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和码编程的续费率超60%,完课率达85%。

和码编程:“数学+编程”的AI互动课如何破局 | 专访

2020-07-31 23:52:33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张以慧  

  来源|多知网

  文|张以慧

 

  从2017年政策利好到2019年资本寒冬,编程赛道像一颗新星般快速升起。在如今的行业洗牌与马太效应作用下,强者愈强,后入局的选手想要突出重围并不简单。

  而和码编程试图从学科编程出发,打破局面。

  和码编程孵化于2018年,2018年12月获数百万天使轮投资,2019年8月获数千万Pre-A轮融资,日前,和码编程完成了由皖新资本独家投资、取势资本担任独家融资顾问的千万美元级A轮融资,这也是和码编程两年来获得的第三次融资。现和码编程用户超过100万,单月营收超2000万。

  在相对弱刚需性的素质教育领域,和码编程“数学+编程”的定位是其差异化打法的核心,也是破局的关键因素之一。和码编程创始人兼CEO莫剑斌认为,“编程更多是作为一个载具,最终是要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以实际的数学问题作为落脚点是更有效的。

  “现在编程市场最大的痛点在于,许多产品没有挖掘用户真正的需求,用户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作为一个家长,我们都可以问问自己:你为什么会让孩子学编程、学代码?”

 

  01

  “数学+编程”的差异化定位

  2018年,面对诸多偏向于教授孩子“代码方法论”的编程机构,莫剑斌产生了质疑。

  “作为一个四五年级孩子的家长,我觉得让这么小的孩子学习代码技能并非家长的初衷。”

  于是他与团队多次入校调研,了解公立校的编程教育。其中,“很多好学校的编程教育把‘用代码解决数学计算问题’作为核心,特点在于和数学联系很紧密”,这给了团队最初的启发。

  此后,通过走访很多小学阶段的家庭,他们发现:说“学编程”会让家长觉得新鲜,但不知道对于孩子意味着什么;但“提升数理思维,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则会让家长愿意接受和尝试。

  至此,和码编程的产品定位逐渐形成:将编程与数学学科与思维能力结合,在满足孩子根本需求的同时,更契合家长选择教培的动机。

  “当时刚进入编程赛道,受市场调研的启发,我们主要从产品定位和用户需求去考虑。”莫剑斌说,“之后发现‘学科+编程’能够拓宽用户边界,涵盖了素质与学科教育两个领域的用户,同时也降低了我们的获客成本。

  和码编程为了有效控制线上获客成本,没有选择传统的竞价平台广告,而是使用口碑传播模式,包括妈妈群、KOL及转介绍,针对家长用户群体进行精准获客。

  而在具体教学设置上,和码编程划分出由代码到数学的步骤流程:首先即技能型的操作,即代码的基础学习;在孩子知道代码代表什么意思后,需要理解和尝试如何将不同代码组合成不同结构,即思维的训练;完成作品的终点是数学应用问题,即利用代码解决了数学的逻辑计算。

  和码编程将涵盖4-12岁用户的教学产品分为幼儿、低年级与高年级三个体系

  幼儿体系面向4-6岁学前儿童,课程偏向最为基础的思维训练。在这一阶段,编程是学习的载体,但并非学习代码,而是通过积木块等更适合幼儿的形式进行训练;低年级体系面向小学1-3年级学生,在幼儿体系的基础上加强了思维与逻辑训练,如判断、组合、循环,并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涵盖对应年级的数学学科重难点知识;高年级体系面向小学4-6年级学生,针对小升初,在低年级体系的基础上加强了学科知识点。

  目前,和码编程已经推出小学1-6年级通用的课程,此后将进一步进行区分,幼儿体系的产品预计将于今年9月份正式推出。

 

  02

  AI技术为“学科+编程”提供了快跑的可能性

  和码编程是AI互动课的教学形式,并增加了“边教边练”的环节。在一堂课上,孩子听完每一个知识点,都会直接进入练习环节,此时,系统会予以自动纠错。整个学习过程中,并没有真人老师出现,而是由系统担任了主要的交互角色。

  基于游戏引擎开发的课件,同时也包含了许多游戏化的互动情景。在学习系统中,和码编程于今年年初上线了了一种全景式编程教学工具,使学生能够通过代码来控制游戏画面中的角色,进行互动。利用编程更易于构建场景的特点,和码编程通过这种情景式学习让孩子更能理解数学。

  其中,这种游戏化互动又依赖于AI技术的使用。AI作为和码编程的主打TAG之一,在产品中起到三方面作用:一是课件中的互动效果;二是在后台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用户数据,由班主任通过后台系统向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学习建议等);三是仿真,即通过系统反馈模拟真人交互效果,但这一功能尚未正式推出,因为“一旦效果不好,让用户知道服务背后不是真人,可能会产生抵触心理,需要谨慎”。

