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胜利,我们别无他选。”

孟晚舟:“一定不要选择和机器竞争的职业”

2024-07-15 23:29:17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Mint  

  多知网7月15日消息,近日孟晚舟于2016年在重庆德普外国语学校的一次演讲视频引起关注。

  孟晚舟曾对自己的孩子表达:“不管你将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一定不要选择和机器竞争的职业。等你毕业的时候人工智能一定会方兴未艾。你那个时候去和机器竞争,你根本不是它的对手。我们会看到,未来10年、20年很多的工作将会被机器承担,而我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我们要考虑还有什么样的工作是机器承担不了的。”

  以下为分享全文,多知编辑整理:

  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来这里来讲讲我的一些感受,因为我自己也是孩子的家长,我太理解对于一个家长、尤其是对于一个母亲、尤其是对于一个中国母亲,孩子的成长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我希望把我的一些感悟带给大家,希望对大家能有一些帮助。

  先讲讲我自己的经历,我1992年从大学毕业之后,父母就跟我说你已经成人了,你之后的人生需要你自己做选择。然后我就做了第一个人生选择,申请去美国读书。一切都很顺利,然后拿到学校的offer,可是最后一关到领事馆去面试,因为英语不好,当时面授的签证官问了两个问题以后,听到结结巴巴的英语,当时就用非常流利的中文跟我说,我有理由相信你到美国不是去读书的,你是为了移民的,因为你的英语很差。

  我当时的第一个选择就失败了。

  然后紧接着我就要做我人生的第二个选择,就是到了华为。现在看来这个选择还不错,华为给我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平台、非常开放的一个工作环境,有来自于足够丰富经验的同事,来自于世界各地的文化跟我们交融在一起。在过去的20年里面,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努力的成长,所以我说现在看来选择还不错。

  我想说的是其实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选择比天赋更重要,正确的选择必须基于我们对未来准确的判断,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有了正确的选择,加上我们的努力,加上我们一点点的天赋,我们就有可能得到人生的精彩。

  我之前看过一本书是凯文凯利写的,这本书的名字叫《必然》,他其实这本书写的是我们的科技社会的未来20~30年的一个演进趋势。这本书其实看完以后我自己收获很大,我自己后来又读了两三遍。因为我当时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我必须去了解等我的孩子大学毕业去选择工作的时候,他应该拥有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在社会中拥有极强的竞争力。

  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母亲来说,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吃饱穿暖,不要受到伤害,我们更大的责任是为孩子选择一个广阔的人生道路,无论他在这个道路上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他的人生都必将精彩。

  在我92年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上网查了一下数据,在那一年中国的高校毕业生是70万人,而2015年中国的高校毕业生是700万人,随着中国二胎政策的放开,我相信我们的未来的竞争会必然更加剧烈。如今的就业压力远远超过了我的那个年代,如何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最大化的去实现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价值,相信这是我们老师家长和同学们都关心的话题。

  这也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我首先来分享一下世界的变化。

  凯文凯利在他那本书上讲到世界的12个变化趋势,我在这里不一一赘述了,但是我选了三个跟我们孩子教育有点相关的。

  未来的世界一定是极具不确定性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个非常确定的趋势,就是我们的世界一定是不断变化的。

  首先我讲人工智能,刚才张校长在发言的时候谈到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技术的应用必将是这个世界产生颠覆性的变化。

  2014年我们看到世界顶尖的科技公司,然后 intel、推特这些公司都纷纷的加大了他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收购计划,将使我们任何一个领域都发生超乎我们想象的变化。

  到了2026年,谷歌它自己的业务计划中说到2026年谷歌的主营业务一定是人工智能。我们也看到谷歌现在在很多的搜索公司在建立基于人工智能的搜索引擎,这是谷歌令人敬畏的地方。苹果也是一样,苹果的手机它的价值并不是手机本身,而是手机上所承载的这些数据以及这些海量数据的应用,这些数据的应用将是它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看到在全球市场上80%的利润都归属于苹果这一家公司,所以大家会看到我们说到手机的时候,大家会看到谁的销量第一,谁的销量第二,我经常在公司我说那个不重要,对手机来说利润是第一的,我们看到苹果远远领先,第二和第三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我儿子今年初三,所以我之前跟他交流过,他大学应该读什么专业,什么专业更适合于他的性格特征和适合他长项。当时我记得我跟我儿子说一句话,我说你不管你将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一定不要选择和机器竞争的职业。等你毕业的时候,人工智能一定会方兴未艾,你那个时候去和机器自尊你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工业革命解决了人的一些工作由机器来承担,它解决了人的体力问题,而信息革命它将解决人类的效率问题,所以我们会看到在未来10年20年很多的工作将会被机器承担。而我们在选择择业的时候,我们就要考虑还有什么样的工作是机器承担不了的,这是我们要去看到的第一个趋势。

