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多知网
作者|徐晶晶
图片来源|受访者
课堂的最后一分钟。
全班学生屏气凝神着,猜测着谁是“被系统选中的人”,直到大屏锁定并抓拍了班级其中一个孩子的脸——根据全班孩子的课堂表现,系统判定这个孩子在这堂课上积分最高(表现最好)。
这是这节阅读课的最后一个互动环节。这套激励机制,意在激发孩子们竞相读书的参与热情。
这是龙之门教育(以下统称“龙之门”)和百度合作推出的“智慧阅读课堂”,已经进入8所公立校。
01
阅读课还能这样上
多知网旁听体验了一节三年级学生的课后阅读课。
课前,一份打印好的阅读材料被放在每个人的课桌上。这节课的主题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围绕着这一主题,阅读材料涵盖了《富翁造楼》、《塞尚画树》、《论诗》(其二)、《孔子学琴》古今中外四篇文章。阅读材料的最后,附着《富翁造楼》和《孔子学琴》两份角色朗读剧本。
除了阅读材料外,每个人还被分发了一个按键简单的答题器。
“从前有一个富翁在乡镇的小路上散步,路过朋友家门前时,看到朋友住的房子是三层楼,高大壮丽,华贵无比,心里很是羡慕富翁家,我的钱也比不比朋友少,为什么不造一座三层楼?于是富翁就立刻回到家,找建筑工程师帮自己建造房子……”
随着线下老师介绍完阅读材料、答题器后,课程正式开始。屏幕里的老师出现在教室大屏上,介绍今天要学的内容。
在听读完一遍《富翁造楼》的动画视频后,步入跟读、赛读、品读环节。
孩子们在学完《富翁造楼》这个故事后,继续以类似的参与热情投入到《塞尚画树》、《论诗》(其二)、《孔子学琴》三篇文章中。这四篇文章构成了这节阅读课(2个课时)的主体。
在《富翁造楼》第一段的听读结束后,此时,老师按下了暂停键:“同学们,视频中的故宫看到朋友家华丽无比的三层楼时,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教室里,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按下了手中的抢答器的答题键。其中一个小朋友在答题机震动后,按住语音键回答:“非常羡慕。”
随后,系统自动识别答案,并在大屏上打出了“5分”,就这样,他轻松地为自己的小组赢得了5分。
在《富翁造楼》的剩余段落里,教室里进行着跟读、赛读、品读等环节,中间穿插着抢答、团队PK、分角色朗读剧本等互动环节。
课堂的最后,互动积分最高的孩子的脸被系统抓拍到,并显示在大屏上,其他孩子还则给他进行点赞。
“智慧阅读课堂”既服务于校内课堂教学,又服务于课后服务,目前其已经进入多所学校。
02
为什么要推出一款阅读产品?
与既往的阅读课不同的是,“智慧阅读课堂”采用群文阅读模式,在读本的内容选材上,注重“真善美”的名篇,同时,为了提升孩子们的参与兴趣,在课堂中设置了几十个游戏环节。
“智慧阅读课堂”解决的是学生‘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龙之门创始人黄向伟说道。
为什么要推出一款这样阅读进校产品?
这要从全民阅读的阅读环境说起。从政策导向来看,自2014年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到今年,全民阅读已经连续第9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政策传导落地层面,一个具体体现是,阅读对中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原北京四中语文高级教师、龙之门语文教育研究院院长李厚仪曾对「多知网·成长的可能」谈到,中高考语文考试考察的是哪几方面的能力?首先,有一定的基础储备考察,如字词、古诗文,但是“死知识”的比重越来越小;其次,对诗歌和文本鉴赏能力的考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和判断;最后是写作能力考察。 新高考改革之后,题型越来越灵活,考察的是孩子真正的阅读能力,如:比较阅读、比较鉴赏。而不是考做题技巧,靠题海能得分的趋势越来越小。所以只有当阅读量达到一定层次才能应对未来的考试。由于初中和高中的孩子用来读书的时间非常少,所以也有人说,阅读的任务已经悄悄下沉到了小学。
虽然读书很重要,但在校内阅读课实际落地的过程中,黄向伟发现,依然存在有待解决的痛点:学生的烦恼是不喜欢读书、读书效果差。而家长也不知道如何指导孩子读书,便将希望寄托在了公立学校老师身上。但老师受限于精力,对于阅读课的授课方式,多是基于经验、基于学校推荐书目来上阅读课,甚至,很多学校老师的阅读课被直接简化为让学生自己读书。
洞察到阅读课存在优化空间后,黄向伟觉得,这中间或许有龙之门参与的空间。
必须交代的背景是,龙之门教育成立于2000年。早在2014年,其就已立项大语文产品。区别于传统意义的分级阅读,其出版的《龙之门大语文》系列阅读丛书的内容是有坡度的。
李厚仪表示:“坡度和梯度是有差别的。什么是梯度?楼梯是一台阶一台阶地走,很累。坡度是缓慢的,不知不觉间就已经走上去了。”因此,投入几十人的教研团队、历时3年多后,龙之门这套书才正式上市。面市后,这套书被很多学校用作阅读课的读本,龙之门因此也积累了内容和渠道优势。这些优势也成为其研发“智慧阅读课堂”的内容积淀。
而与百度产品技术团队的合作,则加速了“智慧阅读课堂”的落地。
