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转换“优势视角”。

家庭教育|把暑假还给孩子,你真的相信自家娃吗?

2022-08-08 19:48:12发布     来源:成长的可能    作者:张蔚斐  

  文|张蔚斐

  unsplash

  来源|成长的可能

  学校为什么要放暑假?这是很多家长容易忽略的问题,家长往往只是习惯了一直以来有这样的一个假期,并没有很好的利用好这一关键时期。

  家长在为了给孩子安排好暑假生活而绞尽脑汁,被焦虑的情绪困扰着。看似尽善尽美的安排,对于孩子的成长真的有益处吗?有时候,家长常常做着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而不自知。

  “成长的可能”对话了中科启元儿童发展中心心理咨询师周歆媛,暑假对于孩子的意义是什么?在暑假的学习力培养和亲子沟通过程中,有哪些家长容易忽略的关键点?在周歆媛看来,把暑假还给孩子,是家长要做的第一件事。

  #1

  暑假是培养自驱力的关键时期

  对于孩子来说,假期前一整个学期他都处于一种相对被安排的情境下,完成上课和学习计划,孩子自主的部分比较少,大多是听学校、老师、家长的安排。所以,暑假很重要的一件事是给孩子“留白”,让他有一个相对放松的机会。很多家长容易忽略这一点,给孩子安排很多计划,这样反而不能很好的发挥假期的作用。

  在学习中,我们常常讲到内驱力,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很少有内驱力?实际上是因为他们没有机会把内驱力激发出来,各方面都被大人安排好了,不觉得学习、假期这些事和自己有关,反正都是被安排。所以,家长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听听孩子的想法,当然不是说要全部听从孩子的,但是家长可以适当调整比重,留出自主的部分给孩子。

  自主是暑期的第一个关键词。

  “双减”过后,学校的作业相对会减少一些,没有学期中迫切的学习任务,恰恰是培养孩子自主性的重要时机。家长尽量不要本末倒置,而是要把自主权还给孩子。

  一二年级的暑假是比较好的试错时期,不需要拿出整个暑假,中间可以用半个月时间让孩子试一试自主安排,在开学前再收收心,帮助他平稳过渡。

  当然,作为家长,想放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部分家长担心的是,如果孩子暑期太过松弛,等开学了以后会跟不上学习。家长可以试想一下,自己能承担的最差的结果是什么?在底线之上可以适当放权给孩子,让他有机会试错。

  有些家长承担不了孩子成绩变差的后果,又期待孩子能养成自主性,其实这就是一个悖论,也会因此导致家长比较焦虑,比较重要的是家长想清楚自己的接纳程度,比如能接受孩子有50%的时间是可以自由支配的,剩下的时间用来学习。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底线,需要多加沟通,和孩子一起商量。

  暑假计划,也要让孩子参与进来,这样他才有可能把这件事当成自己的事。父母代替安排好一切的话,孩子永远不可能形成内驱,全都是靠外驱。在学习这件事上,内驱力是比较重要的能力,很多家长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为什么我们成长的那个年代里很多孩子学习都比较主动呢?恰恰是因为那时候的父母能更多的放权给孩子。那时候没有那么多资源能给孩子,也很少把一天的兴趣班都安排的满满当当,个人内心的自主的力量反而就长出来了。

  #2

  孩子对自己的生活安排的话语权有多少?

  有的家长问到:我制定的暑假计划挺好的呀,张弛有度,也有休闲娱乐的安排,并不全是学习,为什么执行起来还是很困难?有一个很重要却容易被忽略的因素是:计划表是谁制定的?很多家长还是把自己当成了主角,相当于你把孩子的暑假拿过来了,家长辛辛苦苦地制定计划表,但那不是孩子的想法,他可能未必想这么做。

  孩子能参与的程度有多少?话语权有多少?即使家长自己看起来是张弛有度的、设计了玩乐时间,但这和孩子自己的想法还是会有出入。家长最好不要把计划表设计完了以后问孩子同不同意,孩子当下可能会处于各种原因同意,但后续不一定能实行。

  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在暑假刚开始几天,先不要做计划表,先花三五天时间,把孩子每天完成的任务记录下来。根据记录表调整孩子的暑假计划。计划表也不适合安排得太满,太细致的计划相当于把孩子框住了,孩子自主的部分就发挥不出来。

