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焦虑、急躁,到坦然接受、慢慢来,别把社交当一个“事”。

停课后,娃的社交从学校转向小区,我懵了……

2022-06-26 20:40:39发布     来源:成长的可能    作者:瓜瓜妈妈  

  作者|瓜瓜妈妈

  图片来源|unsplash

  4月底,北京幼儿园因为疫情停课,一直到现在已有近两个月的时间。这两个月,瓜瓜没有报任何在线课外班,如果说重点发展了什么方面的能力,那一定要属“社交”了。

  首先介绍一下瓜瓜此前的社交状况:在幼儿园里有几个要好的好朋友,和班级老师了解到社交情况蛮好的,和好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轻松自如,对交新朋友也持开放的态度。

  但令我是没有想到的是,停课后,有一次我带瓜瓜在小区内玩耍,发现,他并不能主动融入到小区内的小朋友群体!

  这是什么情况?我瞬间有点懵了。

  有一个背景是,我们新搬到这个小区不到半年的时间,幼儿园同学并不在附近。因为上学期间,孩子也是蛮“忙”的,放学后在小区内玩耍不算多,周末又会约上班里好朋友到外面玩,所以瓜瓜和小区内的小朋友,连接并不紧密。

  即便如此,我原以为,社交能力是可以复用的。在班里社交还可以,那么在小区里,理应还不错吧?

  我想错了……

  在小区的小花园、广场等等地方,瓜瓜遇到成群结队的孩子时,他都是持“观察”态度,远远的观望着。当我引导“如果你觉得好玩,你也可以加入,一起玩呀。”瓜瓜则表示,我“只是想看看”,“我不想去玩”。

  看着热闹的小朋友们,以及黏在我旁边的孤单的瓜瓜,我有点束手无策。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几天,没有好转,那时候我觉得,瓜瓜一定是遇到了困难,必须想办法介入、给一些帮助了。

  以下,是我想过的办法,其中有弯路、有教训,也有打开局面的关键。经过这些这些尝试,目前,瓜瓜在小区内已经结交了几个朋友,并且能自然的融入群体中。希望这些经验能给有同样困惑的家长一些参考。

  一、我首先想到的是,带一些比较好玩的玩具下楼,有备而来。

  我和娃爸带了遥控飞机、遥控赛车之类。但我们发现,这类“新奇特”的东西,能一时吸引其他小朋友注意,确实引来了围观。但实际上,这些表面的炫酷,来的快,去的也快,无法形成团队游戏。所以,这种方式我们淘汰了。

  二、找到突破口:先从一个固定玩伴开始

  有一天瓜瓜爸爸告诉我:在电梯里,发现了一个某某培训班的A家长,就在一个单元楼里。我差点兴奋的跳起来,这样的机会必须抓住!

  我马上去这个培训班社群里加了这位妈妈,并约好常一起下楼玩耍。

  由于孩子们本来就认识(其实早在家长之前,孩子们就偶遇过了,只是家长没有发现),聚在一起自然玩开了。俩人年龄相仿,有很多共同话题和爱好,友情很快升温。从那以后,每天下楼找这个小朋友玩,成为了瓜瓜的期待之一。

  每天户外时,我们都会拎上一个“工具包”,里面装着足球、篮球、羽毛球、跳绳等,瓜瓜还会骑上自行车。这些工具可以让孩子们更好的互动或者团队作战。

  每天晚饭后,小区家长们纷纷开启遛娃时间。可能是有了底气,瓜瓜也慢慢扩大了圈子,自然的加入到一些游戏阵营中。后来,能叫出名字的小朋友越来越多。瓜瓜经常欢喜的告诉爷爷奶奶:我今天又交了一个好朋友。(在瓜瓜心里,小区里最好的朋友依然是A)。

  三、不断扩大,附近小区也可以有玩伴

  有一次周末,我和娃爸带娃在小区旁边的公园玩。这次去公园只是单纯的亲子时光,没有任何交友的目的。快回家的时候,偶遇一个同龄的小朋友想“骑水路”。公园里的一条小路上布满了昨晚下雨的积水,那个小男孩正想骑车去趟一趟。瓜瓜看到后也来了兴致,他从小最喜欢的就是玩水了。

  俩人非常默契的一拍即合,纷纷骑起来。车轮把水溅了一身,俩人骑的热火朝天,时不时高喊着不知道是什么的口号。就这样,又吸引了另外几个小朋友一起骑水路。很多在公园跑步的大人们也纷纷驻足观看,时不时的发出赞叹:“太好玩了吧!”“我小时候肯定也会这么骑。”“酷!”……

  

  (图源:瓜瓜妈妈)

  我主动加了这个小朋友家长的微信,后来又相约了几次。不然,这样志趣相投的朋友,如果只是一面之缘,该多可惜呀!

  四、局面打开,不再担心小区里的社交问题

  虽然瓜瓜不是“自来熟”的性格,但是至少,我们不再担心小区里的社交问题了。最近,小区附近的广场改建,有一大堆沙子成了孩子们的新去处。

  第一次,我听到瓜瓜和另外两个在用沙子做蛋糕的女孩说:“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其中一个小女孩说:“不行,除非你有桶才可以。”我们并没有带桶,瓜瓜又说:“我可以给你们运沙子呀。”结果还是被拒绝了。瓜瓜有点不开心,我淡定地说:“我和你玩呗。”瓜瓜说:“和小朋友玩才开心呢!”哈哈哈哈,我心里偷着乐。后来,他成功加入到一个“挖地道”的队伍中。

  

  (图源:瓜瓜妈妈)

  以上就是一个老母亲为娃在小区内社交做的努力。其实,上面的内容只是“战术”层面的努力,更大的变化,来自于我自己思维的转变:

  从焦虑、急躁,到坦然接受、慢慢来,别把社交当一个“事”。

  一开始,我的心态是较为急躁的。甚至,每次下楼玩,都会抱着“今天能不能主动交朋友”的目的。到外面,甚至会忍不住说“你去和那个小朋友玩呀,她也是一个人”“那边玩气球很有意思,你也一起玩呗,不要害怕……”

  现在想想,这种做法挺烦人的,作为大人的我,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我能主动去交朋友吗?不见得。那为何这么为难小朋友呢?

  我后来思考,为什么娃不会和在小区内交朋友?这和他的个人经验有关。在瓜瓜上幼儿园之前,我们并没有意识到社交对于孩子非常重要,在小区内并没有交过好朋友,没有固定玩伴。孩子过往没有经验,现在遇到困难,非常正常。家长应该放平心态,如果不想背后原因,一味催促孩子,孩子反而会对自己失去信心。

  后来,我转变思路,如果瓜瓜还没有准备好交朋友,我也没有其他好的办法,那就把握亲子时光。户外的时候带上足球、跳绳、羽毛球,一家人也玩的开开心心。

  在这样放松的心态下,瓜瓜反而也放松了下来。不刻意让他去交朋友,反而他会自己想办法去找机会。

  另外一个心得是,家长自己也要更加“开放”一些。如果有机会和其他小朋友的家长聊一聊,孩子之间也会更加有安全感。很多时候,家长在一起聊育儿,娃们在一起玩游戏,分别找到各自舒服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