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多知网
作者|冯玮
图片来源|云思智学
今天下午,智慧教育服务商云思智学宣布推出“高质量作业解决方案”,以及智慧课堂、课后服务等产品。
中小学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一场涵盖教育全场景、全流程、全要素的系统性变革。
这场变革中,会涉及到教育目标、内容、模式、评价,以及教师素质素养和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创新与重构。
云思智学认为,其中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的“数字能力建设”。
作为一家有八年“互联网+教育”创业经验的智慧教育团队,围绕师生的数字能力建设,他们选择的是以数据量最大的作业领域以及智慧课堂和课后服务为落脚点。
目前,云思智学“高质量作业”产品已进入北京、广东、江苏、湖北、江西、河北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350余所中小学;其它各类智慧教育产品已服务超过650所中小学、服务师生超过50万人。
作业、课堂、课后服务的数字化,可以有哪些想象力?
从“作业”开始减负
开始考虑进入公立校场景时,云思智学团队已经在教育领域积累了多年的内容与技术经验。
“我们想找到科技创新与学校实际应用场景的融合机会,也想在公立校的体系变化里找到一些我们过往经验可以切入的场景”,云思智学产品负责人梁爽介绍。
云思智学董事长陈恭明在发布会上透露,2021年,云思智学用了4个月的时间进入了10余个省份进行调研。
(云思智学董事长陈恭明)
在与公立校的老师、校长、区域管理者深度访谈后,云思智学团队发现了几个最为集中的问题:
1、公立校教师可能会越来越忙,需要工具去高效解决日常教学、管理和学生校园生活问题;
2、很多学校已经采购了不少教育信息化软硬件产品,但系统化、集合化程度较弱,不少学校需要靠不同的产品去解决不同的需求,教师学习和使用起来并不便利。
在过往的教学习惯中,也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
以作业方面为例,陈恭明介绍“大部分的老师每天需要花费30~60分钟进行批改作业,这占据了大量老师的宝贵时间。很多优秀的老师为了精准记录学生对于题目的详细掌握情况,在每次批改后还需要一道一道手动去记录统计错题。”
“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是机械、重复、低效的劳动。”
想要通过数字化产品给学生减负,云思智学确定了其中的关键前提——先通过数字产品给老师减负。
那个时间点,刚好是2021年7月国家推进“双减”工作时期:彼时全国各地教育部门纷纷下发通知,要求严控义务教育学生作业总量,优化作业设计,强化作业管理,发挥作业育人功能,促进学校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同时,政府鼓励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作业设计、作业分发、学情分析、效果反馈。
“中小学阶段数据量、信息量最多的场景就是作业和课堂。其中作业数据又是学生学情中特别有价值的部分”,梁爽分析:“当时市面上很少有信息化产品能够在作业这个领域帮助教师进行智能管理和精准教学,但这却很契合我们过往的技术和内容经验。”
摆在云思智学团队面前的问题逐渐聚焦:有没有办法用更少的作业时间获得同样甚至更好的学习效果?能否借助科技的力量实现“少”和“好”的新平衡?如何利用科技的力量,将老师从机械的重复中解放出来……
最终,云思智学开发并推出了“高质量作业解决方案”。
所谓“高质量作业”,就是基于大数据学情分析系统、人工智能技术、海量题库资源和信息化智能终端等软硬件产品,将作业全流程进行数字化。
具体来说:从作业设计阶段开始,先通过高精准题库资源帮助教师组题,再依据作业质量评价理论,对作业质量开展全过程AI评估——生成的作业学生在答题纸上作答——在作业数据采集阶段,通过OCR文本识别技术能够自动识别作答结果,并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等技术保障作业批改准确率——在学情反馈阶段,通过大数据处理多维度展示学情,帮助教师和学校管理者进行作业评价、作业管理,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精准练习。
“云思智学的作业库中,内置超5.8亿智能题库,其中精标题库超1300万,有30+多维标签体系,结合2022年版新课标更新了标签体系,结合区本、校本作业数字化,可大幅降低教师作业设计选题时间”,梁爽介绍。
云思智学董事长陈恭明表示,“好的作业并不是以量取胜,而是要精准适配。这里所说的作业,兼顾了德智体美劳五大方面,不同学科的作业形式差别很大,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交融,数据量庞大,治理流程复杂,对大数据能力要求极高。”
