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和尊重是父母给予他的最大支持。

对话北大毕业生|“最大的遗憾是小学阶段读课外书太少”

2022-07-03 09:45:43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哆啦  

  文|张蔚斐

  受访者提供

  来源|成长的可能

  培养出一个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有多难?相信每个家长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虽然每个人的经历各不相同,但当我们翻开学霸的成长日记,还是能在很多细节中看到优秀学子的成长轨迹,从中汲取值得借鉴的观点和思考。“成长的可能”与多位优秀的清北学子进行了深度的交流,在高考季,他们的故事会给你怎样的启发?

  本期,我们对话了今年即将毕业的2018级北大学生鹤鸣,一个优秀的北大学生背后有哪些底层的逻辑?鹤鸣与我们畅聊了家庭教育对他的影响、学习上的方法论和学习之外的人生思考。

  受访者简介:鹤鸣,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曾经获得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二等奖、数学竞赛省三等奖。

  #1

  像朋友一样陪伴、尊重孩子

  有人说:“父亲能决定孩子飞多高,母亲能决定孩子飞多远。一个优秀的人成长起来,背后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鹤鸣来说,也是如此。

  家庭在鹤鸣的成长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他的形容中,父亲是“朋友”一样的存在,“我觉得我的家长有两点一直做得比较好,一是陪伴,二是尊重。”

  即使是工作很忙的情况下,鹤鸣爸爸依然会抽出时间来陪他,小学时陪着他做作业,小学的功课并不算太难,家长总能指点一二,就算不指导作业,只是陪伴在身边,也能让他觉得安心。

  父亲的鼓励和陪伴一直影响着鹤鸣,不仅是在学习这一方面,还有兴趣爱好的培养。鹤鸣爸爸业余生活中喜欢演奏各种各样的乐器,但并不精通。他尝试鼓励孩子学一门感兴趣的乐器,在鹤鸣自己选择了学钢琴之后,鹤鸣爸爸作为一个只会弹电子琴的业余爱好者,为了让孩子能更喜欢、更坚持弹琴,果断地决定陪着孩子一起学钢琴,从零基础的乐理知识开始学起,一起去上课,一起去考级。

  “最后我考了十级,我爸考了六级。”鹤鸣说。

  父子俩的关系,似乎用“朋友”来形容更为贴切。鹤鸣觉得父亲最难得的一个优点是“愿意道歉”。

  在很多家庭里,都默认大人是绝对的权威,这样反而让亲子间的沟通更加困难。“如果是我比较有道理、觉得委屈了,他都会很主动地来和我道歉。每次他道歉完了以后我们就和好了,小时候不懂事,觉得和父亲之间偶尔的矛盾就像和朋友之间闹矛盾一样,说开了就好。正是因为从小就像朋友一样相处,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有什么事情或者犯了错误都会主动跟他说,不会隐瞒。我觉得这是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

  鹤鸣的父亲像朋友一样陪伴他学习、成长,母亲则在生活上提供悉心照料。从小到大,父母的角色都是“支持者”。“我的任何选择,只要不是明显有问题的,他们都是支持鼓励的,会提供他们的建议,但不会干涉我的选择。即使其他人都不支持,至少父母是支持我的。”

  鹤鸣回忆起高考后的志愿填报,就体现了父母对他的绝对支持。当时鹤鸣的分数在报考北大时处于一个尴尬地位,为了保险,高中班主任和很多老师都建议他报考北大医学部,北大医学部的分数会低3-5分,这样就肯定能进北大。

  但是鹤鸣考虑了很久,确定自己不想走上学医的道路,最后冒险选报了北大的理工科专业。“当时班主任也比较擅长说服,跟我家长聊了很久,最后我爸妈还是选择支持鼓励我选自己想选的专业。”  

屏幕快照 2022-07-03 上午9.48.14.png

图为北京大学未名湖,鹤鸣拍摄

 

  #2

  学霸的基本素养:自信心和方法论

  “学霸”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鹤鸣小学时期在江苏上学,江苏的教育很发达,在那边他一直保持着前十名的成绩。到了五年级,他从江苏转学到了河南,也曾考到了第一名。但是在他看来,这并不是因为他成绩变好了,只是因为离开了教育发达的江苏地区,竞争环境变了,新的环境反而缺乏了一点挑战性。

  “江苏学的是苏教版教材,河南学的是人教版教材,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所以有一段时间还经历过学习跟不上的情况,有一阵低谷期的冲击。”

  因转学带来的影响让他低迷了一阵,但由于他的数学成绩一直比较好,所以他逐渐通过数学找回了自信,在数学方面的天赋让他相信他会是与众不同的、最厉害的那一个。鹤鸣在数学上有自己的一套钻研方式,正是这样的闪光点让他逐渐找回了成就感,虽然当下其他科目并不算特别拔尖,但是数学给了他自信,坚信未来的他一定会闪闪发光,从而在学习上越来越得心应手。