  区别于传统的真人教学,AI课件具有教学效率更高、师资供给与后端成本低的特点,同时也针对编程赛道对于教学场景的需求与师资匮乏的痛点,提供了较为有效的方案。

  莫剑斌认为,与线下与在线真人教学相比,能够更好地运用编程教育特性的AI课件将是未来的大趋势,而这也将成为和码编程产品力的体现。

  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内容的落脚点在于数学问题,和码编程将采取追踪校内数学的学习情况进行效果外化,使编程与数学在结果上产生联系。小学数学考试主要分为两类:计算题与应用题,其中越是低年级,计算题的占比就越大。和码编程并没有向家长承诺提升整体数学成绩,而是通过考试中应用题、重难点大题部分解题思路的培养,来体现课程对于数理思维与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升。

  在AI解决了产品问题之后,以班主任为主的服务体系得以更精细化运作,人效的提升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去解决。

  在和码编程团队中,前端、后端班主任人数约占三分之二。

  班主任担任服务与部分教学的角色,后端班主任的任务包括:教用户如何使用系统和课件;每次开课前的通知与服务;课中根据孩子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根据学习进度,周期性地提供下阶段的学习规划,从而灵活排布课件教学内容,做到个性化服务

  但班主任只是其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和码编程的差异化在于“3v1服务体系”,即班主任、教学主任、教学总监共同提供服务。其中,班主任主要负责主动式与被动式的服务,即响应家长的服务需求,并在课后进行回访、送礼品等;教学主任负责对不同类型的用户进行分析,编排暑期等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并做具体的课程安排,由班主任传递给家长;教研总监则更多关注个体的特殊需求,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问题。

  莫剑斌告诉多知网,目前和码编程的续费率超60%,完课率达85%,而今年的重点将放在转介绍率上,目标达到50%。和码编程将针对现存的正式学员开展各类活动进行裂变,以此触达精准用户,提升转介绍率。如推出连续的朋友圈打卡活动,家长转发对应海报达到一定次数后可以获得礼品等等。

 

  03

  赛道选手众多,但并未形成垄断

  近年来,编程赛道日益成熟,赛道选手数量还在持续增加。“编程赛道的竞争不小,公司很多,但真正能跑出来的少。”莫剑斌这样说道。

  同时,已经跑出来的头部选手,也尚未在各细分垂类中占据绝对的头部、形成垄断之势,少儿编程仍是增量市场,一切还没有定论。线下门店,线上直播1对1、小班课,真人录播课、AI互动课,硬件与软件教学工具……各家都在摸索自己的跑法。

  就和码编程选择的AI编程方向来说,核桃编程、西瓜创客也采用的是类似的模式,目前都正处于快速奔跑的阶段。和码编程之所以看好AI互动课件,一是由于不受线下场地规模限制,二是后端成本较低,师资供给压力小,且性价比较高,易于抓取潜在用户。

  “长远来讲,通过不断增强产品,我们会缩小与其他选手的差距,或许在某一天会超越他们。”莫剑斌说,今年下半年,和码编程发展的重点将放在产品端与大发展战略上。

  产品升级主要包含三点:

  第一,沉淀教研。再已有教学环节的基础上,新的教研体系将更新评测与练习的内容,参考整合国外编程与学科标准,形成更完善的教学-练习-评测的学习闭环。在新的教研体系完成后,编程和数学的结合将更易于成为产品的壁垒所在。

  第二,推出4-6岁幼儿体系的教学产品,完成4-12岁的产品体系搭建。

  第三,在技术方面继续升级,提升AI课件的互动效果。

  而在大方向上,莫剑斌告诉多知网,接下来将采取全国布局的发展模式。目前和码编程业务团队主要分布于广州与长三角地区,此后,和码编程将进入武汉、湖南、湖北与成都、四川等地,进行全国布局的探索,扩大规模,同时逐渐向二三线城市下沉。

  和码编程客单价相比同类产品较高,但莫剑斌并不担心下沉问题。在他看来,全国有众多低线城市,其中很多与一二线城市的消费水平并没有那么大的差距。同时,由于课件类产品成本比直播类产品低廉,在下沉上也更具有优势。

  莫剑斌说,决定一个公司能否跑出来,产品迭代能力与内部运营效率固然也很重要,但最核心的还是对编程教育的理解——这个学科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现在编程市场最大的痛点在于,许多产品没有挖掘用户真正的需求,用户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作为一个家长,我们都可以问问自己:你为什么会让孩子学编程、学代码?”

  “学科+编程”,这是和码编程给出的答案。放眼整个教培行业,“学科+”模式的趋势已经有所初现。

  国家取消小升初考试,这对传统的刚需类学科教育具有一定的冲击,但为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学生学业压力减轻的情况下,家长自然会偏向于选择他们认为对孩子更有帮助的学习内容。尤其在年轻家长占比增加的当下,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会进一步得到正视。

  “其实很多家长心中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的划分,是我们从业者从行业的角度去划分的。”莫剑斌说,“对于家长来说,更多是考虑‘孩子需要什么’。”

  未来,在现有体系已经完善的前提下,和码编程将从“数学+编程”出发,形成以AI技术应用为核心的互联网教育平台。(多知网 张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