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AI 在教育领域对学生的实际价值。

玛塔创想:从海外市场拓展至国内,标准化硬件匹配本地化内容服务

2023-09-20 17:31:26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郑晓雄  

  来源|多知网

  整理|张蔚斐

  摄|张蔚斐

  手掌大小的儿童编程机器人如何撬动千万营收?

  玛塔创想发布的第一款产品是Matatalab儿童编程启蒙机器人,面向3-9岁的儿童,采用无屏的实物编程设计,孩子在编程板上编辑简单易理解的程序指令块,就能指挥地图上的机器人做出相应动作。即编即可得,且拓展性强。

  从海外销售起步的玛塔创想抓住了低龄用户的痛点,先从海外的B端(教育端)切入,再延展至国内市场,并研发C端(家庭端)的产品。在低龄产品的基础上,玛塔创想正在拓展针对中小学生的科创教育产品,且与AI结合。

  玛塔创想(Matatalab)创始人、CEO苏荣星认为:科创教育产品和AI的结合将是新机会,这也是玛塔创想未来迭代的方向。

  截至目前,玛塔创想海外市场仍是营收大头,其编程机器人已经销售至全球80多个国家,玛塔创想课程已进入世界近15000所幼儿园、小学及教育机构。

  在多知第42期OpenTalk活动现场,玛塔创想联合创始人、COO郑晓雄分享了玛塔在海外市场的探索经验和观察,相比国外来说,低龄化编程机器人在中国做教育市场并不容易,作为创业公司,教育市场基本机会很小,所以玛塔选择先在海外积累成熟的经验,再回到中国市场。

  做全球化市场,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人群,如何满足个性化需求?针对每一种文化做不同的硬件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玛塔在产品设计上做到了低门槛、高上限、宽壁垒。

  在标准化硬件载体不变的前提下,用本地化的内容和服务,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满足不同需求。

  在AI产品线的探索中,玛塔尝试找到AI在教育领域对学生的实际价值,确保 AI 的赋能是实际上帮助到老师和学生,而不是提高了学习的门槛。

  

  以下为郑晓雄分享原文,经多知编辑整理:

  大家好,我是郑晓雄,非常感谢多知网提供的平台跟大家做一个交流分享。

  玛塔在2017年进入编程机器人市场,从一开始进入这个领域时,玛塔就定位在3岁到8岁,聚焦的是低幼市场。

  之所以选择低幼年龄段,主要有几个方面的考虑:该年龄段孩子的家长付费意愿强,愿意让孩子在起跑线上获得更多资源;其次,小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既有时间、又有好奇心;另外,国内的孩子到了三、四年级以上,基本就会以学科学习为主,不再有时间做这类拓展。这是我们进入低龄化领域的初衷。

  那么,玛塔为什么选择机器人作为编程的载体呢?编程在学生的传统印象里是学C语言、C++,在电脑上敲代码,但是玛塔不需要电脑不需要屏幕。

  它的应用有多种,比如在低龄化这块,可以让机器人走迷宫,也可以让它插上笔做绘画,也可以做一些创作。

  01

  教育科技行业机会点正在向编程偏移,国内渗透率低,市场潜力大

  在2017年,海外STEAM产品或者科创产品均以中小学为主,低幼产品并不多,可以说是一个蓝海市场,竞争比较小,我们开发这个产品的时候,相对于海外竞争对手来讲我们更有后来优势。

  玛塔进入这个市场时,整个教育领域在全球的趋势如下:

  

  红色部分是疫情之前的预测,整个教育盘子大概是6.1万亿,预测2025年能达到7.8亿,疫情发生之后,蓝色曲线整体往下走了,从原先的2025年预测7.8亿,到现在降了大概5000万的规模。

