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多知网
整理|多知网
图片来源|Pexels
全国学校全面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已经第三个年头。三年来都有哪些变化?
鸿合科技课后服务战略顾问张洪伟在直播间分享了这三年来课后服务领域的现状与未来,他还邀请了从业者共同交流,分析未来的趋势。
在张洪伟看来,对整个课后服务的从业者来说,这三年喜忧参半;而今,课后服务正进入深水区。
全国课后服务联盟创始人赵晓林认为,跟随着教育行业的变化,课后服务的价值正在扩大。
对于进校方式,课程之家创始人赵兵认为,区域统筹和单校突破各有千秋,两者相互促进是相对较好的方案。
张洪伟认为,从整个行业来看,课后服务行业容量非常大,目前行业起步,远没有到争存量市场;每一家参与者擅长的不一样,课后服务对于渠道资源/落地运营能力有极高的挑战,合作将远远大于竞争。
“行业走向规范是长期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合规将赋予事业长久的生命力,是每个从业者需要重视的因素。合规才能有保障,质量从而获得提升,把行业引到正规的发展道路。”赵兵说。
01
课后服务正进入深水区,这三年从业者喜忧参半
课后服务进入到第三个年头,正在进入到深水区。
不过,这三年来,受疫情影响,有2-3个学期并没有完整的服务周期。而从今年开展到7月中旬暑期结束,是一个完整的春季学期,因此,这个学期较能反映实际情况。
张洪伟预测,在今年的9月份新学期开学,课后服务在全国各地的市场或者各地的情况会有一个很大的不同。
对整个课后服务的从业者来说,喜忧参半。很多从业者在课后服务业务开展得较为辛苦,面临着很多的实际问题。比如疫情导致的封校停课,财政资金支持到位率不足,执行主体对于新生事物的认知有限等。
张洪伟看到也有更多的积极的方面:
第一个方面,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主管部门在持续推进教育课后服务。同时还有财政部门的强力保障,通过对资金的监管、统筹、使用的管理,课后服务的保障机制方面将会得到一个根本性的改善;
第二方面是来自于学校和教师。随着过去的两三年,标准化的课程体系逐渐完善,更标准化的课程内容,让校内教师更积极地参与课后服务;
第三方面来源孩子和家长维度。课后服务的内容和教学方式以及普惠的价格,吸引家长去选择校内的课后方式;
第四方面,政策方面,2022年12月28日,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明确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增加非学科类学习供给,加强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师配备补充。这说明未来素质教育亦是以校内为主体,从供给端正在发生变化。
张洪伟认为,从整个行业来看,课后服务行业容量非常大,目前行业刚刚开始,走过了从0到1的过程,远没有到争存量市场;每一家企业擅长的不一样,课后服务对于渠道资源/落地运营能力有极高的挑战,合作将远远大于竞争。
02
课后服务的价值正在扩大,什么样的产品适合进校?
三年来,教育行业正在转型。
全国课后服务联盟创始人赵晓林在对话张洪伟时分析称,教育行业有三个大的变化,第一是由服务型向知识产权输出转型,第二个由人力密集型向产品研发型转型,第三个由校外的生态向体制内生态转型。
教育行业的变化,让课后服务走向前台。
赵晓林提到,第一,1亿多的小学生每天下午都有2个小时的课后服务时间,其中空间巨大;第二,两小时里,虽然课后服务的参与率已超90%,但基本上都是传统的音体美,需要社会上丰富多彩的优质素质教育课程作补充;第三,对教育行业而言,在坚守服务属性的同时,打造自己的版权资产,已经是大势所趋。教育行业未来应该是版权资产,得产权者得课后服务的天下。从整体而言,课后服务的价值正在扩大。
从产品来看,什么样的产品适合进校?
赵晓林提到,从产品属性上看,首先,进校课程要具备“普适化”属性,这是由学校建制化授课形式决定的。好的进校课程应该不受区域限制,任何学校都可开展,并且可以班组化授课。
其次,进校课程要具备“差异化”属性,也就是说要具备和学校内原有素质教育课程有差异、有创新的课程属性,这样学校才容易选择你的课程。
第三,进校课程要具备“品质标签”,除了背书和案例标签外,最重要的是“出版标签”。对应前面所言,校外机构要打造自己的版权资产,而将课程教材化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既让课程有了权威的出版社第三方审核,又减少了校方选用课程时的风险顾虑,直接提升了课程的品质,课程进校几率会大大增加。
此外,国家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纸数融合的教材会成为主流,纸质和数字融合在一起的教材包含三个维度。第一要有纸质教材,第二要有数字工具,第三还会加上教学管理平台。
张洪伟提到了进校的红线,第一是不允许讲新课,第二条是语数英应试类的课程不允许放在课后去做。因此,产品应该是素质教育类的,对应德、智、体、美、劳,有特色的,无论是做小规模的社团还是做大规模的普适,在课后服务场景下都有空间。
03
如何进入学校?是选择区域统筹还是单校突破?
企业进入学校的方式多种多样,课后服务提供商进校亦是不一而同。目前,有两个大派系,一种是从教育局端入手进入整个区域,另一种是一个学校一个学校的进入,单校突破。
课程之家创始人赵兵认为,区域统筹,更多的是立足于教育局端宏观的、共性的,单校突破更多的是微观的、个性的。两者之间各有千秋。
区域统筹和单校突破是不可分割的。区域统筹是面,单校突破是点,点和面不能够割离。根据手里的资源,结合自身实际的情况,决定先点后面还是先面后点。
单校突破的角色链条短,离家长、离客户更近、离收益也更近。随着服务的深入,它的复购率会放缓或者是急剧的增长。
区域统筹的过程由于角色链条比较长,离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比较长。但做区域统筹不等于放弃单校突破,也不意味着专注单校突破就把区域放弃了。
从宏观上来讲,两者之间互相促进才是最好的。
赵兵分析,如果选择单校突破,有三个关键点:
第一,工具。在信息化领域里面,在运营的实际的过程当中指引、监督和规范线下运营的规范,提升的核心的是运营的效率,平台、工具是提升效率的利器,更多的赋予机构作为敲门砖去拓校。
第二,内容。内容是课程,课程解决的更多是收益。课程的核心是要解决拓科的问题,比如,双师课相对已经标准化,在工具解决效率问题之后,伴随教育信息化的普及,课程加入优质内容来解决收益问题。
第三,培训。面向不知道如何进校的一些校长老师,通过系统化的培训,掌握进校的窍门,进而敲开学校的门,去发挥自己的才能。
不过,在“术”背后,要谨记课后服务之“道”。课后服务从业者均认同,要以公益之心来对应义务属性,进入课后服务的机构需要洗去功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