据了解,云思智学在近期已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成立“华东师大-云思智学教育数字化战略实验室”。
其研究课题包括作业设计与评价、学生数字画像、学科知识图谱、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课后服务课程质量及管理服务标准、区域/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等方向。
梁爽透露,2021年9月开学后,云思智学开始在少数学校进行试点验证以及产品迭代,截至目前已经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超350所中小学开展常态化使用。
案例:由“题海战术”到“靶向作业”
在云思智学的官方公众号中,曾介绍了宁波市镇海区张和祥小学使用云思智学作业解决方案的案例。
2022学年春季学期开学初,张和祥小学在五年级两个班级的数学学科开展了高质量作业解决方案的实验。
据介绍,云思智学高质量作业解决方案是通过高速“扫描仪+留痕打印机”相结合的方式,以作业数据采集-评价-反馈-改进的流程,对两个班级的日常作业质量进行评估,进而帮助教师在作业设计和教学效率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
(高质量作业解决方案流程图)
具体流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帮助教师建立作业库,通过数据提升反馈效果。
云思智学高质量作业解决方案首先通过电子化校本练习、线上题库资源以及学生错题库等多种题源,建立了校本资源库。在教师个性化组卷后,可以分享至全年级实现校本试卷资源共建、共享。
在学生的作业完成之后,智能终端可以进行人机协同的智能批改,并做到批改留痕,作业数据即时生成。
(智能批改)
其后,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上的“正确率等级分布”、“各模块等级分布”、“单题统计”等功能模块掌握学生的作业情况。
(模块等级分布)
而这些数据也会帮助教师在其后的教学过程中对高频错题进行系统讲评、结合学情数据进行个别学生的针对性辅导、借助数据改进下一轮的备课和教学活动。
第二阶段,建立学生个性化作业批改及反馈机制。
据介绍,云思智学高质量作业解决方案基于学生日常作业生成的数据会生成“个性化错题本”,帮助学生积累薄弱知识点;系统也会推送“举一反三”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薄弱知识。
同时,系统中还会有“班级共性错题本”,它是基于个性化错题本的数据沉淀提炼后的共性问题手册。班级共性错题会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问题,并逐渐落地作业分层机制。
(共性错题本)
学校教师共同研究的评价标准与方式会生成为评价标准,内置到平台中,通过满分印章激励方式自动评价。
(印章样式)
第三阶段,优化教学管理。
通过对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教与学数据以及应用数据进行不同维度的分析,进而提供学校、年级、班级学生学情和教师教学情况。
这些数据,将帮助决策层制定、实施相关计划,为教学管理制定最佳方案。
(合格率)
同时,通过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判定学生的行为认知、性格特点,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发现孩子的优势、潜能,形成学生成长轨迹档案和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发展指南。
“作业批改是一个挺复杂的事情。”
梁爽分析到:“过往学校里的信息化的产品主要可以解决的是客观题的批改,基本可以实现答题卡里面的选择题的自动化批改。但我们不想只局限在客观题里,还想批改比如填空、连线题、应用题等主观题。”
据了解,目前云思智学可以支持的5种作业采集方式,用以满足不同学校不同的作业批改和数据采集的需求。
“除了作业数据的采集,我们也支持了全学科全学段全题型的AI辅助批改,我们自动批改的题目覆盖率已经达到85%以上,批改的准确率在99.9%以上。”梁爽在发布会上透露。
(云思智学产品负责人 梁爽)
但是,面对不同学校时,即便是相同年级的相同学科,也会有不同的差异化需求。
梁爽以留痕角度分析了一个例子:“AI辅助批改的部分,包括批改结果和过程错误的信息,我们都会通过留痕打印机打印到学生的原始作业上。”
“以前很多习惯是,作业里正确的答案打√,错误的画×,但现在有些学校会很在意这样的表达方式,并且不喜欢用打叉的方式告诉学生你做错了。”