  疫情期间,学生没法在课堂里上课,远程教育带来了更多的互联网往教育领域渗透的机会。从全球来看,除了非洲相对经济没有那么发达,大部分国家都投入了线上教学,作业测试、线上会议。因此,疫情影响反而给教育科技带来利好。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教育技术1000强企业中,除了人力资源和教学管理这两个子行业占了45%之外,编程行业占比排到了第三,大概12%。可见,整个教育科技的机会点在慢慢发生变化,Steam和编程的机会较多。

  

  从另一张图表来看整个教育的投入在全球不同国家区域的变化,可以明显发现,2021年之前,全球的增长趋势都很明显。2022年,整体迎来了一个49%的巨大跌幅。

  过去10年,中国曾经是全球教育科技投资最大市场,疫情这3年,中国对教育科技的投资几乎归零。大家也有明显感受,教育科技这两年在中国是比较困难的一个时间点。

  另一方面,美国,印度和欧洲不断扩大教育投入。目前,全球范围内仍在教育科技领域有较多投入的是美国、欧洲和印度。从我自己感受来讲,印度是我们现在很大的一个竞争对手,很多印度公司在美国、欧洲发力都很大,设计内容、教育、服务,也包括机器人行业。印度在对外输出的是什么?他的软件对外可以做全球服务,在线学习编程,或者学习各种远程教育,很多都需要用英语,印度人的英语比较好,就成了优势。 这两年美国投资到印度,或者印度自己的公司在全球做并购都发展非常快,这是我们观察到的趋势。

  

  各个国家在STEM教育和编程领域的渗透率不同,全球已经24个国家已经在基础教育中设立了编程课程大纲,但编程在中国的渗透率仍然较低,市场潜力相对比较大。

  我们在评估市场时需要了解到,STEM教育升级趋势将从高龄往低龄去渗透。目前出现的机会点是从学科制教学转型为跨学科,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项目式学习、多学科融合。原先玛塔是以学科制做教学,现在有跨学科,项目制学习等多学科做融合。编程课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也是机会最多的。以前上课按照课程大纲,教师教什么学什么。现在老师会给你一个项目,学生不只是在某个学科钻研,需要调度不同的学科能力做项目,最终得出一个总结报告。

  这样的教学方式痛点也很明显,需要改变老师的习惯和学生的习惯,除此之外,还存在教育预算不明确,教育政策周期长,落实难、缺乏行业标准、教师培训困难等问题,这些都是STEM领域的难点。

  02

  做面向全球化的产品,探索 AI 在教育领域对学生的实际价值

  玛塔从低龄段切入,我们的对手例如美国公司 Terrapin 推出的 Beebot 儿童编程玩具,他的机器人像一个小蜜蜂,有前后左右方向按纽,有一个地图。第二个是英国的Primo推出的Cubetto符号式编程指令+机器人互动”儿童编程玩具,差别就是,他把编程指令按键脱离出来,单独做一个棋盘,把编程跟机器人输入和输出分开了,但是它的指令是用色块做的,颜色区分对学生来讲有时候不容易记住。

  所以我们在这个基础之上,也把机器输入和输出分开,我们把编程指令直接用比较直观的图标来做,比如循环、函数、数字、角度、音乐,这对于我们做全球化市场渗透是很大的优势,因为它跟语言无关,阿拉伯数字、颜色、图标,每个国家都可以通用。

  在低幼领域做编程、用机器人教学,本身就是小众市场,因此,我们在设计产品时,必须要做全球化。

  产品设计首先要考虑受众特征,例如,我们在产品中使用了大面积白色,我们不希望学生把焦点放在这里,而是专注于不同颜色的编程模块,强化记忆;其次,机器人的圆形小车形状也来自于我们对儿童心理的分析,白色小胖的设计会让小朋友感受到这是一个比较可靠温暖的造型设计。

  

  玛塔创想的产品在幼儿园、学校和机构打开市场之后,如何扩大更大的用户群?玛塔在AI产品线上也走出了探索的一步。

  随着低龄段的产品逐步成熟,玛塔于2023年3月正式推出了万奇图形化编程机器人,这是一款面对8岁+年龄段中小学儿童设计的STEAM教育工具,衔接了低龄段的编程体系并融入AI学习。

