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多知
作者|王上
学练机品类愈发火热了。
和聚焦学习场景的学习机不一样,学练机聚焦练习场景。二者短期不能互相替代。那么,学练机品类还有怎样的新可能?
学而思学练机正试图找出答案。
作为学而思智能学习业务的负责人,赵璞铮同时负责学习机和学练机。近期,赵璞铮这样向多知等媒体分析:“学而思学习机更侧重内容属性,未来会继续打磨视频学习的体验;而学而思学练机侧重工具属性,未来会继续打磨做练习的体验。这是两个场景的产品,但都具备‘学练测评’的闭环,只是侧重点略微有不同。”
对于家长如何做出选择,赵璞铮认为,“需要看孩子的学情和学习吸收习惯,学习机和学练机都是高效率工具,一个是看内容的效率更高,一个是做练习的效率更高。”
从长期来看,赵璞铮认为,学习机与学练机可能会二合一。他说:“学习机、学练机会形成一个大品类,后续只是屏幕大小的区别,不同尺寸上的屏幕在不同场景中使用;在两者合一之前,是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方向是在屏上作答、书写,更为便携的学练机;另一方向则是更大屏的学习机,长期立在书桌上,更像是一个智能体或者说桌面机器人,类似于家庭教师,究竟是合二为一还是各自发展,这取决于技术发展程度。”
单从学而思学练机来看,其本身就有明显的特征:彩色类纸屏,一台机器具备学练机、学习机、阅读机三种模式。可以说,在屏幕和功能上都作出了市场上不一样的选择。
作为学而思智能学习的新品类,赵璞铮说:“学而思学练机的目标是希望对用户有独特的价值,用户有更好的学习体验。”
01
怎样做一款彩色屏幕的学练机?
两年前,在做学习机时,赵璞铮意识到,“学习机侧重于内容,而学练机则更注重工具属性。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需求。”但是,调研了一圈后,学而思没有入局,原因是,“当时做学练机时机不成熟”。
2022年,学而思团队曾探讨做学习机的方案,首先练习的场景是需要在屏幕上做练习,因此必须要配备一支笔。当时想到两种方式,一种是做类纸屏和电容笔;一种是墨水屏和电磁笔。
学而思团队认为,从学习体验上来说,这两种方式都有挑战。如果做类纸屏配备内装有锂电池的电容笔,不仅需要经常充电,而且孩子的用笔习惯不像成人,一旦不慎咬笔有漏电的隐患,口水进入后甚至还会影响笔的使用;而如果做墨水屏和电磁笔,那么“学练闭环”会打折扣,因为墨水屏是黑白色播放视频,缺少趣味性和互动性;学而思也曾尝试用彩色墨水屏,但是其显示效果和耐用性仍有待提高。
囿于种种限制,当时学而思智能学习团队在“学练机”产品上没有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
如今,软硬件技术更为成熟了,比如,软件层面大模型技术的出现为产品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此外,学而思学习机稳健增长。从好未来财报可以看到,内容解决方案的营收占比不断提升,其中,学而思学习机贡献了关键增长。
赵璞铮透露了学而思学习机用户使用时长数据:“在平日,用户每周平均使用时长7小时,在寒暑假,用户每周平均使用时长10小时。”这从侧面印证了学而思学习机的价值。
在这样的背景下,2023年11月,学而思智能学习团队又重新研究学练机。该团队硬件负责人谢凌飞告诉多知:“练习是一个重要的场景,我们一直想做。此前两代学习机产品积累的内容和落地实施以及细节体验等方面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做好学练机产品。”
在进一步调研的过程中,学而思发放了数千份问卷,得到了近1000份有效问卷,其中,针对“买学练机有哪些顾虑”这个话题,排在前三的是:功能是否丰富、定位是否封闭、观看是否有卡顿。
由此,学而思智能学习团队希望“保证练习和阅读体验的同时,又能解决视频播放和书写流畅性问题”。于是,学而思智能学习团队跳出了此前设想的两种方案,找到了第三条路径——用“类纸屏+电磁笔”做学练机,这也是市面上的首次尝试。