双方一拍即合,研发历时一年多后,“智慧阅读课堂”随之诞生。
03
采用群文阅读模式:聚焦“真善美”的导向
“智慧阅读课堂”到底对于阅读课做了哪些提升与创新?黄向伟表示,其最大特色在于,解决的是学生“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
在读什么的问题上,让学生读适合自己读的书。
可以明显看到,“智慧阅读课堂”采取群文阅读模式,采用名篇选读而非整本书阅读。一课一主题,每个主题下,选取围绕主题的古今中外3-4篇文章。一学期共32次课、16个主题、64篇经典名篇、8次学情报告。
这些名篇并非随意挑选。据黄向伟介绍,选篇的核心宗旨在于选取能“滋养灵魂,浸润心灵,提升思维能力”的名篇,这些名篇最终指向的是帮助孩子形成“真善美”的价值导向。
就当下丰富的出版环境而言,一些家长仍未意识到的是,对孩子来说,阅读这件事,不只是停留在知识获取层面,更深层的意义在于,阅读是服务于生活的,读的内容直接影响孩子价值观的形成,价值观则直接影响孩子的人生。
可以说,选取的名人名篇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才是“智慧阅读课堂”与以往阅读课最大的差异化所在。
“我们最核心的是内容要有要有营养,也要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学生读一篇文章,看有没有一些主题关联,帮孩子的阅读困难找到一些出口,这样孩子在长期养成思维能力之后就会从不同角度,去做一些探索和分析,另外,后面会还会支持学生跨学科的阅读,比如,其它的学科也涉及到阅读,比如科学等。学科阅读需要综合的思维能力。”黄向伟说。
至于如何选取契合“滋养灵魂,浸润心灵,提升思维能力”标准的名篇,据介绍,其内容研发主编李家声先生曾是北京四中特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现代学者。尽管已经有《龙之门大语文》的内容积淀,李家声团队依据13条选文标准,对内容进行了再次选编。
举例来说,李家声先生在设计这套读书体系的时候,在时间、题材等不同维度,进行多方考量。以上述“母爱”主题为例,从时间的维度来讲,老舍的《母亲》讲的是孩提时期的母爱,孟郊的《游子吟》讲的是青年时期的母爱,泰戈尔讲的是老年时期的母爱。通过三个不同时期的母爱告诉孩子们,其实每一个人的一生都被母爱所包围着。
04
体验的标准化:游戏化互动设计环节
解决了读什么的问题后,在怎么读的问题上,团队思考的是,如何通过产品设计,挖掘学生兴趣、让学生快速地进入状态,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积极地参与课堂的教学设计。
“智慧阅读课堂的关键环节还是内容和技术的结合,而不是内容的堆砌,也不是技术的堆砌。”黄向伟说。
为此,研发团队最先做的事是,先跟着孩子们一起旁听了一个月的校内阅读课,讨论涉及老师的教学环节中,有哪些可以标准化,哪些不可以标准化。最困难的是,如何在双师课录播课的基础上再往前走一步,形成AI课的双师课。
在团队看来,内容的标准化相对简单,但体验的标准化很难。
如何将阅读课的体验标准化?这个问题被拆解成,每个课堂活动设计被分为问题互动、任务互动、游戏互动三部分,三部分再进一步拆解,团队在产品中做了不少游戏化互动设计环节,包含30多个游戏模板、20多个任务模板,有单人回答、抢答、小组回答、全班回答,还有各种游戏互动方式让课堂设计变成标准化环节。
教师的专业能力决定课堂效果。老师在提升专业能力前,课堂效果是弱的。老师用了新产品后,他只需要掌控课堂,在标准化的这些互动环节中选择合适的部分,便可以组成精彩课堂设计,对其专业能力的要求降低了。“这些教学设计,对老师的专业化能力提升是非常大的。在已进入的学校,让老师有种‘原来教一篇文章时可以这么教’的感叹。”黄向伟说。
05
未来尝试探索家庭型阅读产品
除了进校场景外,谈及下一步的产品方向,黄向伟透露:“未来考虑当学生在家、在外场景中如何阅读及培养阅读习惯。”
具体思路上,产品负责人提到:“一个面向学生的好产品需要具备社交属性、交互属性、约束属性(需要老师来维持纪律,把线下老师参与发挥到关键地方如主观表达、启迪沟通等)。
基于这几点,我们第一期做了基于线下阅读空间、有老师引导的场景。我们内部认为,如果要达到好的效果,最好是有约束性。
但实际上,我们选的这条路,也存在一个问题:需要做一个阅读空间下的标准化产品和内容解决方案。我们在持续降低产品成本,把成本控制在一万多元左右,也是由于我们技术和研发能力加持,实现可标准化的复制性。
如果把约束性削弱,我们整体产品进家庭是很简单的。方式还是在线教学,只不过可能变成五个孩子实时在线对抗。老师在主观环节介入,其他环节就不用介入。这样的话,这个产品成本其实也不高。
但是,如果从教学效果来看,我们首先把这个线下阅读空间、有一个老师的场景把它做好,做好之后再往线上搬,本质上是在效果和复制效率之间做取舍。”
至于未来是否会涉足硬件产品,黄向伟表示,做硬件还是做APP,最终需要平衡的是成本和用户体验。对用户来讲,有这个硬件到底提升了多少效果以及要为此付出多少价格。
“没有不爱读书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读书的老师。”
END
本文作者:徐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