  目前,全球用户对玛塔的认知依然是面向低龄的编程机器人,用实体做编程,相对比较简单。当我们想往高龄做AI导入的时候,用户感知会出现割裂感。所以我们还是希望将这款产品衔接低年龄段,定位在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到中学初一的阶段。

  玛塔做产品的方向,也从堆叠各种高级的硬件配置,逐渐转向探索 AI 在教育领域对学生的实际价值,更加务实,在不同学龄段,满足相应的学习目标,确保 AI 的赋能是实际上帮助到老师和学生,而不是提高了学习的门槛。

  玛塔现在在做的智慧体育赛事,也应用到了AI技术。在AI的探索上,玛塔有三个核心优势:

  将AI教育中的数据科学、数字素养等低龄、易用化,下探更低龄的AI教育市场;

  借助AI机器人,更好地实现项目制学习,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嵌入式机器学习,(Embedded Machine Learning)的技术支持下,将AI应用于多种场景中,便于学生模拟和创造更多AI科创工具,从而加深其对AI的理解。

  03

  如何满足全球化市场的个性需求?做好硬件标准化、内容服务本地化

  进入全球化市场时,对于一个初创企业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文化提出解决方案。从2017年成立至今,玛塔编程已经进入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15000+教育机构课堂。

  进入中国市场时,中国老师可能会问你的理念理念是什么?教给学生的价值是什么?为什么这个课程要这样设计?而海外老师更多会问你教学标准是什么?课程是什么样的体系?你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我们认为,玛塔是用一个学习编程的载体,让学生形成计算思维逻辑,通过学习编程,获得更多其他的能力和知识。整个课程核心目标就是提升计算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首先是能力,玛塔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拆解思维、模式识别、算法思维等等,通过学习能力的提升,比如他的沟通,他的团队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用环保小卫士机器人作垃圾分类,除了设计收集垃圾的路径、识别障碍物之外,还要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其中包含算法、路径归纳总结等知识点。

  这么多国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群,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我们怎么去满足?如果每个国家都做一个机器人硬件,显然不太现实。

  玛塔这几年总结了三点:低门槛、高上限、宽壁垒。

  首先用户门槛不能定的太高,否则太挑客户。第二必须要高上限,因为机器人做编程这个东西上限太低了,学到这里就完了,好像没什么用。中国人会觉得低龄化机器人太容易了,买过来一周两周就学会了,其实我们希望产品给用户的第一印象是简单的,但仍有高上限可供探索。

  最后,产品既要标准化又要个性化。所以硬件我们做标准化,内容服务做本地化,是为了解决全球不同市场的需求的一个方式。

  在不同的区域里,我们也得到了不同的实践,探索个性化需求。

  在日本,我们更多是抓学前、英语培训机构,日本也有做线下编程机构,我们在日本目前做了1000多家,先是做高端机构然后向下横向拓展;在韩国,我们首先做课程本地化,跟合作方一起开发韩国本土的课程,也需要解决培训的问题。韩国政府很推崇这块教育,跟中国一样在推人工智能。所以我们先覆盖了3000多家幼儿园,整个过程中围绕着把课程、培训做好,再把整体覆盖做开。我们还连接了韩国教育部官方编程平台,让它能够符合本地标准。

  玛塔进入意大利,众所周知,意大利幼教在全球起步比较早,有比较先进的观念,我们在意大利做拓展更关注的是意大利人强调的“做中学”。我们会提供一些纸模等小道具和内容案例。老师自己也会去发挥,用自己的工具来做。意大利的教学场景和中国完全不一样,高端的学校就是小组教学,3、4个人一个小组,中等的有十几个人一起。他们鼓励团队协作。

