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B站
文|张蔚斐
来源|成长的可能
近日,一个做常识科普视频的up主火了,打工仔小张的《如何如何》系列视频一下子在朋友圈刷屏了。她的抖音粉丝量达到了264.8万,获赞1446万,在B站也收获了19.6万粉丝,好评如潮。
小张在视频中教人怎么坐高铁、怎么坐飞机、怎么换乘地铁、怎么买票看电影、怎么挂号去医院看病、第一次去肯德基星巴克时怎么点单?将账号做成了另类的“科普向”视频。
有人会问,这不是很简单、很日常的常识吗?还需要特意看视频吗?可能对于大城市里的年轻人或是比较有生活经验的工作党来说,这些确实是日常的小事。
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人的生活轨迹并不是这样的,他们可能生活在还没有开通地铁的小县城里;可能年龄比较小,从没有离开过学校和老家;或是年龄比较大,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较低。
截图来源:B站《如何如何》系列评论区
对于这部分人来说,由于生活环境不同,难免会有知识的漏洞和眼界的盲区,学校里也不能教这类生活细节。不是每个人天生就会做一些事,所有我们在生活中能熟练运用的技能和知识都来源于不断地学习,通过学习弥补眼界上的不足。
对于他们来说,这类视频非常实用。
近几年有各种各样的付费知识课程出现,有的做得长久,有的昙花一现,但毫无疑问的是,人们对知识是有渴望的。为什么小张的常识科普系列视频能走红?
#1
常识类科普视频受到学生党的关注
当代社会发展很快,几天就有一个新爆点出现。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跟不上潮流”似乎用来形容老年人比较多,但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发现,其实“跟不上潮流”已经不仅是老人的专属形容词了。
出乎意料的是,我们在评论区看到了大量学生党的共鸣,很多高中生、大学生,一直生活在父母的保护和学校这座象牙塔上,他们在生活上也存在很多眼界上的盲区。
受限于生活环境,一部分人的常识,成为另一部分人的知识。
第一次离家坐飞机、乘高铁上大学,或从生活环境单调的农村进入城市求学、看病、找工作,当他们突然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生活,做一些从没做过的事,难免害怕出错,又不好意思问。
截图来源:B站《如何如何》系列评论区
怎样在麦当劳点餐也需要科普吗?
其实,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很多人从熟悉的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从闭塞的校园环境一下子被打开了眼界,接触到各种新鲜的事物,但钱包并不富裕。
他们正处于容易敏感、害怕露怯、非常容易感知到尴尬的年纪,往往更不好意思求助于别人,也不好意思拒绝。有时候如果不了解一家餐厅的价格范围,往往就不会走进去。
因此,有人在弹幕里说:如果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有人做这种视频就好了。
在小张的评论区,有一个19岁的学生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说,自己生活到19岁了,还没有去过电影院,很多事情不了解,就不好意思去。
对于第一次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人来说,这是一件步骤很多、有很多注意点和观影限制的事。首先需要网上订票、线下取票,找不到座位怎么办?找不到电影厅怎么办?在电影开场后上厕所会不会打扰到别人?
在小张的视频下,有人说:“是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吗?感觉好多很日常的东西自己都不会,很想去学,但又怕做错被别人笑话。”
这番话,代表了很多观众的心声,也是小张的视频引发大量共鸣和关注的原因。而正是这样的心理压力,让视频学习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用看视频的方式来学习一件事,更简单、轻松一些。
#2
《如何如何》系列精准满足某类群体的知识需求
去年底,微博热搜上有一个阅读量突破5.6亿次的话题:大学生真的很需要这门课。指的就是生活常识课。
不少同学表示,自己不知道该怎么看病、怎么租房、缴费、找工作,希望学校可以开设“实用生活学”,有超过五万人在投票中选择了“有必要,可以多设一些实用课程”。
可见,即使是大家印象里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的年轻大学生群体,也会有生活上的困扰和无解,更别提中老年人和偏远地区生活的人。自然地,这类常识科普视频的走红,也就不算意外了。
这类日常生活的科普视频除了有庞大的受众之外,还有精准的话题切入。我们可以看到,在小张的视频评论区,还有更多观众在留言里催更,他们有更多好奇的话题,渴望得到解答。
小张的评论区,让原本不好意思对大家习以为常的问题表达出困惑的人们勇敢地提问,他们有被解答的需求,在评论区,提问是自由的,没有什么心理压力。
他们的困惑,涉及到吃喝玩乐的方方面面,这门课程,可以被概括为“生活”。
例如,第一次去酒吧玩要注意什么?可以出一期怎么逛宜家的科普吗?小县城刚开了海底捞,去吃海底捞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吗?第一次租房需要注意什么?五险一金是什么?看病怎么用医保?
往往越是身边日常的细节,越容易被忽视,而小张的视频,正是抓住了这些大多数人眼里的细枝末节,听到了这一类群体的茫然和求知欲,正是商业化所关注不到的日常科普系列,也可以带来庞大的流量。
可见,知识分享并没有高低之分,接地气也未尝不可。只有切实满足群体的知识需求,为他们开拓眼界的科普,才能带来更多关注。
如何生活,是每个人都要学习的,也许方式不同,有人有经验十足的前辈引导,有人靠自己摸索,但最终都是为了好好生活。无论什么年龄段,暂时迷茫、窘迫的人都可以在生活常识这门课上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补课”方式,常识科普视频的出现,给这门课程多了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