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12月31日消息,财经作家吴晓波刚刚结束了自己的第十年年终秀,也是最后一次:“这是我最后一场年终秀。在未来我会继续认真地写作,跑企业,录音频,授课,讲真话,感谢你们的到来和陪伴。”吴晓波说道。
在此次的年终秀上,吴晓波指出,此刻已是新周期的起点。这个周期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周期的起点。2024年对中国的所有企业经营者来说,其实是“两个2024年”:一二三季度是一个2024年,四季度起是另一个2024年。”
“特别是在9月24日之后,我国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都发生了诸多变化。这些政策今天还处在发酵期,它们将深刻影响2025年以及未来三到五年中国经济的发展。”
“第二是新的地缘政治周期的起点。再过21天,特朗普将第二次担任美国总统。美国将如何“特朗普化”?特朗普将对全球经济,包括中美关系带来怎样的突变性影响?这些问题到今天都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第三,今天也是一个新的技术变革周期的起点。从Open AI推出ChatGPT起,人工智能在软硬件上的技术进步是以“周”的速度在迭代和推进的。”
“三个周期叠加,使得我们在面对未来时产生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这也是今天这场年终秀所面临的时代背景。”
基于此,吴晓波在其后分析了五点。
一、“相信国运 了解周期”
“我们企业家其实都在’种地’,偶尔抬头看看天,天天都雷电交加,心里就不定了。大家每天讨论的事儿,都是和企业无关的事,都是和产业无关的事,都是和管理无关的事,都是和技术无关的事,都是漫无边际的宏大叙事下的种种危机,企业家还办得好企业吗?”
“我们很多信心的缺失,很多陌生感的产生,都是因为宏大叙事所带来的干扰。”
“所以在今天,有一个“解药”给到所有的企业家朋友——‘从明天开始,忘记GDP’。管它是3%、5%还是8%,我们的企业该发展就要发展。”
二、“回到专业 看回自己”
“如果是五年前,恐怕90%的人想成为海底捞的张勇。今天不一定。我觉得未来中国每一个行业都会出现两个“张勇”,因为他们有各自的专业,有各自的坚持,都能够在中国活得很好。”
“如果你觉得世界变得越来越陌生,仅仅因为你一直在关注浪花和泡沫,其实,大海一直在那里,而你,就是大海的一部分。”
三、“用好新工具 长出新能力”
“我想,2024年在诸多传统行业中,各个年龄层都有’飞书效率先锋’,把业务一线变成数字化最前线,让自己的工作焕然一新。每一种新的工具的背后,更像是一套新的方法论。”
“新工具并不昂贵,新工具也非难学,难的是思维——第一,你知不知道你所处的行业出现了新工具;第二,你是否愿意试着使用它。”
“所以当我们用好新工具的时候,就会长出新能力,就能下定决心过好每一天。”
四、“放弃对标 勇于创新”
“你没有办法用既定的战略,用原来的方式,找到一个对标物去‘奋斗10年添个零’,你必须突破极限,站在陌生的战场上去‘奋斗10年添个零’。”
五、“相信年轻 接受反叛”
“中国的企业传承,中国制造业的传承,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完成的。所以我们要相信年轻,接受反叛,下定决心过好每一天。”
“中国的企业家和创业者是最不需要’打鸡血’的一群人,在座各位的血管里,流的就是鸡血本身。他们在找到自己的同时,更需要的是,克服全社会对他们的陌生感。”
对于企业出海,吴晓波也提到了中国企业出海的五个新特征,即:
1、不仅是产能的梯级转移,更是市场的梯级开发。
2、不仅是工厂的新建,更是工业园区的整体开发。
3、不仅是产能的单向输出,更是供应链的整体联动。
4、不仅是企业的单打独斗,更是政企携手的协同作战。
5、不仅是制造能力的输出,更是商业模式的全球化创新。
对于2025年,吴晓波建议大家“找到新周期的引擎”,并提出了几点预见。
预见一,政策宽松力拼内需。
“我们期待在2025年,本轮超级投资能够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广泛的民生保障领域。它们包括全民医疗保障体系、保障性住房体系、义务教育体系、低收入家庭援助体系。”
“因为只有社会保障体系得以完善,中国的每一位老百姓才会有信心,才愿意把钱拿出来消费。”
预见二,职业甦新升级在即。
“第一,中国的职业技校数量并不少,有1.1万多家,高等职校有1611所。但是,这其中能够满足新型技能的专业太少。”
“第二,在中国职业学校中,本科职业学校只有51所,占全部本科院校的3.8%。但如果3.8%变成13.8%、23.8%、33.8%,将会有多少的孩子愿意到这些本科职校去,愿意进入到制造业?”
“所以,2025年的一个新的蓝海市场,就是改造职业教育体系,培育新型的职业教育,形成“新产业带来新岗位,新岗位带来新技能,新技能需要新教育,新教育又会产生新的需求”的正向循环。”
预见三,AI原住民初代诞生。
“《MIT的科技评论》也发明了一个词,叫做“AI原住民”,说这群人将在未来享受前所未有的个性化学习和生命体验。”
“MIT认为那些人是00后,是Z世代,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认为,真正的AI原住民,是那些率先使用了AI工具的人。”
预见四,行业模型元年到来。
“或许未来,一家企业,要检验它是否被人工智能所改造,就可以看看它的组织架构,如果依然是金字塔型的,可能还困在形式主义中,反之,当变成“公章”式的时候,变革可能就真的发生了。”
“2025年是中国行业大模型的元年,它将重构所有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信息基础设施。”
预见五,零碳经济能者先行。
“2025年以后,零碳对中国的制造业企业而言,一定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面向未来的全球贸易竞争的新焦点。”
预见六,创造需求能力整合。
“正如克里斯坦森所说,当颠覆性创新来临时,那些越是曾经管理卓越的传统大企业,转型的速度越慢。”
“倘若2004年是汽车大战格局初定之年,那么2025年,我们需要观察的是,这些传统燃油车大厂能否实现涅槃重生,能否实现能力上的再度整合——这也是中国制造业未来面临的重要挑战和课题。”
预见七,设计先行“三家融合”。
“这些原本只在工业领域里面出现的名词、系统和应用,比如’智能家庭管理系统’’家庭能源管理系统’’家庭数据资产管理系统’,2025年以后会集体、系统化地进入到每一个愿意为消费买单,愿意为美好生活买单的中产阶级家庭。”
“所有美好的生活方式都是这样被科学、被科技和商业用想象给呼唤出来的。”
预见八,又跑又唱小城风光。
“小城故事多,文旅不寂寞。2025年我们期待,谁会是下一个淄博、哈尔滨和阿勒泰?在扩大内需的2025年,’浪费’是一种生产力,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