  第二个趋势我想说的是“执念”。

  也就是我们的执着、信念。其实在有限的人生中,我们是没有足够的时间把每一个机会都去做一个尝试,我们更不可能尝试完其中一个机会,然后再倒回来再做第二次机会的选择,我们甚至在做每一个机会选择的时候,我们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分析,去做思考,去做比较。

  未来10年大数据的应用将极大的帮我们去做出最适合的选择。但是这种最适合的选择不一定意味着最好的结果。为什么?因为最好的结果必须我们依赖于我们的执着,能否让最最佳的选择成为最好的结果,这关乎关乎在我们每个人的投入度和专注度上。

  这个道理很简单,我们经常看到一个班级的学生,听同样的老师讲课,做同样的家庭作业,同样的课程顺序,可是我们就一定能够看到这个班级有学的特别好的学生,也有学习稍微吃力一点的学生,我们家长在去问孩子说你为什么学得好、为什么学的不好的时候,其实我们要想想看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在坚持度上在执着上出了一点点问题。

  要么就是说这个课程吸引到他的兴趣,要么就是这个课程的环境,课程的老师,让他有天然的抗拒,这是我自己带孩子我的感受,因为我孩子之前也有这样同样的问题,我就要跟孩子一起去讨论,到底是什么问题,什么情况影响了你在课堂上的投入度,你没有办法向班上的其他同学一样全神贯注的去听老师讲课,认认真真的去完成你的作业,是因为我认为执念对未来是非常重要的。

  我记得几年前有一次我老公开车送我们儿子去游泳,儿子现在是每天要游4000米,有一天天气很冷他就不想去游,孩子哭得几乎跪在地上求我先生说,求求你了,我今天真的不想游,我真的求你了,我明天补给你。然后我老公说不行,说谁要敢替他求情,谁就下去替他游。因为他说贵在坚持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底线。

  好,前几天我去学校参加我们儿子的家长会,我看到儿子在游泳池游得非常开心的时候,我问他还记得当时那一幕吗?他跟我说记得,一辈子都忘不了。他说我有一个特别坏的爸爸,但是没有特别坏的爸爸,我也不可能有今天。

  他后来跟我说,他一直不懂得什么叫坚持,但是自己想6年前的故事和6年后的今天他就明白了坚持很重要,所以在这之前他其实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经常拖到最后,然后班上作业是最后一个交,他经常不交作业,我也跟他谈了很多次都没有用,但那次我跟他谈完话以后,他突然想起来了,当年的游泳的经历,他跟我说我突然明白了很坚持的这两个字的意思,他说你放心,我作业回去我会好好写的。

  结果一个学期过去了,我问老师到底有没有改变?老师说确实改变了,后来其实在我们人生中没有任何难事儿,没有任何一个山一个坎儿是过不去的,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坚持到最后坚持,我们经常说坚持到最后人笑得最甜。

  比如说我们每次这样说的时候,我们自己都不一定能够坚持到最后,所以我想说在未来的日子里面,不管我们的世界怎么变化,只要屹立在,我们就走在了成功的道路上。

  我想说第三个就是思辨。

  当我们清楚问题的时候,我们经常的选择就是上网去查询,对吧?我自己写文章的时候,我也会经常到谷歌,百度上去先一一文章搜一堆信息过来,其实当网络我们突然发现网络是我们身边最贴心最有效的老师的时候,我们好像什么问题都能在网络上查到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知识很容易获取。所以当时在凯的这本书上就说,学习知识已经变得不再重要,因为你随时随地都能获取知识,而思辨和提问的能力将显得尤为重要。

  在未来的社会中没有人会去关注你懂得什么,而会有很多人去关注你,你在思考什么?你怎么去挑战我们已经默认为真理的东西。

  在西方的人文科学中,其实十分注重思考的价值和养成思考的习惯。我们看到在西方的很多教育,尤其是中学之后的教育,很多都是圆桌式的讨论课程,他们抛弃了死板的阅读方式,不是用简单的句子去总结中心思想,就是我读书的时候,我们经常读完一遍书,老师说加个中心思想上来,你就加个中心市场上来,然后你会看到全班同学基本中心思想是已经主旋律是绝对高度吻合的。

