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玮
图|网络
来源|成长的可能
玩具一直是儿童最亲密的伙伴,某种程度上来说,玩具与孩子相处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家人之间的陪伴。
然而,一些存在着安全隐患的危险玩具,却成为导致儿童意外伤害、威胁儿童健康的“杀手”。
在本周结束的3·15消费者权益日专题节目中,央视对学校周边小卖部里的抽奖玩具进行了曝光,其中特别提到一些玩具气味刺鼻,成分可疑。
成长的可能团队也整理出六类曾被央视曝光或专家认证过的毒玩具,希望家长们能在日常中擦亮眼睛,帮助孩子远离“毒玩具”,健康成长!
第一类:含硼量超标的玩具
代表玩具:水晶泥、起泡胶、假水玩具等。
央视曾报道,深圳市消费者居委会对市场上17种软泥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16种检出硼,13种严重超标。
硼超标有多严重?
硼砂是一种化学原料,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洗涤剂、杀虫剂、化妆品和一些工业用途,且毒性很强。研究表明,成人服用1-3克会出现急性中毒症状,服用15克会致命,而婴儿只服用2-3克会致命。因此,许多国家禁止使用硼砂作为食品添加剂。
有些家长疑惑,孩子就玩玩,又不是吃进去应该没关系吧。这种侥幸想法是不可取的,当孩子在玩彩泥时,成分里含有的硼砂很容易粘在皮肤上。一些小朋友喜欢没洗手就去吃饭,这样硼元素就会经过口腔进入到身体内,从而使得身体出现异样。
以水晶泥为例。
水晶泥用途非常广泛,因为它的吸水性,有人用来代替土壤养植物。对于孩子来说,还有两个安全隐患:
第一、孩子很容易将手的接触变成口腔接触,摄入有毒物质。第二、这种材质会因为不断吸水,重量可达原本体重的50-80倍,体积也可能不断膨胀直到本身的上百倍。一旦不小心误食后果极其严重。
再比如孩子间流行一款名叫“假水”的玩具。这些“假水”外包装各式各样,有的“假水”玩具标签上并没有厂家信息,只是简单地标着“假水”或可乐、果汁等字样,大部分都和一些常见的饮料差不多。
瓶子里面装的基本都是一些透明或者半透明的胶状液体,捏起来很软。而且大部分“假水”还有独特的香味,在低年级学生中很流行。
央视曾报道,有记者曾经专门对“假水”等玩具做过调查和检测,结果显示记者购买的9款“假水”玩具全部硼砂超标,在这其中超标最高的居然达到6倍。
第二类:增塑剂超标的玩具
代表玩具:塑料车、塑料面具、塑料书皮等。
增塑剂学名邻苯二甲酸酯,这种物质应用非常广泛,在包装的材料中、儿童的玩具以及医疗器具等多种塑料的产品中都有它的身影,它的作用主要是提高柔韧性。
央视《新闻直播间》曾报道,山东临沂丁南村(音)一家玩具厂生产的玩具,增塑剂中邻苯二甲酸酯含量普遍超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含量竟然超标368倍。
行业内专家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增塑剂就是一种“毒”,如果孩子长期接触,就可能诱发癌症,也可能影响内分泌、生殖系统的发育。
这种成分有点类似于人体内的雌性激素,只要给玩具上添加过量的话,它就会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男孩把这种玩具接触的多了,会导致生育能力下降,而女孩接触多了,会造成性早熟。
如果长时间接触含有大量的邻苯二甲酸酯的儿童玩具和用品,还很有可能危及儿童肝脏和肾脏。
央视曾对市场上的一些儿童平衡车进行了调查,检测结果触目惊心。
30多款产品中,有9款产品含有增塑剂,其中超标最严重的超出玩具国标300多倍。还有不少产品的手套、坐垫等一些儿童经常接触的部位,也被检测出了增塑剂超标,最少的也超标8倍之多,除了增塑剂之外,还有几款产品被检测出重金属超标。
再比如学生常用课本塑料书皮,会经常接触到手部的皮肤,如果书皮的增塑剂超标,就很可能会被皮肤吸收,进入到呼吸道和消化道。
第三类:易燃易爆炸的玩具
代表玩具:氢气球、网红气球等。
夜市里闪亮的气球无论对小孩还是大人都充满了吸引力。此类发光气球的构造非常简单:一个透明气球,一串五彩的LED灯带和两节电池,然而美丽的背后却暗藏隐患。
一般来说,想让气球飞起来,就得往里面充氢气或者氦气,这两种气体的密度都小于空气,所以能让气球漂浮在空中。
氢气球:氢气易燃易爆,所以氢气球很危险,国家已明令禁止给卡通气球充氢气。
氦气球:氦气球虽然安全,但成本远高于氢气球。目前市场上氢气和氦气的价格相差 10 倍以上,每立方米的氢气的价格是 12 元左右,而氦气则需要 135 元以上。
