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网9月30日消息,近日,由小不点大视界、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上海国际文化学会及QFUNTHEATER联合主办的2021第三届TIE青少年戏剧与创新教育国际论坛在北京南阳共享际剧场举办。
在论坛上,抓马教育的创意总监、见学国际教育文化院执行总监曹曦,以《回应与关切:形式、内容与相关性》为主题分享自己在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戏剧领域实践中的思考。曹曦认为目前很多领域并没有真正践行“以孩子们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成年人忘了感受的方式,习惯用理性去分析,不是我感受,是我以为,孩子是在全身心感受。我认为我们感受和思想的割裂,是今天所有教育最严重的问题。”
以下为曹曦演讲原文(由多知网整理):
早上的时候我们也有一个论坛,有一位妈妈提了一个问题,她说既然戏剧教育这么好,然后我又把孩子送来接受戏剧教育,而且我也能感觉到这个孩子学习了一段时间,他的表达力、专注力和写作都有提高,但为什么做数学题的时候,他还是没法专注?
其次,我也特别想让我身边的朋友也来学习这东西,但是她们看过之后就觉得这不就是在玩吗?不如带我们家孩子去大自然玩一玩,为什么要来剧院花钱?我觉得很孤立,因为我觉得戏剧教育好,但是我看不到它给我实际的成效,而这些成效即便我不在乎,但是它是社会在乎的东西,它是系统在乎的东西,我怎么来平衡这两件事。
这位妈妈问的问题,首先我肯定没法回答,因为作为一个父亲,我也处在这样的系统中,每个人都处在这个系统中,但她反映了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就是——我相信的与社会认可的之间存在鸿沟。
比如说戏剧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和我实际所处系统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大小可能取决于你处在了社会中的阶层位置。
双减之后,我想可能会有更多人要来从事戏剧教育, 作为处在这个行业中的实践者,我们每天接触孩子、接触家长、接触老师、接触演员,接触不同的行业中工作的人,大体上我的个人的感受是所有人都知道戏剧教育好,但采取行动的人越来越少,为什么会这样?先给大家看一个视频,我认为这个故事里面蕴含的是答案。
我想问问各位看完这视频以后的感受是什么?
我觉得有点难过,我觉得可能这个孩子感觉到是痛苦,但我的理性告诉我,我认为他必须要这么弹下去。我们作为成年人,很大程度上已经缺乏了感受的能力。
“我想让她继续弹下去”,不是感受。这是经过思考和理性推理的一个过程,可能这个过程很快,但是不是个感受,感受是愤怒、开心、难过、痛苦。
乐器、戏剧、舞蹈、文学,这是孩子的身外之物,孩子用心地投入在这件事上,应该是希望这件事能给我带来某种愉悦的感受,我们也享受过音乐,欣赏过戏剧,感受过当你舞蹈时能感受到一种深刻的自由。
事实上,这个孩子弹得挺好的,音挺准的,而且还时不时的会眼神扭转一下,调整一下自己的指法,然后继续回来哭,这两件事之间存在割裂。纵然戏剧它很好,音乐它很好但它仍然必须要被孩子能够投入并且驾驭它。
视频中孩子的心在告诉自己说我想停下来,但这个琵琶还有他的手,还有他的训练以及这个超越他在他身外的系统告诉他,不能停下来,要把这个感觉先放一边上。
有人认为说所有人学乐器都是这样,我们都要经历非常痛苦的过程,所以我们先把感觉放到边上。
所以此刻发生的事情对于很多父母而言,可能甚至感到很骄傲,“你看我的孩子哪怕此刻这么的痛苦、难过,他仍然可以做我想让他做的事,并且做老师规定好让他做的事,还能做得很好,我的孩子多棒,他一定培养了今天特别流行的一个词,叫耐挫力。”
我认为现在感受和思想的割裂,是今天所有教育最严重的问题,如果它是主流教育的问题,它必然也是艺术教育的问题,并且艺术教育必然会暴露这个问题。
因为我们所有人都是主流教育系统生产出来的,今天在我们的文化里面出现的事情是我们为孩子挑选了尽可能多家长认为对他好、他应该在很小的时候投入学习的东西,我们所有人都没有在棘手基础教育的时候,接触以孩子为中心的教学法,进步主义的教育,批判性的思维,所有这些我们都没有。
然而今天我们的教育需要指望这些同样的人,在同样的文化中,做一个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这也很割裂,但我们可以很努力的接近他。
但前提是我们的主流教育,还有我们的艺术教育,都在做这样的事情,并且引以为豪。无论你是音乐教育、美术教育、戏剧教育,它最终还是教育,是教育人,我们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能产生某种改变,转化某些理解。
像早上我们说的,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演员,但是人生这部戏每个人都是要演的,之所以我们是人区别一个动物,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对外在世界的一个想象,这个能力让戏剧变得这么的重要。无论在课堂里面,还是在台上,孩子去表演、去努力能做到的,并非是逃避现实,而是通过想象力更深入地进入到了现实。
这个能力远远比做这一道数学题或者能够上台演出戏比较多,我认为这些细节,才是我们教育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