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李厚仪
文|张蔚斐
来源|成长的可能
近日,浙江宁波一位爸爸上了热搜,据张先生介绍,他的儿子在一二年级时,学习成绩很差,常常是班里垫底的存在,不是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但是,他靠着“鼓励式教育”,成功将孩子带上了逆袭路。最近,儿子考了班级第一。
父子俩之间的对话是这样的:
“这次考了倒数第几啊?”
“这次倒数第二。”
“上次呢?”
“上次倒数第一。”
“行,有进步!下次再上一个名次好吗?加油啊!”
张先生的儿子从倒数第一考到了全班第一,鼓励式教育带来的“逆袭奇迹”一下子击中了家长的心,“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教育结果。”
这让很多家长不禁思考,鼓励式教育真的有这么大魔力吗?争相模仿的背后,也出现了一些质疑:只靠鼓励,真的能逆袭吗?是不是完全不能批评孩子了?
家长纷纷加入讨论,有人说:“这个爸爸真了不起,换成我家早就开打了。”
也有教师在评论区指出,不同孩子智力发展水平不同,张先生的儿子是个例,可能只是进入高年级后刚好到了智力发育的关键点了。
那么,鼓励式教育到底值不值得学习?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该如何正确认识鼓励这件事呢?前北京四中名师李厚仪指出:鼓励式教育背后的关键是亲子关系。
#1
鼓励式教育不一定能带来逆袭,小学阶段的孩子更需要鼓励
鼓励这件事本身肯定是对的,但鼓励的背后有一个年龄背景,家长不要忽视。鼓励式教育令孩子从倒数第一逆袭到第一这样的场景一定是发生在小学生身上,只有小学生是家长一鼓励孩子一努力就能考好的。
到了初高中,想通过鼓励的方式逆袭,从倒数第一到第一,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小学对知识能力的要求比较浅层,有些孩子原本考倒数第一并不一定是能力的问题,而是因为没用心学或者没找到方法。那么,家长通过鼓励的方式,是可以改变孩子的学习状态的,在小学阶段,鼓励式教育的成果也比较明显。
到了初高中阶段,家长的鼓励更多的作用是让孩子把他的能力发挥出来,但是并不一定能改变孩子太多的学习问题。换句话说,一个考倒数第一的的孩子想在初高中通过鼓励到第一名,几率很低。因为他们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综合因素已经形成了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家长的鼓励可以让孩子心里没那么难过,起到理解、安慰的作用。孩子可能会觉得:“虽然老师和同学可能都不认可自己,但是至少回到家,还能感受到家人带来的温暖。”
鼓励式教育的本质是对的,但是家长要正确看待这种鼓励,不能盲目期待。
#2
鼓励or批评?不同的沟通方式背后是亲子关系的反映
有的家长认为鼓励式教育就是完全不批评孩子,或者不敢批评孩子,怕自己走到了“鼓励式教育”的对立面。其实,这样的想法也不正确。鼓励一定是建立在家长和孩子关系很好、亲子沟通很顺畅的基础上的。
有一类家长的理念是“欲扬先抑”的否定式教育,总是不遗余力地打击孩子、否定孩子,认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父母,总想把夸奖留到最后,但长此以往,孩子往往只记得被否定的部分,对他们的自信心也会造成一定打击。在小学阶段,孩子需要通过家长、父母、同学的认可来形成对自我的认知,自信是他们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
既然不能否定,一部分家长又走向了一味赞同的一端,与否定式教育完全相反,殊不知,这又是一个大坑。父母没有原则的赞同容易导致孩子对自我认知过高、变得自负和盲目。同时,也让他们失去了面对挫折的机会,长此以往,心理会比较脆弱,经不起批评和困难。
鼓励式教育,其实是家长对亲子沟通方式的思考,背后的关键是亲子关系。
在小学阶段,如果孩子面对的是一群特别优秀的同学,但是自己的能力跟不上,达不到优秀的话,心态或多或少会受影响,好的亲子关系会让孩子减少很多心理疾病。有些孩子可能本身能力还不错,但是亲子关系很僵,让孩子厌恶学习甚至放弃学习,这样是比较可惜的。
#3
坚持原则、讲究方法,不要用鼓励式教育把孩子夸废了
为什么有些鼓励式教育让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而有些“鼓励式教育”却把孩子“夸废了”?
鼓励式教育并不等于盲目的夸赞、没有原则的夸张。家长的鼓励,更多的是要在孩子努力之后看到他的困难,在他有畏难情绪时帮助他面对。但如果孩子根本就不学习,该做的事不做,那就不是鼓励,是原则性问题。
孩子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任务,在该学习的阶段,学习就是原则性问题。难道孩子沉迷游戏不学习时也要鼓励他你玩游戏玩的真好吗?除此之外,还有生活学习习惯、礼貌问题,都是原则性问题。
只要孩子有努力的意愿,哪怕在努力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产生畏难情绪,他的老师和同学对他都不认可时,家长的鼓励和支持尤为重要。只要孩子还在学,家长就应该发自内心肯定他、鼓励他。
会鼓励的家长往往在两个方面有较大的收获,第一是形成了良好的亲子关系,第二是能够帮助孩子发挥出正常的水平。其实,每个孩子在中高考中能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了,不要老是想着黑马,黑马是少数人的故事。
鼓励也要讲究方法,鼓励也不意味着结束,在鼓励之后,家长依然要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各方各面。鼓励有几点要注意的:
一、鼓励应该基于事实,真诚、不夸大,关注细节,发自内心的鼓励才能让孩子进步。
二、鼓励要及时,孩子并不能时时保持学习积极性,阶段性的鼓励可以帮助他们恢复信心,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
三、尽量鼓励孩子努力的过程,而不是去鼓励孩子取得的成果。值得肯定的是努力学习的过程,并不是每一次都要考高分的结果。
总结来说,不管家长是鼓励式教育还是其他理念的教育,都要想清楚一个前提:哪些事是在你的家庭教育观念里的原则问题?对于原则问题一定不能退让,要立好规矩不动摇。鼓励式教育并不等于放纵,而是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基础之上,如果家长对底线和原则的把握不清晰,反而容易使孩子形成受不得半点批评的性格。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