由于此前行业中没有“类纸屏+电磁笔”的现成解决方案,学而思智能学习团队从头开始打磨软硬件,目标是“希望为用户提供极致的学习交互体验。”
在屏幕上,学而思学练机使用了类纸护眼屏,类纸屏的光线会更柔和,结合AG纳米蚀刻工艺与光感护眼芯片,可以减轻孩子用眼疲劳。基于这些特点,类纸护眼屏成为平板类产品的主流趋势。
根据学而思智能学习团队介绍,学而思学练机的屏幕已获得莱茵TUV无频闪认证、莱茵TUV 低蓝光认证(硬件级)、Eyesafe 显示标准2.0认证、SUCA类纸护眼认证等权威护眼认证,并可以通过调节原彩/彩墨/水墨不同显示模式。
在电磁笔的选择上,根据介绍,学而思学练机和国内知名厂商合作,力求笔轻便且结实,让笔的书写与屏幕更为贴合,接近于日常手写笔的感受。
此前,在学而思调研的过程中,家长提到了很多有关用电磁笔的问题,比如,有的家长认为笔尖与屏幕接触时会太硬,还有的家长认为在书写时笔与屏幕之间太滑……这些都让孩子使用电磁笔没有普通笔书写的质感与弹性。
而这次学而思学练机,经过多个笔头的对比与研究,多次与合作方探讨与打磨,最终选择为用户配备了两种笔尖,都接近线下书写的体感,只是一种笔尖更丝滑,一种笔尖更精准,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
针对孩子练习的使用场景,学练机在设计和硬件上都做了独特的处理。根据谢凌飞向多知介绍,学而思学练机整体轻薄,右侧边缘较宽,这是为配合孩子的书写习惯,防止书写过程中有断差感,在右侧做了掌托设计。
学而思智能学习团队提到,在设计过程中有多个版本,曾3次邀请10余名小朋友到好未来现场体验学而思学练机,目前的硬件方案都是考虑了小朋友们的使用习惯,并结合了他们给出的选择。
02
借助大模型打通“学练”场景
“怎样满足更多的使用场景?且能帮助妈妈和孩子减轻背包的重量?”在这样的用户需求导向下,学而思学练机在功能上的思路是“以练促学,但不能只‘练’,要有‘学练测评’的闭环。”因此,学而思学练机具备学练机、学习机、阅读机三种功能,这些亦是在“彩色类纸屏幕+电磁笔”的硬件下构建的。
根据功能的不同,软硬件有联动的调整。比如,学练默认是彩墨显示,接近线下做练习的场景,而学习机上使用的是原彩模式,也可以切换成水墨模式。
“我认为学习方式正从电子学习时代走向智能学习时代,电子学习是纸质书数字化的过程,而智能学习是所有学习数据数字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打通‘学练测评’的闭环。”赵璞铮说。
大模型技术的到来,让智能学习更进一步。学而思学习机和学而思学练机均采用的是学而思自研的九章大模型。赵璞铮提到,“大模型在批改和解题能力上的突破,让学练机在功能上有了显著提升,打通了‘学练测评’闭环,让智能学习的概念真正可以落地了。”
在练习内容方面,根据介绍,除了学而思自研内容,如10亿+高品质题库、100万套真题试卷等,并与五三、万唯等行业知名教辅品牌达成合作。
赵璞铮提到,“这么多内容不是让孩子搞‘题海战术’,而是为了练更少的题。我们的原则是‘题非拆不能做’,比如,我们会把同1个知识点大概拆成4个难度,这样可以给足孩子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且拆得越细也就更能明白孩子到底卡在什么地方了,然后推给他相应的题型,这就是智能出题。”
顺着智能出题,学而思学练机还做了智能提示,即如果推送的题目太难,可以提示孩子一个思考的方式,如果孩子还是不知道如何解答,再给孩子匹配的一个解题的方法,引导孩子通过思考理解相关的知识点。
智能提示之后是智能批改,借助九章大模型,学而思学练机可以实现智能语义批改、语文英语作文批改等,批改之后再将题目回流到“错题本”,进行全局错题管理。而这些练习数据还可以进行更深入的评测分析。
