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蔚斐
图|腾讯视频
来源|成长的可能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烦恼: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好像越来越困难了,孩子对家长总有保留,家长似乎也不能理解,小小年纪的他们有什么了不起的烦恼。
近日,一档被称为少年版《奇葩说》的综艺上线了,由傅首尔等人主持的《少年烦恼研究所》,一开播就频频登上热搜,引发关注。节目每期邀请几位青春期少年、家长和教育专家围绕“少年的烦恼”进行提案辩论。我们这才发现,05后的孩子们有那么多“奇思妙想”,他们畅所欲言的样子是那么可爱,对深刻的议题的理解、思辨能力也远远超过想象。
孩子们分享经历,探讨烦恼,与不同的观点进行碰撞,在更好地倾听、了解孩子的心声的同时,也让家长有了更多新的思考。
少年的成长轨迹各不相同,烦恼也不尽相同。在第一期节目中,面对社交是否很重要、社恐vs社牛、家长干涉社交等青少年社交问题,少年、家长和教育专家进行了讨论。
05后的社交法则到底是怎样的?
#1
社交对孩子来说重要吗?
节目中第一个议题,由钟宇升提出,这是来自一个高二学生的烦恼。他的学习压力很大,成绩不好,最近,就连他最好的朋友也和嘲讽他的人一起在小团体中说他的坏话,令他十分郁闷。老师劝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家长则告诉他,现在这个阶段不应该把心思放在交友上,朋友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家人。但这个男生很困惑:
朋友真的不重要吗?那他还有必要社交吗?
全场的孩子和嘉宾中,只有姜二嫚一个人认为社交是不重要的,她说,自己现在可以说是一个朋友都没有,这让其他人感到很震惊。
“我是一个外向的人,前几年我为了交朋友,会主动融入他们的圈子,包括他们感兴趣什么,或者他们玩什么游戏,我都尽力去靠近,我去学这个游戏怎么玩。什么话题我都试图融入,但后来就会觉得很痛苦,讲这些话的时候很违心。但是我在创作写诗的时候我感觉我是真的活着。所以就算没有朋友,我也不感到孤独,因为我的内心是很充实的。”
姜二嫚认为:交朋友对于现阶段的她来说是不重要的,她的兴趣爱好能让生活更充实。
这也让其他人对于她的经历感到好奇。
“在被别人背刺或者说孤立之前,我对所有人都愿意毫无保留的敞开心扉,但我发现他们其实并不感兴趣。所以我到后面慢慢地开始不打算交朋友了。”
姜二嫚这样的想法并不少见,引起了其他孩子的共鸣。可能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遇到过在社交中倍感失落的时刻,甚至觉得被孤立。
就像钟宇升说的:人是群居动物,交往是人的本性,如果一个人认为社交是不重要的,那么我们要考虑他在社交中是否受到伤害,要弥补伤害。
其实,这也提醒家长,要多关注孩子在学校里的社交,不要让孩子感受到伤害,从而对社交产生不信任的情绪。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理副校长王丛说:“当孩子受到孤立时,可以换一个角度理解这种敌意。每个孩子都是非常优秀的,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也许正是因为你突出、优秀的品质,才会导致嫉妒。人才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之下,你需要学会跟人沟通,怎么去待人接物?怎么去跟别人合作?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当代年轻人的成长过程中,社交是越来越重要的。”
#2
父母要不要干涉孩子的社交?
在家长群里,很多家长发表了关于孩子社交的想法,例如,有的家长认为:我不反对孩子和成绩不好的人交往,但我反对孩子和品德不好的人交往。
对于家长的干预,孩子有哪些想法呢?这群05后的少年们踊跃发言。
“我有逆反心理,越不让我干啥我越要干啥。”
“我会不停地说朋友的优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一定能找到那个朋友吸引我的地方,然后跟我爸妈无限放大。”
王丛校长还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姆巴佩的妈妈小时候就告诉他,不要和调皮捣蛋的孩子交往,所以长大后姆巴佩就特别讨厌内马尔,这两个人在俱乐部里踢球配合地就不是特别好。所以如果姆巴佩的妈妈在他小时候能鼓励他和不同性格的孩子交朋友,对他的帮助会更大一些。
周思营说:其实家长应该相信孩子的判断能力,什么样的人会吸引什么样的人,孩子本身也不傻。
王丛提到,家长在引导自己的孩子社交时,只需要掌握一个大的原则——即经济学上的“负面清单”。你不希望孩子和什么人交朋友,这是你的底线。当家长决定好底线,孩子的日常交友细节。和谁一起玩、做什么事,其实可以交由孩子自主判断和决策,反而可以培养孩子的决策能力。
“比如我家孩子现在是初二,我的底线就是不要和说谎、说大话的孩子交朋友,因为我希望我的孩子成人之后是一个正直的、谦卑的、简单的一个人。所以我就把大的原则和方向给他定好。”
#3
社交恐惧应该怎样克服?
傅首尔讲了一个自家孩子搬家后社交的例子:“搬家以后,到了新环境,我儿子去小区里玩,小区有一帮以前就玩在一起的小孩,我儿子想加入他们,但是一开口就被拒绝了,他整个人就很低落。”
相信很多家长都面临过同样的难题,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去社交。其实,“破冰”这件事,家长的引导也很重要。
“首先我会告诉他,别人不跟你玩,并不是因为你不够好。因为一旦孩子认定了这样的想法,他就不会尝试第二次。我告诉他,被拒绝只有一个原因,特别简单,就是不熟。别的小朋友可能已经一起玩了很久了,对于陌生人,他们需要接纳的时间。所以,我鼓励他第二天再去。”
所以,在社交中家长要做的引导就是缓解孩子的焦虑,有时候只是很简单的原因,不要想得太复杂。
现在,越来越多青少年认为自己有社恐,遇到陌生人不敢主动开口说话。要应对这种问题,我们可以反问孩子:即使我真的说错了,能有什么后果?其实,沟通失败也不会付出任何成本。以这样的心态去思考问题,会好很多。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别人打招呼?因为孩子总是对别人的回应预设了太多期待。
#4
家长应该怎么做?
倾听完孩子们的想法之后,王丛校长也给家长提出了建议:
一、家长要认识到孩子社交的重要性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越往前走,与人沟通、打交道的能力就越来越重要,但是家长也不要刻意把自己的孩子逼成一个“社牛”的小孩,交朋友重在“质”,而不是在“量”。
注意引导,孩子的朋友圈尽量多元化、有互补性,而不是同质化。
二、不要过多干预孩子交朋友的过程
设置大概的底线原则,你想把你的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类型,就不要让孩子去跟相反类型的人交朋友就好了。大的原则定好之后,不要过多去干预,要培养孩子自己做决策的能力。
三、家长需要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你的孩子在将来一定是在一步一步走向更高的平台,他们的视野比你看到的东西更宽广,家长需要追得上去,需要培养自己年轻的心态,站在更高的视野、角度、平台上去跟自己的孩子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