价格的悬殊,导致一些无良商家为了成本更低通常都会选择更便宜的氢气作为充装气体。氢气是一种很活跃的气体、易燃易爆,常温下不易发生反应,但遇火花,氢气会起反应并产生热量,压力会迅速膨胀,当超出气球表面负荷时就会爆炸,越大的氢气球氢气含量越高,闪爆就越剧烈。
此前,陕西榆林市发生了一起氢气球燃爆事故,据一位伤者说,当时她带两个孩子买气球,卖家拿出打火机准备烧断绳子取下气球,没想到整个气球瞬间全被点燃,而燃爆造成了气球周边7人不同程度的烧伤。
无论是让气球接触到热源(如烟头等),或是装饰的小灯珠过热或者线路短路,都会立即引爆该网红气球,使之变成一个瞬间高热的火球,瞬间灼伤气球周围的人员。
被高温融化的塑料表面温度非常高,滴下的塑料液体粘在人体皮肤上会造成严重烧烫伤。
第四类:易被吞咽的玩具
代表玩具:海洋宝宝、磁力珠等。
一些不合格玩具中易脱落的扣子、弹珠等小饰物、小配件,容易被幼小的儿童吞食或者塞入鼻孔,造成吞食异物和窒息的风险,如果是带有磁性材料的小零件,一旦被误食,还会带来进一步的伤害。
今年年初,欧盟曾对中国产某品牌磁性玩具发出消费者警告,该磁铁玩具中含有磁性小零件或小球,如果儿童误吞或吸入,有可能造成窒息。
专家介绍,如果儿童吞食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强力磁铁,或者吞食强力磁铁和其他磁性物体(铁、钴、镍),磁铁会在消化系统中与另一个磁铁(或铁磁性物体)吸附,并对肠壁产生压力。
简要说,就是磁力珠磁力强大,即使隔着肠道也能黏在一起,影响肠胃的正常蠕动,甚至挤压黏膜,导致黏膜缺血,严重时可能会造成肠梗阻,肠穿孔等。如果不小心误食或者塞入体内,想要取出来有的需要紧急做肠镜,有的则只能做开腹手术!
最可怕的是,磁力珠丢几个一时半会也发现不了,很可能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再比如水精灵,又称海洋宝宝、泡大珠、吸水弹。
一般颜色亮丽,Q弹柔软,很多小朋友会把它当成糖果误食。
水精灵进入呼吸道后吸水膨胀,可能堵塞呼吸道导致窒息;进入消化道后吸水膨胀,会导致肠梗阻、肠管扩张,可能会继发感染、水电解质紊乱等现象,甚至会造成肠穿孔、肠坏死,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此前曾有一则新闻:年仅1岁的洋洋肚子不知道吃了什么,肚子像炸了的气球一样。检查发现洋洋是明显的肠梗阻,医生通过手术从洋洋身体内取出如鸽子蛋大小般的水宝宝。
第五类:甲醛超标的玩具
代表玩具:木制玩具、毛绒娃娃等。
早在200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已经将甲醛归类为一类致癌物。甲醛不仅挥发慢,且挥发时间久,如果孩子长期在高含量甲醛的环境中,后果可想而知。
一所大学曾经对玩具类产品做过专项调研,结果发现,存在甲醛超标风险通报所涉及的产品90%都是木制玩具。因为在这类玩具的生产过程中,拼接时大多会使用脲醛树脂粘合剂,其原料之一就是甲醛。
绒玩具中的甲醛主要来自于玩具表面的纺织品。工厂在制作纺织品的过程中,会添加柔软剂、固色剂、防水剂、黏合剂等助剂,其中就含有甲醛。甲醛广泛应用于纯纺或混纺产品,具有纺织品防缩、免烫等功能。
而若是不在制作过程中添加助剂的话,不仅玩具的面料在外观上达不到效果,成本也会很高。
由于甲醛具有挥发性并且溶于水,专家建议,新买的毛绒玩具可以先清洗晾晒,能明显减少甲醛含量。此外,甲醛有刺鼻气味,家长购买玩具时可以闻一闻,如果有类似室内刚装修完的刺鼻气味,应该避免购买甲醛超标的玩具。
第六类:强灯强闪烁玩具
激光笔是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保护儿童眼睛产品质量安全认知调查结果》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儿童类产品排名第一位的玩具。
激光笔在生活中很常见,常常被用于教学演示、引导讲解,有些甚至成为孩子的玩具。然而由于激光聚焦性强,照射部位能产生发热效应,由于没有规范的生产经营标准,一些无良商家出售的激光笔功率较大,能瞬间点燃火柴、鞭炮和纸张,甚至引发火灾。
当激光照射眼睛时,视网膜会吸收光的能量,对上皮层形成损伤,造成眼睛水肿、视力下降,严重者甚至直接致盲。一名9岁的男孩玩激光笔导致眼睛灼伤,几近失明。
消防部门也曾做过一个实验,用激光笔三秒即可点燃火柴,照射气球更是瞬间爆裂……
欢迎大家就家庭教育相关话题
给我们留言&投稿#FormatImgID_18#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