  到了法国,法国学生的想法很多,想象力非常充沛,他们也很会表达。擅长使用不同的工具,把整个教室的乐高、积木、黏土等很多想不到的东西都拿出来了,机器人变成其中一个小主角。小朋友上台演讲之前会说,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比如讲一个关于我去动物园游览的故事。我们鼓励小朋友按照顺序或者挑重点,有序、有逻辑地表达,法国的课堂必须要让小朋友调动各种感观。

  俄罗斯鼓励小朋友们勇敢,你要跟你的伙伴一起协作,你不应该害怕困难。我们提供的方案是通过制定小目标,让学生跟伙伴组成小组,你的团队分工是什么样的,然后你今天要达成什么样的小目标,我们把每一个教学做成一节课一个小信封,分级学习。

  俄罗斯的道具不会像法国、意大利那样搞一堆东西,他们比较简单,比较专注。俄罗斯允许学生不断的试错,觉得困难没什么大不了,只要按你自己的方式去做,每一个人的方法没有高低之分,你能达成目标就可以,而且他们觉得方式可以迭代,今天用这个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明天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做,都能达到最终结果。我们针对这样的特色做了一些案例。

  最后来到中国市场,中国是我们做的最后一个市场。中国的课堂上,需要给小朋友仪式感和正向激励。和俄罗斯一样,我们准备了一节课一个小信封,一周一两节课,与海外不同的是,中国需要激励,比如一个贴纸或者小礼物,这种东西在中国是一个刚需。

  在中国市场我们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海外幼儿园天然就是小班制,而中国就是大班制,30、40个孩子的都有,老师比较稀缺,老师对编程,机器人天然有种恐惧感。

  所以我们到各个地方去做试点,我们在每个地区,比如北京、上海等都要跟老师先磨课,对课件进行细化。我们提供了比较详细的教学体系,老师用的教材,课件、PPT、培训视频和道具都一一提供。

  对于学生来讲,分组教学目前为止在中国还有很大的难度,中国习惯性大班学,分组的时候小朋友坐不住,我们现在实践深圳上百所幼儿园,一开始做高端园,然后做中等,现在普惠园也可以做到。

  分组教学里,老师要给每个小朋友分工,让他们获得属于自己的使命感,觉得我是归属你这个小组的,我在这个小组里是什么样的角色。比如今天这个小朋友可能负责编程,所有整个这一块在他这里,所有小朋友在这做测验,我们先讨论,说机器人从这里走到那里,要怎么样规划?然后他来提,其他小朋友做分析,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德国和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区别是,中国上课是在桌子上,到了德国、澳大利亚可能是在地板上上课了。老师把道具分得非常工整,他们很反对秩序混乱,课堂必须很安静。他们的教具,一盒一盒收纳非常工整,用颜色盒子分类贴标签。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个性化服务。

  我们进入德国市场和日本市场时挑战很大。第一,我们的材料要做到奶瓶级的安全标准,因为他们觉得小朋友可能会拿去咬。第二,对于分类需求,我们要针对市场要求去做收纳盒设计。

  

  编程不是教学大纲必学,所以我们用赛事的方式来检验。目前,我们已经在20多个国家做了线上赛、线下赛。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

  

  在演讲后的Q&A互动环节,有观众问到幼儿编程未来的方向是什么?郑晓雄坦言,低龄化编程在中国现在还只是很早期的一个阶段。从硬件或者教具评估来看,短期变化不会很大。在工具这块可能有一些微调,但是逻辑变化不会很大。会有变化的主要是在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案,要在细节上帮助儿童成长,帮助老师把教学过程做的更加丝滑,成果外化做的更好,让更多的家长和小朋友能够接纳,把编程普及化,玛塔判断,整个过程需要十年。

  有观众好奇,国内编程市场很关注校内成绩,玛塔是否会做更加针对性的、匹配国内竞赛或者政策相关的业务规划?郑晓雄理解家长的需求,目前玛塔做的第一个方向是效果外化方案,让家长能看到孩子的进步;除此之外,玛塔也在做线下赛,小朋友参加之后,家长和老师能比较明显地感知他的学习过程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