“相较于打叉这样的错误提醒,有些学校认为一个圆圈标注出来告诉学生就可以了,这是在我们的产品主路径里需要尊重和保护的教育理念与细节。”
梁爽补充:“我们认为好的产品应该去支撑这样的一些需求,因此仅仅是留痕场景下,我们就设计了多种留痕方式去满足不同学校的习惯”。
发布会现场,梁爽透露了两组最新数据。
截止到本学期结束,云思智学累计为学校辅助批改了仅3550万道题,学生的作业总量平均下降了39%左右。
从老师角度,过去几个月每位老师每月批改作业的时间平均减少了500分钟以上,节约的时间可以用来做25次精准的学情分析,以及平均12次的精准讲评。
“除了日常学习,在寒暑假和网课期间,我们设计了‘手机拍模式’,在实现对学生作业的回收与批改的同时,也会让家长和老师实时了解到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梁爽说道。
以浙江省金华市第五中学使用“高质量作业”平台的手机拍功能为例。
数学学科老师在2022年暑期要求学生周一至周五每天一节练习,利用基础练习题目巩固学期中的所学知识。
使用“手机拍”功能,老师在不改变学生纸笔作答习惯的基础上,每天定时开放提交作业入口,学生将手写作答完毕的题目拍照上传。
(作业练习目录与单小节范例)
其后,云端会自动批改,并给学生提供错题相关解析和相似题;云端也会记录学生的作业上传、提交情况给老师;家长可以通过学情数据来查看自己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辅助督促孩子按时提交练习。
“这些产品的推出,其实都是在云思智学产品主路径慢慢递进的过程中,结合不同学校的共性需求衍生而来。”
梁爽表示,除了“高质量作业”,“双减”后的智慧课堂、课后服务等也是云思智学在各地教育局、学校和老师的反馈中搭建的入校产品。
课堂场景的机会
多知网观察发现,目前云思智学已经开始推出智慧课堂的完整方案,适用于日常教学的多个环节。
(智慧课堂解决方案)
在硬件上目前已有多款产品可以适配师生各自的需求。
大屏授课助手:基于课堂内大屏提供的授课系统,可以覆盖教学全场景,提升师生互动。
PC端教师工作台:以服务教师为中心,提供教学资源、工具应用以及教学数据服务,满足备课、授课、评价等需求。
墨水屏:类纸显示和书写效果,在课前和课后,支持学生进行预习复习、作业练习、课内外书籍阅读等。
在课堂上,配合教室内大屏端授课助手,可以进行随堂练习、抢答、讨论等多种形式。
不同终端的灵活搭配,结合数据内容,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场景中。
课前,云思智学官方介绍其资源中台已有12万+精品课件、5.8亿大题库、1300万+精品题库、100万+微课视频、13万+趣味互动习题、1600+学科画板工具……
这些资源,用以帮助教师完成备课。
课中,借助大屏、墨水屏等智能终端,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样化的课堂互动,如课堂练习、抢答、随机点名、举手提问、学生投屏讲解、屏幕广播等。
课后,云思智学智慧课堂可与“高质量作业”、课后服务等产品无缝贯通。
梁爽在发布会上解读,云思智学目前在需求端和供给端构建了由7个端口组成的课后服务数字化平台,而这个平台解决了3个核心问题。
第一,解决综合管理相关的问题:通过课后服务大数据看板,实现了资金、机构、人员、数据等方面的一站式监管。
第二,课程供给,云思智学提供了课程、排课、双师协同授课等服务,帮助学校高效开课。
第三,生态建设,通过开放平台无缝对接国家和区域平台内容,规范引入第三方的教育服务机构,为学校课后服务减负增效。
据了解,从2021年10月起,云思智学开始筹备课后服务的相关内容。
在调研中他们发现,很多教育行政部门对课后服务的管理还没有找到最合适的办法,学校受“教什么”“谁来教”“如何管”“没特色”等条件的限制,家长担心的是课后服务质量和效果。
其后,云思智学推出了覆盖课后服务场景的“1+4”整体解决方案。
“1”是面向教育行政部门设计的课后服务数字化管理平台;“4”是课后服务的四个模块内容,分别为为学校定制的课程、师资、驻校教务和特色校方案。
在课后服务的课程方面,目前云思课后服务目前主要提供两类课程:一是具有普惠性质,为全体学生拓展学习空间的专题托管课;二是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系统兴趣课。
目前云思智学已具体设计出五个领域、七个模块的课程体系,包含如科学实验、编程、写字、美术、口才、魔方、足球等超200门课程,进而满足科技创新、体能运动、艺术素养、思维逻辑、语言文学、传统文化、社会实践等兴趣需求。
针对有特色校园建设需求的学校,梁爽介绍云思课后服务也可以定制特色校方案,提供“教室+器材教具+课程+师训”的服务,并可以为学校引进3D创客、航模、无人机、机器人、非遗、橄榄球等课程。
梁爽向多知网透露,接下来云思智学将继续寻找更多符合公立校需求的、好用的系统:“做出更多能让大家用起来的、具有数字化能力的产品,会是云思智学在教育信息化3.0阶段的重要方向。”
END
本文作者:冯玮