  而我们在我们的孩子现在的孩子读书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的思辨能力已经开始慢慢的冒他们的火花,孩子不再完全去认同你老师说的一个观点,而且他通过自己去阅读,自己去分析,自己去思考,结合他自己的一点点很浅很浅的人生经历,去挑战我们老师的观点,所以现在老师很难做,但是我们的老师也应该很欣喜的看到,这样我们能够跟孩子一同去成长。

  在做我们刚才说在作文课上,不会有再有大家一致性的观点和这个角度,我们看到文字表现出来的形式,更代表了说我们思想的火花,孩子们会去寻找自己的理论,自己的证据,自己的支撑,去展现我自己的思考,迎接同学们的挑战。

  我在去年我们家读小学的女儿在写一篇作文,题目叫你最崇敬的人。作文题目发下来我想到我们小时候经常写的作文,经常新最有意义的一个星期天,就是帮什么大爷大妈推车,然后这最崇敬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为自己付出了一切。

  所以我当时问我女儿,我说你打算写爸爸还是写妈妈?然后我女儿说,你为什么认为你是我最崇敬的人?我肯定不会写你们。如果她选了爱因斯坦,然后我就跟着她上网去搜爱因斯坦的资料,为什么?她崇敬爱因斯坦,主要是爱因斯坦对人类有什么帮助。

  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其实也学到了很多,我看他自己去建立自己的观点,去搜自己的信息,然后把它传成一篇短文的时候,虽然这篇文章在我们成人的观点来说还是很拙劣的,还是有很多漏洞的,还是很不值得一提的,但是我看到了新一代孩子的这种新生力量的可敬和可畏,人文科学,知识积累是帮助我们去构建成熟的思想,开阔的视野,建立我们独立分析的能力和独立判断的能力,这是西方教育的明显优势所在。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孩子想到国外去留学也是这个原因,包括我们曾经年轻的我,我说我们家孩子到国外去到美国去读书以后,自己选课,从来不让我插手他的第一年,我通过他的用户名和ID进去帮他选了课程以后,他很生气,回来跟我抱怨,说请你以后不要再插手我的课程,我自己会选择。然后我插手一年,我想看看他到底选的怎么样,我最后发现他居然选了一堆没有用的课程,什么摄影、木工、绘画、滑雪、陶瓷选了一堆我们觉得毫无用处的课程。

  如果是如果是我作为一个传统家长的话,我一定会去帮他换成数理化,走遍数理化了,那么学好数理化天下都不怕,我撒手以后我发现当他放任自流以后,他其实比以前学得更好,我突然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其实在这个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很多课程它是有内在的逻辑的,只是我们不理解而已,可能很多课程不像数学、语文、历史、地理一样那么有目标性,可是这些辅助课程的学习能够帮助他去积攒他对这些主课的一些认识和理解。

  刚才在开会之前跟意大利的各位女士也聊过天,他说的意大利的艺术特别好,我说我非常赞同,我觉得对一个人来说,我们要去懂点懂得一点艺术,我们的人生会非常美丽,我也希望有很多课程设计会有涵盖我们的主课之外,有很多看上上看上去貌似无用的这些补课,而这些复刻的设计我相信会让孩子留下终生难忘的经历。

  ……

  前面我已经讲过道理了,考试分数也不能反映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因为知识很容易获取了,也更没有办法去量化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量化我们的视野、心胸、品德和意志。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看到学什么会什么真的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有什么样的意志力,你有什么样的事业,有什么样的胸怀,有什么样的品德,这个才是能够伴随我们一生持续成长的动因。

  时代的颠覆者往往是极小的一部分人,而正是这些暂时还不太起眼的这一小部分人,正在重新定义我们的规则,没有机会并不可悲,可悲的是机会来了,我们什么都没有准备。世界是平的,如何在这一个平行的世界里去建立自己的独特价值,去建立面向未来世界的核心竞争力,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去思考的问题。

  过去是资本在雇佣人才,未来一定是人才雇佣资本,让自己成为世界稀缺的人才,你就拥有在这个世界的主动权。我相信德普教育一定会像今天的绵绵秋雨一样,润物细无声,给大家带来精彩无比的人生。

  最后我想借用我们中国女排夺冠的时候的一句话,来结束我今天的演讲,那就是除了胜利,我们别无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