可以说,在彩色屏幕的硬件条件的前提下,学而思学练机基于大模型构建出“智能出题-智能提示-智能批改”的循环链路。在这条链路下,外化的练习功能则是“分级天天练、进阶周周学、真题月月测”。赵璞铮认为,通过这条链路可以“帮助学生‘练得好,学得更好,以学代练,以练促学’”。
以“学而思分级练”为例,用四层阶梯闯关练习模式,将校内每一个知识点对应的习题进行难度分层,动态出题,“只练不会的,不练重复的”。且在难度上循序渐进,通过闯关地图、宝箱奖励、学力排行榜等调动孩子的练习积极性。
从“学练”的链路可以看到,“练习”与“学习”环节是互通的,这种互通还体现在更多方面。
在“学习机”模式下,可以下载学而思学练机种通过审核的各家学习类App,最为重要的是,此前学而思学习机中的同步精讲课、精准学pro、AI工具等都在学而思学练机复现。基于此,“练习”出错的地方可以在学习机模式下再去学习巩固。
学练机的场景,也能让原先学习机上AI工具得到更优发挥,如“圈圈学”功能,由于有电磁笔,在阅读、练习等情况下都可以“哪里不会圈哪里”。
此外,学练机还在正面右上方设计了一个“专属小思按键”,轻轻一按即可快速唤醒智能帮手小思,获得学习辅助。
在阅读模式下,学而思学练机也坚持“拆成最小分子”的思路,“书非拆不能读”,降低阅读门槛。学而思与青少年中文分析阅读研究与推广中心的合作,推出了一套中文分级阅读体系。
此外,在新课标背景下,怎么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成为难点,学而思学练机的阅读模式内置了3000+本免费图书,涵盖校内必读书目、教育部推荐书目以及全球精选书目。
03
“学习设备会走向聚拢,学练机和学习机或合二为一”
从3C厂商到教育科技企业,现在做学习设备(含学习机和学练机)的企业越来越多了,未来将呈现怎样的趋势?
在赵璞铮看来,原来是非常分散的,现在越来越聚拢。未来,可能学习机和学练机是一个大的品类。
他进一步解释:“学习机、学练机会形成一个大品类,后续只是屏幕大小的区别,不同尺寸上的屏幕在不同场景中使用;在两者合一之前,是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方向是在屏上作答、书写,更为便携的学练机;另一方向则是更大屏的学习机,长期立在书桌上,更像是一个智能体或者说桌面机器人,类似于家庭教师,究竟是合二为一还是各自发展,这取决于技术发展程度。”
从短期来说,二者各有其用处,不能互相替代。谢凌飞向多知分析称:“从产品角度来说,学习机和学练机在使用场景上有很大的区别,学习机的屏幕越来越大,主要用于看视频内容,不方便携带;而学练机则更便携,既能学又能练,适合更多场景。”
对于学习设备来说,看似有着同质化的竞争,未来是否能做出差异化?
在赵璞铮看来,“学习机和学练机都是效率工具,一个是‘看内容’的效率更高,一个是‘做练习’的效率更高。所以,未来各家核心比拼的点是效率导向,也可以说是看谁体验更好,而这背后内容是底座,关键是技术,比如大模型与内容的结合等。”
学而思学习机产品负责人李行武从更细节的维度分析了大模型这个关键变量,他说:“除了大模型和内容方面的深度结合,大模型在教育硬件上软硬结合的交互侧,也是很有价值的。比如,假如没有图像交互,孩子做了一道题,我们就只能看到一个作答结果,很难去了解他的思维过程。但是在屏幕上的书写就可以得到用户的作答过程性的信息,以及做不同题目的时间使用分析,看他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等等。”
对于学习设备的未来形态,赵璞铮的一个猜想是机器人智能体;对于大模型在学习设备上的进一步引用,赵璞铮认为,近景依然是好内容,大模型+内容,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远景则是自动解题,目前也有尝试应用自动解题,但离着期待还有一定距离;在实现远景的过程中则是各种各样的交互。
“什么时候能实现让大家满意的自动解题?还没有准确的时间点。但大家正在追求的路上。”赵璞铮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