  在后来的学习中,鹤鸣获得了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二等奖、数学竞赛省三等奖。他也分享了自己在数学、物理这两门科目上的学习心得。

  一、举一反三,多思考。

  “最根本的一点贯穿到底的方法论是:一定要学会举一反三,多思考,不能只想着做题。如果你做出一道难题,就要去思考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更优化的模型。数学和物理最重要的两点就是‘方法’和‘模型’。

  如何举一反三呢?例如在解答完一道题之后,能不能给自己提出一些题目中没有涉及到的其他问题?有没有衍生出难度更高的问题?物理模型中有些变形,改变其中几个简单的条件就能让题目变得特别难。“能将一道难题、一道好题变成几十道题,就能够得到更多思考,比盲目刷题大量做题效率更高。”

  “举一反三”的思考能力是贯穿到底的,不管是竞赛还是基础学科,不管是小学还是初高中,这都是很好的习惯。

  二、善于反思和总结方法论。

  “在学习中要多反思、多总结,不能盲目地只会老师的话。小学初中我们思考的能力有限,跟着老师走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到了初中,大家都会开始变得有些叛逆,因为这一阶段我们有了更多的自己的思考。那么到了高中,就可以把这些思考和想法用到学习上。有时候可能我们的想法和老师相悖,但不一定都是错的,老师也不是永远都对的。当然,大方向要听老师的,但你要知道,老师教的是所有学生,而你自己的学习问题却不一定和其他人一样,所以要学会自我总结和思考。

  “学霸”的根本,可能就是能自己总结出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如何形成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呢?就要借鉴其他人的经验,但不要照搬,要加以修饰、改变,结合自己的节奏,找到最适合的方式应用前人的经验。

  如果是物理、数学学习上有困难,鹤鸣分析,这部分同学一定是对物理模型的分析、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熟练。首先要自我检验,把课本中目录里的每一个章节所对应的知识点过一遍,能自我总结出一些知识性的内容,看着目录梳理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些知识点生疏、甚至想不起来,就说明这一知识点掌握的不够牢固。“感觉自己会了,实际上用起来很生疏。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对于书上直接给出的一级结论,要想学得更好,还远远不够,最好是能背记下更实用的二级结论。把课本上有的知识点进行一定推理和拓展得到的全新的结论就是二级结论,二级结论相对来说在考试中会更加实用。

  “虽然各种资料里的二级结论很多,但如果能自己总结,在考试中遇到一些实用的二级结论并记下来,对考试是很有帮助的。记二级结论一来能让你更快掌握一些题型和模型,其次是能节省时间。”

  屏幕快照 2022-07-03 上午9.46.22.png

  图为北京大学五四操场,鹤鸣拍摄

  #3

  最大的遗憾是小时候没有读更多的书

  在鹤鸣看来,高考的影响可以分为“高考前”和“高考后”两个阶段。

  “高考前”的高中三年学习经历会给很多人的一生带来很大的影响,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高考都是一次重大的人生机会,一定是拼尽全力学好,才能够最大程度的接近自己的梦想,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高考不一定是唯一的选择,但这条路相对来说是难度小很多的选择。

  “高考后”的影响则更不必说,去到更好的学校,接触更优秀的人,得到更高的资源,对于将来工作选择的机会一定是更多的。“对于我来说,考上北大,仅仅是这样的学历就能带给我很多机会。”

  高考结束后,在大学里有了更多思考的时间,回望过去十几年的学习生涯,鹤鸣认为他最大的遗憾就是“书读得不够多”。

  “在小学时期,最好还是多读一些感兴趣的、增长见闻的书,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到了初高中课业繁重,读书的时间可能没有那么多了,所以小学阶段读课外书很重要,但这正是很多家庭比较忽略的一点。很多家长更在意小学时期的成绩,孩子一看课外书就管着。”长大后再想提高文学素养,比小时候顺其自然的积累难度更高。

  鹤鸣提到,丰富见识很重要,大城市的孩子有比较多的机会去科技馆、博物馆参观,他们的阅历很丰富,如果缺乏这样的参观条件,多看书也是很好的。

  “闲时看看小说和文学书籍,作为学科类书籍的调剂,也是一件很享受很舒服的事情。我自己的习惯是每次读完主之后还会写一写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悟,在小学的时候,读后感可能是令人感到痛苦的作业,但是到了现在,记录读书的感受是一件比较好的事。”

  他提到,如果小的时候家长注重培养孩子写日记,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虽然坚持比较难,但一旦形成习惯,就是一件好事。“对于孩子来说,每天也不用多写,一两句话总结一下今天也可以,看看有没有什么值得记录的事,如果没有什么事,记录天气也可以。等到一个月、一年以后回头看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写日记更多的是一种激励孩子的方式、一种好习惯,而不是一个强制性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