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小孩的神秘生活》
文|张蔚斐
来源|成长的可能
孩子的胜负心很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纪录片《小孩的神秘生活》中,正在开展一场孩子们之间的力量对决。
任思涵和刘一同学分别带领两队小朋友玩拔河,生活中就爱运动的任思涵对自己的力量充满信心,也很迫切地希望自己能赢。比赛前,两队还积极地商量了战术。任思涵组说:“让他们先开始拉,等他们用完力之后我们一下就拉过他们就行了。”刘一组则采用了团结的战术,开始后整齐地喊着一二一,一起用劲。
其实从比赛开始前的战术就可以看出,团结的刘一组更占上风。果不其然,连续两局的比赛结果都是刘一组获胜。
拔河作为一种团队协作的力量游戏,很考验孩子们的心态,在不那么势均力敌的分组里,个人的能力有时会被团队的力量所打压。虽然任思涵个人能力强,但团队游戏更重要的是合作。
生活中力气大、热爱运动的任思涵一时间无法接受自己在游戏中输了的事实,先是要求换队,要把自己换到更强的队伍中去,又要求对方不许使太大劲,最后还怪逆风帮助了对手。连输两局,让她一时不服气,还和对手小朋友推搡了起来。一连串的反应下来,可以看出思涵是一个十分在乎输赢的小朋友。
生活中,也有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胜负欲”感到头疼,有时候既希望他们有上进心、有进取力,又担心他们太在意输赢的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中的珍贵体验。尤其是在和别的小朋友的交往过程中,胜负心太强的孩子常常表现出“输不起”的状态,更容易导致矛盾和摩擦。
那么,该如何理解孩子的胜负心?家长又该如何引导呢?
#1
无法面对失败,往往是耐挫力需要增强
拔河输了两局以后,思涵和清清吵了起来,“你们都赢了两次了,怎么就不能让我们赢一次呢?”思涵抱怨,一抬手就打到了清清,两人推搡起来,清清坐在地上哭。面对清清的哭泣,她也感到无措。
“思涵在游戏中表现出了很强的嫉妒心理,我们说嫉妒有两种,一种是关系受到了威胁,另一种是自尊上受到了威胁,思涵应该是偏向于后面那一种。”人类科学博士沈尹婧和儿童心理学博士何洁分析,“思涵接受不了失败的后果,说明她的耐挫力还是需要增强。”
思涵立刻和清清道歉,两人也拥抱着重归于好。事后,老师问起思涵,思涵说:“想跟她玩个游戏,不小心又想成打仗了,清清哭了之后我就安慰她了,就说对不起。”
在拔河游戏中,思涵的表现无疑是胜负心最强烈的那一个,幼儿园的小游戏,她也会认真地当作比赛来对待,“一不小心就想成了打仗”,其实也是因为她特别在意输赢,这和她的成长经历有关。
思涵的爸爸从事儿童体育教育,妈妈是文化传媒工作者,平时还有哥哥陪伴着她。
“平时哥哥和思涵的关系特别好,小女孩偶尔会表现出一点小嫉妒,我们在夸哥哥的时候,思涵心里会希望得到同样的表扬。她会有一些求关注的心态。”思涵妈妈说。
思涵的爸爸是儿童体育教育工作者,经常带她去做运动。“她是比较喜欢争冠军的一个孩子,喜欢获胜,争强好胜,只要是跟比赛、竞赛有关系的,她都想往前冲。竞争意识可能是与生俱来的,也可能是受后天的影响,因为我经常带她去运动馆玩,看多了练多了之后,自然产生了胜负心。”思涵爸爸说。
在父母的眼中,思涵有耐挫力,但是不多。父母更期待思涵能在失败后坦然地、微笑着面对,还能祝福对手、鼓励自己。
#2
面对挫折和压力,增强心理弹性和耐挫力
胜负心往往伴随着孩子的小脾气,很多孩子在输了比赛或结果不符合自己的预期时,急得崩溃大哭,遇事时容易哭的孩子,也往往很难面对失败,心理比较脆弱。
拔河游戏过后,赢的队伍获得了陀螺玩具的奖励。出于对玩具的好奇,输了的岳昊小朋友从玩具堆里拿出了陀螺,放在手里玩个不停,另一边赢的队伍里,动作稍慢的刘一小朋友则没有玩具了。
刘一先是告诉老师,但老师让他自己解决;第二步是和岳昊协商,希望他把陀螺还回来,但遭到了拒绝;第三步,在一直缠着岳昊还陀螺未果后,他开始崩溃大哭,这也是刘一一直以来面对失败时的方法。
但在纪录片中,我们很明显能看出刘一的耐挫力在不断增强。
刘一在前一个换装游戏中,也因为动作慢而错过了自己喜欢的走秀服装,被别的小朋友抢先。那时的他面对失败时,只能用眼泪来解决问题,在这一次被抢陀螺的经历中,他开始直面挑战,非常执着地一直跟着岳昊。
虽然不断被拒绝,也曾大哭,但他没有放弃,最终和岳昊和解,一起玩起了陀螺。这个过程大大增强了他的心理弹性。
心理弹性是个体在面对失败和压力时的恢复能力,这种恢复能力对孩子将来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如何让孩子正确面对胜负?
在节目的比赛中,孩子们表现出了强烈的胜负欲,他们非常渴望成功获取奖励,却无法面对失败。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情况也常常困扰着家长,该怎样做才能引导孩子正确且勇敢地面对成功和失败呢?人类科学博士沈尹婧和儿童心理学博士何洁给出了实用的建议:
首先,家长要普及孩子对于胜和负的概念的正确理解,特别是在一些体育运动中,必须有人是胜利的,有人是失败的,这是常规,也是对孩子社会知识的培养,这个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孩子的体验中,他如何来对待失败,这是一件需要家长努力的事。
失败的体验虽然不好,但是失败对于孩子有很多积极作用,比方说,失败是告诉孩子在某一项能力上有所欠缺,它会产生一种悲伤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触发孩子的反思,以及后续在所欠缺的能力上面有针对性地练习,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后期作用。
当孩子失败之后,自然会气馁,但是家长这个时候千万不可以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或者人格攻击。对于孩子来说,如果他对于自己的智力有一种动态的认知,那么他就更愿意去接受挑战、去欢迎失败、去取得未来的成功。因为他能看到自己的能力在未来是可以有所增长的,是有潜力的。
对于孩子的成功,家长则应该放宽心去表扬他、拥抱他,跟他一起喝彩。因为当孩子获得成功时,他会非常渴望得到一个权威的认可,而家长恰好是这样一个高大的形象。如果能得到家长的认可,孩子就认为自己的努力被见证、接纳了,自己是有价值感的。
所以说,家长对于孩子成败的反馈会影响孩子的失败观。当孩子失败不要对他进行攻击或打压;当孩子成功时应该多去鼓励和表扬。
不同的孩子对于比赛和竞争的态度不同,有的孩子特别看重比赛的结果,这一类孩子的表现动机很强。而有的孩子更注重的是比赛的过程,我有没有掌握这个知识?这样的孩子,掌握动机更强。
对于胜负心很强的孩子家长要注意引导,帮助孩子对于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一方面,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庆祝失败,成为情绪的主人;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给予孩子的成就正确的归因,让孩子知道,成功是因为努力,而不是因为天资。当孩子对于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动态的认知,在将来面对挫折的时候,他就能越挫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