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专家共同探讨数字化教育如何促进基础教育的创新和人才培养。

《中小学课后服务体系》团体标准发布,专家: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2023-06-06 16:01:53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哆啦  

  多知网6月6日消息,近日,在“以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发展研讨会”上,《中小学课后服务体系 第一部分:服务平台总体框架和基本要求》团体标准发布。本次研讨会系2023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系列活动之一,围绕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的主题,分享了数字化教育的实践经验和成果,探讨数字化教育如何促进基础教育的创新和人才培养。

  00中关村课后服务屏幕快照 2023-06-05 下午4.28.22.png

  研讨会上,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秘书长李海霞就《中小学课后服务体系 第一部分:服务平台总体框架和基本要求》团体标准的研制背景、标准内容等方面相关内容进行介绍。标准规定了课后服务平台的基础框架、功能要求、信息技术规范和安全体系,以期切实提高课后服务科学化、标准化服务水平,推动区域和学校建立规范科学的课后服务体系。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庚生表示,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新一代的数据技术正在广泛深入影响到未来教学的发展,《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整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从国家战略角度指出,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是重要基地,而基础教育要为基地建设做好充分准备。张力认为,当前及更长时期教育与学习领域的动向,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教育与培训全方位混搭;二是优化政府和市场配置资源机制;三是加强政府部门间政策协调;四是同步推进产教融合与产学研协同创新乃至一体化;五是促进不同服务供给侧机构争创国内国际一流;六是重视人工智能介入教育与学习领域的后效。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会长、人大附中名誉校长刘彭芝详细介绍了人大附中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上的探索与实践。人大附中在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域起步早、平台大、起点高、效果好。人大附中利用数字化教育、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刘会长提到,基础教育既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也要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要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

  云思智学CEO刘渝在研讨会上介绍到,云思智学以深度算法为基础,根据教学环节中的众多数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与学,帮助教师或管理者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形成教学智慧。云思智学基于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供给,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并以教育数字化服务多样性教育生态构建,赋能创新人才基础培养。

  江苏省南京市电化教育馆副主任刘晓羽以《智能伴学全面激活教育数字化——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构想》作主题分享。刘晓羽介绍了南京市电化教育馆开发的智能伴学终端工具。智能伴学可以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行为做到实时、全覆盖,实现对教师信息和学生信息的随时采集,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他认为,教育信息化应当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工具,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北京市怀柔区桥梓中学校长郝晓丽介绍,桥梓中学引导青年广泛接触信息技术,培育乡村教师的学科与信息化素养,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从作业采集、设计、批改到学情分析与反馈,教研教学管理的全流程数字化,助力精准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和素养提升。

  辽宁省盘锦实验小学校长郭一多分享了盘锦实验小学从学校顶层设计、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育人方式等双减改革的主要着力点入手,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路径。郭一多校长提到,盘锦实验小学建立了“1+T+G”课后课程体系(1为基础课程,T为特色课程,G为选修课为主的个性课程),以数字赋能为依托,引入云思课后服务信息化管理平台,推动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