子的轮子不一样,它可以实现360度旋转,速度可以达到160厘米/秒,算力可以达到1T,有人会问为什么不做2T、3T,4T呢,不是人工智能吗?

  

  边缘计算这块,确实是性能越好算力度越高,但是做教具产品要考虑到性价比。我们传授的是知识,是内容,要围绕这个来展开。

  下面是工程车。

  

  工程车是在麦轮车基础之上加了机械臂,机械臂好处就是可以取放物品,可以定位,每一款模型都具备听觉、视觉模块。

  轮足机器人。

  

  轮足机器人多数时候看到都是实验室的产品,这个产品其实冲击力还是很强的,也具备仿生腿结构,至少可以模仿真实的轮腿机器人,教学领域它会引导出更丰富的思考。

  四足机器人。

  

  这是机器狗是大家常见的,有趣的是四足蜘蛛。

  

  蜘蛛本来六条腿我们为什么做四条腿呢?我曾经问同事这会不会误导学生。开发者跟我说,打造模拟仿生时我们会给大家启发,四条腿蜘蛛也可以行走,在我们的课程里会有相关分享,它跟六条腿的比起来会怎么样。

  另外还有平衡车与变形车,这个变形车就是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地形环境下它可以自动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总体归纳一下UGOT的设计特点,我们是做了模块化的设计,突破了以往条条框框,按照不同的教学功能将组件独立设计,利于组装利于拆卸。

  模块化基础之上,让零件各安其位,快速收纳不误时间,我们多走一步老师少走几步,设计之初就为每个部件留好收纳位,只为老师节约时间。

  比如我调试轮腿机器人,打开以后它上面有一个架子可以拉开,每个细节我们都有考虑尽可能把更多的授课时间还给信息技术老师。

  另外,这个产品的强算力和开放性的特点,能够支撑信息技术老师的各种跨学科课程。让课程设计丰富而有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UGOT使用了旋钮锁设计方案,拼搭的时候,你只要用手一扭就OK,把拼搭时间从学生这儿节省出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乐趣和AI知识。

  技术背后有艺术的加持,科技为艺术提供了无限可能,同时艺术为科技注入了美感和情感,二者碰撞出来的产品变得更加人性化有温度。

  围绕UGOT,教研团队目前配套了两门课程——城市奇兵和星际探索,赛事设计团队开发了崭新的赛项和互动体验,从此AI课堂不再有边界,师生们乐于探索的地方,就是AI知识传授最高效的课堂。

  04

  学而优则“C”

  我们一直想打造一款风靡全球的C端产品。

  这个产品是重新做还是基于现有的产品做做二次包装,我们的UGOT产品出来之后得到很多反馈,说很酷、很好玩,能不能买到?

  我们现在先试水海外零售市场。

  

  为什么有这样的一个想法,因为UGOT它不能定位是玩具类,对于玩具类的产品家长是不愿意花几千块钱买的。

  我们在海外目标人群是极客用户、家庭用户,所谓家庭用户就是父母有时间去带孩子,陪孩子一起来学AI机器人。

  基于此我们在海外做了一个调研,了解对我们UGOT产品感兴趣人群的年龄阶段,最喜欢居然是45岁到54岁之间,最令我们吃惊的是55岁到64岁、65岁以上的也有不少的追随者,他们当中有极客。当时拿到报告以后我们觉得这个年龄阶段既有钱又有闲,是我们要瞄准的方向。

 

  我们选择了走众筹,我们认为众筹人群是爱好生活爱好新奇特的人群,对前沿技术非常感兴趣。

  我们是9月1号启动的众筹活动,上线第40分钟达到10万美金,24小时达到25万美金,做C端产品像开盲盒一样,也许它突然就火爆了,也许它怎么推也是默默无闻。

  

  除了众筹的成绩我们收获更多的是合作邀请和信心,这个过程中我们收到了很多邮件想要跟我们进行合作,这是很好的反馈,我们也有信心可以做好这个教育产品。

  我今天的分享到这里,谢谢。

  05

  Q&A

  提问:UGOT最初设计时主要面向哪个年龄用户群体?现在中老年用户给出惊喜后,有考虑继续拓展么?

  

  王轶丹:我们最初年龄群体是主要面向小高和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希望UGOT成为他们学习AI的新一代学具,在海外众筹中发现感兴趣的还有中老年人群体后,我们觉得这条路是可以尝试的,因为这类人群有时间、有精力去投入。

  提问:我是幼儿园阶段的从业者,您讲五年级以上人群的话,那接下来会有再向下下探的可能么?

  王轶丹:我们最近在谈一个幼儿园项目。

  UGOT有一个平衡车形态,它是一个主控带两个轮子,可以有视觉、有语音识别,现在有幼儿园在找我们谈,未来可以打包成一个适合幼儿园的模型,这也需要教研的引入。

  提问:我看了咱们的产品,能不能这样理解,优必选在课程设计上第一是拼搭,第二是用编程语言实现?

  王轶丹:我们现在是弱化拼搭,更多是学AI。

  提问:请问在AI领域,教育产品接入ChatGPT等大模型这方面优必选是怎么规划的?

  王轶丹:AI业内很多公司都开始有自己的大模型了,都在构建多模态这些业务。我们这个机器人在边缘端只有1T算力,但是我们通过服务器可以将更多推理结果拿过来,赋能到机器人本身,机器人本身也支持ChatGPT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