  用三五天时间记录、复盘他每天做的事,看看孩子自己是怎么安排的这一天,再根据记录去设计后续的计划表,可实施性会强一点。

  以玩电子游戏为例,不同的家庭底线不同,有些家长可能觉得孩子只能玩半个小时,有些家长觉得这不是大事。但规定了只能玩一小时的家庭,为什么会遇到孩子讨价还价呢?一小时到了,孩子说“再玩一会儿”,有时,亲子冲突的原因在于孩子并不明确自己要做的事,或者它并没有同意,而且被告知被安排,这“一小时”不是商量得出的。

  家长越是觉得孩子有很多坏习惯,越会对孩子多加干预。干预太多,孩子就容易反抗或叛逆,肯定会有“讨价还价”的行为,想尽各种办法拖延。

  所以,家长尽可能的把“商量”的步骤前置,在讨论过程中把握住家庭的底线,也让孩子真正理解为什么“只能玩一个小时”,而不是粗暴的强加给孩子。

  当家长自己的界限比较明确的时候,大概率孩子是会听从的。如果孩子是非常难商量、难沟通的状态,家长就要反思家庭的亲子关系了,是不是已经积累了很多问题?这时候不是靠什么方法论、怎么做计划就可以改变的。

  #3

  暑期是亲子矛盾高发期,家长要转换“优势视角”

  在暑期的咨询过程中,我曾遇到过一个家长,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很值得家长借鉴警醒。

  孩子喜欢打游戏,但是网络防沉迷系统出来以后,孩子每天能玩游戏的时间是被限制的,他就很想用爸爸的大人身份注册一个游戏账号。这位父亲想在暑期给孩子一些激励,让孩子有所提升、进步。

  于是,他给孩子布置了一个对孩子来说很难完成的任务。孩子的英语不太好,他跟孩子说:“两周内你完成任务,给你仅有一次的检验机会,英语卷子达到多少分,我就给你注册。”

  这个孩子非常痛苦,他很不开心,因为这个学习目标完全超过了他认为自己可以做到的部分,而且只有一次机会。他觉得自己做不到,连试都不想试,直接就放弃了。

  其实这个家长想激励孩子的心是没问题的,但是他没有给孩子发挥自主性的空间,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家长需要给孩子设定够的到的目标,在他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如果他一上来就面对一棵参天大树,他觉得自己用梯子都爬不上去,那就不是激励,而是痛苦了。

  这个孩子也是,他直接放弃了,不仅不想学英语,连游戏都不想玩了,他完全可以换一个游戏玩。

  激励这件事,也需要和孩子沟通。家长要了解孩子的真实水平,同时要给孩子有一些成功的体验,如果他在暑期里也不断感到挫败,一次又一次感到“我不行”,这就很糟糕。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关键点,就是家长的激励一定要有“退出机制”,不能长久把“玩游戏”和“学习”这件事划等号。不然孩子都是为了玩游戏才学习,这样也会存在隐患。

  在亲子关系中,家长天然的需要去承担更多,因为亲子关系本身就是不对等的,家长的话语权和决定权还是强于孩子的。

  回到暑期自主的这个主题上来说,如果孩子总是需要被家长催着做事,家长就需要比较平静的和孩子进行一些沟通了。家长可以问问:“为什么每次让你去做这件事都这么费劲呢?我们能不能一起想点别的办法让这件事不那么费劲?”

  当家长有了更多和孩子平等沟通的积累后,当家长真心觉得孩子可以自己去决定一些事、尊重孩子的时候,孩子的自主性就容易被激发出来了。当他慢慢地可以自己去决定某一部分生活的时候,亲子冲突也就相对减少了。

  还有一点,如果家长比较容易发脾气、比较暴躁,家长要试着调整自己的状态。想清楚一件事:孩子引爆我脾气的点到底是什么?首先第一步是察觉,很多时候家长发脾气自己都察觉不到,所以有意识很重要。第二步就是尽量避免直面冲突。发脾气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孩子可能当下会迫于压力和害怕有所改善,但没几天又“原形毕露”了,想发脾气的时候,可以跟孩子说一句:“我现在已经非常生气了,我需要去冷静一下。”

  假期的亲子矛盾核心点就在于“我们其实对孩子没有那么信任”。家长不相信他有能力走好自己的人生路。为什么家长总是感到焦虑?就是因为家长想给孩子做太多规划、铺设太多人生道路。但其实家长的这份不信任,孩子是能感受到的,家长不敢放手,不相信放手之后孩子就真的能生长出自主的力量。

  暑假是一个调节亲子关系的好时机,从家长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视角去看到孩子的优势所在。只有看到了他的优点,才不会在冲突时看他哪儿都不顺眼。“优势视角”也会缓解家长的焦虑,“虽然他学习上没有那么拔尖,但他的感情很细腻。”孩子有很多隐性的优良品质值得家长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