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网3月28日消息,2000年互联网教育大潮中突围的北京四中网校,算得上是国内第一代在线教育的代表。时光轮回,当教育和互联网再度碰撞,产生了更多新兴的网校、多样化的教学平台和工具,四中网校如何应对?经历了三波教育互联网大潮的他们,有哪些感悟和经验?多知网近日采访了北京四中网校黄向伟,以下为其口述:
网校重心的三次转移
这两年的在线教育热,和2000年那波互联网教育大潮很像,当时有200多家网校,很多人都是踩着尸体过去的。所以评判一个行业的火热与否,得用更长的时间去看能否持续。四中网校2000年开始做在线课程,这些年所经历过的坎坷和得到的教训,很多人现在还在重蹈覆辙,这也是我们很痛心的事情。
而这十几年里我们大体上做过三次重心调整:
北京四中网校使命是“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在这里面有三个关键词,首先是“更多的孩子”,然后是“更好的教育”。在这两点上,我们一直都在努力追求。一是我们努力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四中网校,二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做更好的教学资源和产品。应该说我们做得还不错,这些年也积攒了大批懂教育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和优秀教师。但是第三个关键词“得到”,应该说做得还不够好。
近几年又发现我们真正面临的问题是,有学生、有更好的教育,但学习到底发生了没有?学生在网校,如果 没有真正的发生有效的学习动作,学习就没有发生,教学有效性就不高,网校的教学效果就会受到质疑。就这一点上,我认为,很多K12领域的在线教育公司如果不深入研究学习的有用性,就得不到用户的认可,用不了多久就会消失。
可以说,我们做了十几年有很多尝试,最终落到教学有效性、学习是否发生了这件事上。
于是我们设计一些机制积分等级奖励机制,通过一定的机制引导学生在网校产生正确的学习动作。比如让学生互助答疑,学生就乐意把自己的问题拿出来分享。此外,我们有各种教学活动,作文比赛、背单词比赛、设擂台攻擂台……其实所有这些教学活动是想让学生参与,参与之后学习就可能发生了。
两三年前,我们发现这些还不够,我们有很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但学生的问题是,可能哪一章、哪个节没听明白,但又很难找到非常清晰的学习脉络,如何在众多的学习资源中找到对学习个体最有用的学习内容,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很难。
于是我们做了一套诊学练测的学习系统,一套能够发现学生问题、给学生个性化解决方案,相对智能的一套学习系统。 比如学生问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背后的知识点是什么?然后系统给学生推荐相应课程,这个问题解决没有?再通过小测试检查。实际上是围绕学习问题个性化的一套解决方案。
当然在线解决这些问题很好,但互联网有它的优势和劣势,劣势就是缺少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我们有这么多分校这么多老师,他们线下老师做什么?
我们三年前对北京四中学生做过一个全年级调查,发现学生学习成绩好不好和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好不好相关性特别强。我们又把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分解成了课前预习、课上听课、课后作业、总结复习、考核等若干个环节,并设计了线下的教学体系。用大数据纪录每个学生的问题,老师就会把这些问题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拿到课堂上来,通过学生之间小组活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来解决,以翻转课堂的形式来开展,其实在我们四五年前做这件事的时候也没有翻转课堂的概念。
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有实际的效果的。数据显示,我们有将近90%参加我们这个班的学生都会有分数和排名的进步,远远高于纯互联网教学。
K12真正主战场是学校
知道了线上和线下必须结合以及怎么结合,就形成了我们目前教学的三种形式:第一种是纯线上的教学,我们追求它的粘性,学生如何更多的在网上有学习动作;第二种就是我们线下O2O的翻转课堂;第三种则是把课程开设到学校去,学校老师利用我们整套的学习系统和资源,直接授课。
很多人不敢轻易涉足K12,因为这个领域有很多的障碍,最大的一个就是学生的学习时间。K12领域所有在线教育产品争的都是学生的学习时间,到你这儿就不能去那儿了,因为学生的学习时间很有限。
所以K12真正主战场是学校,如果把我们的教学放到学校,就等于直接拿到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也就是打开了在线教育的大门,但现在很多在线教育机构是没有这把钥匙的。
不过,这些年我们一直在享受“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现在再看我们发展的速度也许落后了,这种落后不是我们的教育研究、教学模式落后了,只是从企业角度来看,规模和其它业内几所网校来看我们可能要逊色了,这也是一种警醒吧。我们还是按照我们既定的教学模式去执行,如果有一天有什么大事发生的话,也许我们会和资本也会握手。(多知网 陈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